成人初显期青年闲暇参与的动源因素

2021-09-27 02:28
当代青年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闲暇隐形生源

蒋 婷 张 岳

(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 济南大学商学院)

一、引言

通常来讲,18岁之后便是成年。然而,18岁可能只是生理成熟的标志,大部分人心理成熟稍晚于生理成熟。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不同步意味着18到20几岁的青年可能步入了一个新的生命阶段,美国发展心理学家Arnett将这一阶段界定为“成人初显期”。该阶段的青年有着特定的生活轨迹和发展任务,其主要特征体现为五个方面:身份探索、自我不稳定、自我关注、过渡性、多种可能性及乐观。其中,身份探索是成人初显期青年们的首要目标。[1]

闲暇参与,作为个人完成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积极的闲暇活动与高生活满意度、高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3],也有助于负面情绪排解。[4][5]每个人的健康与幸福感离不开闲暇参与。目前,学术研究多集中在一般群体的闲暇研究,基于成人初显期青年的闲暇研究比较匮乏,成人初显期青年迫切地想通过闲暇参与完成对自身以及其他方面的探索,而又由于身处该阶段的不稳定性,青年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与焦虑,导致他们参与闲暇活动的动机呈现出复杂性的特征。此外,由于中西方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同,初显期人群的主要特征也必然存在差异性,对中国成人初显期阶段的解读与指导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理论。因此,本次研究基于中国成人初显期的社会阶段特征,对初显期青年的闲暇参与动源因素进行探究。

二、文献综述

(一)成人初显期

成人初显期的群体是指18~29岁未婚的年轻人,成人初显期阶段不是青春期的延长,因为当社会变得更为富有时,社会对于年轻劳动力没有急切的需求,又由于“知识经济”需要更多的教育准备和技能发展,使工作比过去更具认知挑战性和潜在的回报,大多数年轻人推迟了结婚、为人父母和稳定就业的时间,获得了延长成人初显期的机会。Arnett指出,成人初显期是年轻人逐渐实现自己心理标记、接受对自己的责任和作出独立决定的过程。[6]

当前研究可以肯定的是,成人初显期并不是只出现在美国中的一个特殊现象。Galanaki与Leontopoulou(2017)在希腊对成人初显期理论进行了印证研究,证实了成人初显期的存在及其特定的发育特征,同时发现在新生成年的概念和经历方面存在系统性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7]王宁(2018)在引入西方成人初显期理论的同时,提出了中国社会“准成人期”的显著差异性特征,并将其作为中国青年研究的新范式。[8]

在关于成人初显期青年的相关研究中,家庭关系对成人初显期的影响占了很大的比重。成人初显期青年的兄弟姐妹的看法会对其自身影响较大,并且成人初显期青年会对较年长的同胞进行一定的模仿行为[9]。拥有较好父母关系的成人初显期青年与同期同学相比,表现出较高的成熟性,“更像成年人”。[10]父母对成人初显期青年的信任将对成人初显期青年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产生正面影响[11]。还有一部分研究着眼于外部因素对成人初显期青年的影响,但是,很少有针对成人初显期青年闲暇参与的相关研究。

(二)闲暇与动机

闲暇或休闲,既可以理解为一个独特的生活领域,类似于家庭、教育、工作和参与社区的领域[12],也可以视为一种活动,是人们在空闲时间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精彩、更有意义而做的事情。[13]闲暇参与通常被定义为在可供选择的自由时间内进行个人选择的活动,这些活动与工作或其他强制性活动形式无关,预期将促进快乐、友谊、幸福、幻想、成就感、自我表达和自我发展等。[14]闲暇在个人的成长与压力排解中至关重要,研究发现,良好的闲暇参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自尊和自信及个人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15]另外,闲暇的重要性也体现在职业生活中,休闲时间与劳动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积极的闲暇参与可以提高生产率。[16]

