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空调打水方式与噪声控制技术研究

2021-09-27 08:57:08TCL德龙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电子世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配管水轮冷凝水

TCL德龙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钟 坚

若以结构形式为依据,可将整体空调机分为两类,即窗机和移动空调器。消费者对移动空调器的需求,通常远高于窗机,受安装费用等因素制约,大多数家庭均将移动空调器作为首选。随着投入使用数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移动空调器的潜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噪声,本文对此加以研究。

1 研究背景

移动空调器的特点是室内机与室外机结合在一起,而过于紧凑的结构,便是室内环境难以彻底隔离噪声源的主要原因。在低风制冷时,室内侧噪音可达到50dB,高风制冷所形成噪音的分贝,通常高达55dB。对移动空调器而言,噪声往往决定了空调整体的质量和舒适度。

2 移动空调噪声分析

2.1 溅水声

移动空调往往将水轮打水技术作为首选,这样做可以有效排除冷凝水,通过优化冷凝器所表现出换热效率的方式,在降低功耗的基础上,使能效显著提高。打水系统可被分为较多部件,例如,打水电机、对冷凝水进行汇集的底盘、直径相同的两个大打水轮(通常位于电机轴上)。打水轮的位置应当尤为注意,除特殊情况外,工作人员均将冷凝器安装在底盘上方,而打水轮位于冷凝器缝隙处,二者始终处于同步转动的状态。当打水系统运行后,先由打水电机提供驱动力,确保打水轮可经由雾化方式将冷凝水转化为细小颗粒,再向冷凝器进行喷洒,而冷凝器的作用,主要是尽快蒸发雾化状态的冷凝水,并提高冷凝器的冷却效率,从而提高整机能效比。

对某移动空调进行测试时,工作人员发现空调溅水声十分明显,而拆机分析结果表明,有溅水声的主要原因是打水轮吃水高度存在差异,在高速旋转状态下,打水轮连续撞击冷凝水液面,水花被溅起,溅水声随之出现。由声压级适用叠加公式可知,以降低特定噪声源为前提,若叠加其他噪声源所得数值大于特定噪声源,整机噪声往往只能下降约3dB。

2.2 箱体噪声

外界激励是箱体谐振噪声出现的主要原因,而谐振噪声的特点是频段离散,这是因为不同部件,通常对应不同的阻尼、频率和振型。由于惯性力存在,处于运行状态的压缩机,必然会出现压缩机振动的情况,经由配管、底脚螺栓向箱体进行传递,这便是箱体振动的原因。此外,高频噪声也具备了形成的条件。

2.3 管路噪声

由压缩机振动所形成激振力,通常会经由配管向支撑部分进行传递,二次振动随之出现。正弦振型所产生激振力满足叠加条件,因此,其振幅往往能够得到极为直观的表现。此外,处于流动状态的制冷剂,同样会使管路受到冲击,其他部件受管路振动影响,出现流致噪声、窄带噪声的几率均有所增加。

2.4 压缩机噪声

压缩机噪声主要分为电机所传出电磁噪声、转子转动形成的机械噪声两部分,前者为高频噪声,后者往往是低频噪声。在评价压缩机噪声时,工作人员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因素:其一,声能量总水平;其二,噪声级变化趋势;其三,噪声频谱与瞬时声压级;其四,噪声级分布情况。

3 噪声控制及打水技术探究

3.1 改进打水方法

溅水声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打水轮撞击液面,而打水轮撞击液面的原因,则是吃水高度存在差异,要想使该问题得到解决,对打水技术进行升级很有必要。具体来说,就是将水泵、罩极电机、水轮视为动力源,在充分利用双击动力特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大水位控制力度,确保其始终处于精细控制状态下。

如图1所示,先通过液面传感器发出指令,由水泵进行泵水,再经由管路布水管,准确到达打水轮的设定位置,即布水管出口位置。随后,利用水泵吸收底盘冷凝水,经由布水管出口,到达旋转速度极快的水轮上,为水轮打水提供向布水转变的条件,噪声自然可以得到控制。与此同时,上文提到的冷凝水,还可以驱动水轮,通过打水雾化的方式,确保冷凝器拥有更为理想的换热效果。