休闲动机是一种休闲需求状态,一种驱动和鼓励人类进行休闲行为的内在力量;能促使人们根据情境或活动做出相应的行为,激发偏好,并最终获得预期的满足感。[17]Ramey、Lawford、Rose-Krasnor(2016)发现,本科生闲暇参与的动机是学习和锻炼能力,同时进行自我保护,例如,免受孤独或内疚等负面影响。[18]Walker与Yan(2020)调查了英国、加拿大、香港地区的员工在休闲期间对自主性、能力和相关性的基本心理需求的满意度与内在动机之间的关系,发现年龄显著影响个人参与动机,自主和相关满意度显著影响闲暇活动的内在动机。[19]

闲暇参与映射并支撑了初显期青年们对内和对外探索的双重目的,青年闲暇参与的频率和强度非常高,闲暇活动的多样性和延展性也为青年提供了发展自我价值、自我控制和社交联系的重要环境。[20]有数据表明,18~29岁人群精神类疾病的患病率超过40%,高于其他任何年龄范围的人。[21]不得不说,成人初显期阶段对于青年来说,是一个成长而又危险的阶段,该阶段的不稳定极易造成心理健康问题。成人初显期青年的自我探索行为常以闲暇参与的方式实现,以闲暇参与的动机为研究对象,更易探析成人初显期青年的心理轨迹。然而,学界当前对闲暇的动机研究多偏重一般性的动机因素,对动源性影响因素研究不甚明确,尤其缺乏对与身份探索联动的动源性影响因素的探究,且样本多来自西方国家,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样本缺乏探索。考虑到中国成人初显期青年的独特心理和社会特征,以及近年来青年人抑郁症等健康问题带来的社会压力,探究成人初显期青年闲暇参与的动源因素,促进其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有着更为积极的社会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本文研究群体为中国18~29岁未婚青年,采用深度访谈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共访谈22人次。女,19岁,城市生源,大一学生;女,20岁,城市生源,大二学生;男,22岁,农村生源,大三学生;女,22岁,农村生源,大二学生;男,22岁,城市生源,剧组人员;女,23岁,城市生源,研究生;男,23岁,农村生源,研究生;女,23岁,农村生源,大三学生;女,24岁,农村生源,研究生;女,24岁,农村生源,研究生;男,24岁,城市生源,人力资源部门;女,24岁,城市生源,会计部门;男,24岁,农村生源,研究生;女,24岁,城市生源,研究生;男,25岁,农村生源,物流客服;男,25岁,农村生源,数据分析师;男,25岁,农村生源,公务员;男,25岁,城市生源,研究生;男,25岁,城市生源,研究生;男,25岁,农村生源,设计师;男,27岁,农村生源,企业运营部门;男,29岁,农村生源,个体户。

(二)数据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步骤来探索成人初显期闲暇行为的动源因素。首先,采用MAXQDA软件,对转录后的文本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揉碎和重新整合,提取出与成人初显期闲暇行为有关的原始代表性语句标记,将标记后的编码分解成不同的信息单元,然后发展概念,抽象出能体现或影响成人初显期青年们闲暇参与关键信息,形成302个初始概念,44个初始范畴。其次,进行关联式编码,把开放式编码已经形成的概念和范畴进行联合,寻找范畴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和包含关系。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挖掘,将开放式编码提炼的15个范畴概括成为5个主范畴。再次,在“选择式编码”分析阶段,通过进一步系统地处理主副范畴之间的联系,寻找出能够理解所有概念和范畴的核心范畴,实现对研究对象的分类和理解,最终得到客观条件、未来导向的探索、浪漫关系、逃离、同伴影响五大核心范畴,开放性编码示例见表1。

表1 开放性编码示例

进而,根据主范畴的基本含义,识别其中存在的典型关系结构,以此为基础发展出能够串联、描述成人初显期青年闲暇参与动源影响因素模型,见图1,同时形成了闲暇参与的故事线,即成人初显期的青年在闲暇时间探索中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在自我探索过程中进行休闲放松,有时会逃离(部分)承诺而获得更大的休闲放松,在探索的同时也逐渐接受承诺。

图1 成人初显期青年闲暇参与动源因素模型

四、结果与讨论

通常情况,时间、空间、经济等客观因素被认为是影响每个人闲暇参与的主要因素。[22]然而,本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每个人的经济状况或闲暇活动的预算不同,经济因素对每个人闲暇参与的影响强度和重要程度会有差异。对中国成人初显期的青年来说,更显著和突出的影响因素则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陪伴与互依

1.同伴影响

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周围的人,比如同伴,显著影响闲暇安排。同伴影响是指参照群体的行为或特征影响个人行为或结果的外部性,[23]同伴可能为恋人、兄弟姐妹、邻居和朋友等,通过其行为、形象、价值观等方面对个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受访者表示:“我不愿意自己出去,必须要有人陪着(W2,男,23岁)”。“可以跟着朋友一块去玩,但是如果是自己的话就是不太想玩什么了(L3)”。可见,受访者在无人陪伴时,闲暇活动积极性较低;有同伴陪同时,受访者则表现为较高的外出闲暇动机,由拒绝外出闲暇活动的消极状态转换为较活跃的积极状态。

年轻人寻求陪伴的动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群居生活能够给予个体安全感与信息通畅等。[24]从情感角度来看,当人们认为这些同伴与自己反应同频时,更愿意表达情感,分享或者倾诉个人情感。[25]相比于独自一人,同伴的存在会增加闲暇活动的乐趣,也会显著增加个人对生活的激情。[26]

2.互依与群体认同

在与受访者的交流中发现,部分受访者表现出更关注其他人的目光——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你一个人出去逛街,你试衣服都没人帮你看好不好看,两个人有一些交流的话会更高兴一点吧(Y1)”;“吃了顿小龙虾……我能当着朋友面吃,让他羡慕我,心理上就会特别满足(J1)”。受访者表示,在有群体关注的情况下,他们通常表现较为积极,对某些闲暇活动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部分受访者亦表示在一个人独立的情况下,会丧失参与部分活动的动力,某些活动的效用也会降低。究其原因,是在集群行为背景下,群体认同对个体的集群行为意愿具有直接的动员作用,成人初显期的青年在闲暇活动选择时也希望得到群体认同,会考虑陪同的伙伴与群体对其的评价,以期收获群体认同。

影响中国成人初显期青年闲暇活动的更深层次原因也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环境对于具有社会性特征的自我意识影响较大[27]。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8],文化环境的不同造就个体的不同,中国成人初显期青年自有意识起便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与心理学上互依型自我建构概念相一致的休闲观念,即把自己看成是具有包容性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个人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系中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29]这种自我建构的特点是每个人会在互相依赖的社会关系中找到自我。个体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他人感受,愿意把自己融入环境和他人关系中。[30]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造就了互依自我,进而影响了中国成人初显期青年的闲暇选择,使其更倾向于群体活动,期待群体关注与认同,这是Arnett在调查美国成人初显期的青年们所没有提到的,也可能就是直接造成中美成人初显期青年的差异所在。

(二)未来导向的闲暇探索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成人初显期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阶段,连接着青春期与成年期,青年所处该阶段的矛盾性是其焦虑的来源,他们对当下存在焦虑,但又抱着积极的心态渴望明天、期待明天,正在通过自身的努力有所收获,增加该阶段的稳定性。

1.浪漫关系的探索

本研究发现,浪漫关系的探索是成人初显期青年闲暇参与的另一主要动因。爱情是成人初显期青年身份探索的两个重要领域之一,[31]爱情对于他们来说,又神秘又向往。在采访中,处于恋爱关系的受访者表示:“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总是欢乐的(C1)。”受访者还表示,除了父母之外,恋人是最亲密的人,“关系最特殊的一个人(S1)”。访谈发现,女性受访者很少主动提及恋人,可能她们比较害羞,也可能是对恋爱与对恋人的态度存在性别差异,尚未验证。

2.积跬步以至千里

成人初显期的青年普遍会在闲暇时间努力提升自我,例如,参与运动与健身:“晚上去健身,不是为了减肥,就是为了强身健体(Y1)。”大部分采访者都意识到身体健康是重中之重;也有部分受访者的主导需求是学习和发展自我,“闲暇时间基本上都是准备考试,教师资格证之类的(Q1)”,“七点左右开始学习一些PS,然后是实践到八点半到九点之间(J1)”。大多受访者的共识就是主动提升和发展自己,学习不能中止。通过奋斗来增加就业概率或改善经济状况,可以降低对该阶段不稳定性所导致的负面情绪。[32]可以看出,成人初显期的青年渴望进步,渴望更好的自己。

成人初显期的青年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有的抱有功利性动机,比如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就业[38];也有的是成长性动机,纯粹是提升自身能力。共同点都在于,处于成人初显期的青年普遍都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和心理素质,在闲暇时间进行兴趣爱好或自我提升,努力并且生活积极、珍爱生命,在对自我责任的认知上有一个清晰的、符合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观点,具有良好的自我责任观。[33]

3.享受今天与寻美之旅

闲暇给予了成人初显期青年探寻与体验生活美的机会,他们带着好奇心正全力探寻生活中的美。例如,都市景观之美,“上海,感觉确实是魔都,很有魅力的城市(L3)”;或舌尖上的悦然跳动,“出去吃东西享受美食(Q1)”。受访者在谈到外出旅行或品尝美食等闲暇活动时,无一不透露了开心且激动的情绪,他们在有限的闲暇时间内去搜寻、去尝试生活中的美,正是这探寻与享受的过程刺激了其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行动。

无论是自然景观的波澜壮阔,还是城市一片繁华,亦或是生活的柴米油盐,对于处于成人初显期的青年来说,都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对美的欣赏和无法抗拒,是大脑神经长久进化的结果。[34]特别是青年的好奇心重,在体验式探索中获得满足。物质水平的提高也使人们有能力有条件探索与搜寻生活的美。

(三)隐形承诺

成人初显期青年在闲暇参与时,背负着一种未曾明示但单方或双方默然接受的承诺,我们界定为“隐性承诺”。它可能是被动隐形承诺,也可能是主动隐形承诺,会影响着每一个人闲暇活动方式的选择与动机。成人初显期阶段的不稳定性,让处于该阶段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压力。有研究指出,中国青年的压力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家庭,同龄人和学校的关爱关系)和内部因素(目标和愿望,解决问题和自我效能感,同情心和自我意识),这些压力也可以归为“隐形承诺”的内容范畴。[35]成人初显期的青年通过探索各种可能性,给予与接受承诺,以期望减少目前的不稳定性,增加自身的稳定性。

1.被动隐形承诺

很多压力是被动隐形承诺的高标准要求引起的。采访中,成人初显期阶段的学生群体大多提到了学业压力,例如,“周一至周五要按时完成学习和老师布置的任务(L2)”,老师布置任务,学生接受老师的任务,此时,学生就接受了老师给予的一个被动承诺——学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标准完成任务。在工作环境中,工作给予的压力较大,“处于这种工作环境中,其实不用你自己往前走,别人就会推着你往前走(Y1)”,不断地提高自己以达到工作要求也是工作给予的一种被动隐形承诺。受访者表示,无论处于学校、工作还是家庭中,都会背负着隐形承诺,几乎无时无刻不受到隐形承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被动隐形承诺的内在压力,可以给予人前进的动力,也是令人烦恼的来源。

2.主动隐形承诺

受访者亦在访谈中表明,有些承诺是自己主动给予的,承诺给予的个体包括自己或其他人。例如,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承诺,“不能肥宅(X2)”;自己给予父母的承诺,“想以后挣钱了领父母出去旅个游(Z3)”;“现在打好基础,找到好工作,赚更多的钱,回报父母,不辜负他们。(X2)”。我们将这类承诺归为主动隐性承诺。其中,自己给予自己的隐形承诺,大都是积极乐观的,可以说是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一个蓝图。在满足个人低层次需求的同时,也在向着高层次的需求跃跃欲试。对自己的主动隐形承诺可以说是自己不断进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给予他人的主动承诺,大都也没有明示,例如孝顺等。

隐形承诺是隐藏于心底的承诺,不会经常被提起,但是绝不会忘记,这与Arnett所提出的实现自己的心理标记类似[36],只是心理标记的指向常常是自己对自己的探索,但主动隐形承诺则包含对个人、群体、家庭、恋人和社会等多主体的指向,在某些方面可以用责任感来理解。

3.隐形承诺下的休闲困境与逃离

一个人在拥有充分闲暇时间的情况下,也几乎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因为他们很难摆脱日常生活。[37]有些受访者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然而只用于身体的休闲,而精神上与心理上并未得到放松,未达到一个真正的高质量闲暇状态。有些受访者在隐形承诺的约束下,表示没有心情进行闲暇活动,无法得到放松,例如:“老师交代了很多论文、任务没有完成,也没有什么心情出去(L3)”。在未完成任务与作业的情况下,将会受到隐形承诺的约束,即使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也无法做到身心放松,造成身闲心不闲的状态,我们将这种状态定义为“休闲困境”。

理想情况下,完成被给予的承诺或任务后再进行休闲活动,将真正达到休闲放松的状态。然而,完全脱离隐形承诺的束缚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隐形承诺是可以被逃离的,青年会通过选择合适的活动来达到暂时逃离(遗忘)的效果,获得一段时间的全身心放松,例如:“我没有完成任务,思想上会有压力,但是如果我去打球,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不会去想工作或学习的事情(W1)”。提及最多的是脱离当前环境,外出旅行将会获得最大程度的放松。例如,“什么都不用想,没有很强的计划性,直接休息也没事,就是那几天最轻松愉悦,比较难忘(X2)”。在旅行闲暇活动中,他们会更有可能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与放松。

以往文献表明,旅行者最主要的出行动机之一就是逃离与放松,[38]例如背包客、驴友等独行者的旅游活动,是完全脱离了当前环境,达到逃离放松的结果。本研究发现,部分受访者在不完全脱离当前环境的情况下,例如选择运动或游戏等,依旧能达到逃离与放松的效果,这是旅行逃离动机所不能完全解释的。用隐形承诺做出的合理解释是:承诺的承担者脱离了给予承诺的环境,暂时没有遇到隐形承诺的给予者,或暂时忘记自己所给予或接受的隐形承诺,从而实现暂时逃离。脱离了隐性承诺的束缚所进行的闲暇活动,会使自己达到最放松的心理状态。当然,如果在被给予了大量隐形承诺的情况下,心理负担沉重,此时,外出旅行与全身心投入的休闲活动将可能会是得到最大放松状态的最优闲暇选择。

五、结论

本文以中国成人初显期青年为研究群体,运用扎根理论,研究了成人初显期青年闲暇活动的动源因素。研究发现:第一, 中国成人初显期青年身份探索与美国青年类似,都是在闲暇时间进行自我探索与各方面的探索,但与美国成人初显期青年相比缺乏相对独立性,且闲暇活动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为互依型自我建构,在安排闲暇活动时,受到同伴影响较大,多考虑其同伴的感受,表现出照顾他人与合群的动机。第二,中国成人初显期青年正积极地进行探索,无论是恋爱方面还是职业发展方面等,成人初显期青年虽然有该阶段特殊的焦虑,但是普遍都对未来抱有积极的态度,同时,也以积极的行动面对未来。成人初显期青年通过多层次的学习进行自我积累,并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在体验中获得满足与享受。第三,成人初显期青年大部分压力来自家庭、工作、学习、道德等方面的隐性承诺,隐形承诺给予了他们前进的动力,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无法摆脱隐形承诺时,即使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也无法获得全身心的放松,但是,可以通过旅行、兴趣爱好等活动达到暂时逃离或遗忘的效果,从而获得全身心的放松。

猜你喜欢
闲暇隐形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人在何时最清醒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隐形人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闲暇拾笔寄娱情
闲暇时间干点啥?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0感无暇” 隐形妆
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的补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