图1 双级动力示意图

如图2所示,将水位传感器加设在底盘处。其中,一个水位传感器对最高水位进行感测,另一个传感器负责对最低水位进行感测,这样做可使底盘水位得到严格限制,为水位非稳态向水位稳态的转变助力。事实证明,若噪声出现原因是吃水高度异,对上述技术加以运用,通常可使噪声得到有效降低。

图2 现有技术示意图

3.2 控制箱体噪声

箱体噪声的出现原因主要是薄板振动辐射,阻尼降噪便可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具体来说,就是以阻尼耗能规律为依托,通过对辐射结构形状加以改善的方式,使结构阻尼、拥有较大内损耗的阻尼材料得到增强,真正做到对阻尼的减振潜力进行全面发挥。随着设计、材料和工艺走向完善,箱体结构往往能够表现出更为理想的抗振性能,在增强动态稳定性的前提下,大幅延长脉冲噪声所能持续的时长。事实证明,只有对峰值噪声强度进行降低,才能使机械振动带来的噪声得到控制。这里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对阻尼特性加以衡量的参数为损耗因子,该参数的特点是极易被外界环境影响。例如:频率与温度,也就是说,不同温度下,损耗因子所形成性能曲线往往存在显著差异,只有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对其进行选用,才能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出现。

3.3 控制管路噪声

可使管路噪声得到有效控制的方法,均强调对配管设计进行优化,确保激振力带来的振动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要想达成上述目标,工作人员要重视振动衰减分析,保证所确定优化方向,可取得理想效果。

流固耦合是流致噪声出现的主要原因,要想使该问题得到解决,在前期设计阶段,工作人员应将大弯曲半径作为首选;确保压缩器回气口和排气口配管,均有直线段相对应;通过增加U型管数量的方式,对配管振动进行减小,最大限度缩小U型管和压缩机的距离,延长其两臂长度;精简排气管弯位,先靠拢压缩机中心再向外走管,通常能够取得理想效果。

配管的本质是振动系统,无论是配重质量还是其重量,均会给减振效果带来影响,因此,除特殊情况外,工作人员均可利用阻尼胶或配重块,增加U型管重量。待配管设计环节告一段落,在测定配管固有频率的基础上,结合频谱图展开研究,尽量避免出现峰值过近或重叠的情况,这是因为峰值过近及重叠,被视为共振和断管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选择加设消声器的方式,尽量阻断噪声传播渠道,具体来说,就是以消声原理为指导,充分利用声波能够干涉、吸收和反射能量的功能,通过对比CPB频谱的方式,确定能够取得理想效果的消声器。目前,可供选择的消声器类型较多,例如:复合消声器、阻性消声器或抗性消声器。

3.4 控制压缩机噪声

移动空调噪声源包括压缩机,低频噪声经由压缩机减振胶、管路系统向外传递,高频噪声向外传递的介质为空气。在对多方因素加以考虑后,工作人员提出如下方案,以期能够使压缩机噪声得到控制。

方案一:先确定系统拥有理想的真空度,再对制冷剂进行充注,可使压缩机噪声得到降低。现有经验表明,只要确保真空度达到预期,噪声就可以降低3dB左右。

方案二:利用隔音棉对压缩机进行覆盖,可使本体噪声源得到隔绝。这里提到的隔音棉,通常由隔声材料、吸声材料复合所得;其中,隔声材料能否表现出良好的隔音性,主要取决于材料和结构,隔音棉常用材料为复合阻尼片,工作人员应以隔声质量定律为参考,对阻尼片密度及厚度加以确定;吸声材料可细分为毛毡、非织物和玻璃纤维,非织物的作用以表面处理为主,利用其处理压缩机壳体,通常可使噪声辐射频率得到显著降低。

结论:要想使移动空调普遍存在的噪音问题得到解决,关键是以打水方式为切入点,结合噪音类型与形成原因,分别制定解决策略。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使噪声得到消除,消费者听感自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猜你喜欢
配管水轮冷凝水
空调冷凝水回收与利用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饱和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
天津冶金(2020年4期)2020-08-18 09:40:48
小型洁净室干盘管及其冷凝水管道施工优化
轧机配管模块化装配技术研究
天然气处理站的管线配管
我国第一台分半铸造的3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转轮实制成功
兰台世界(2017年12期)2017-06-22 14:17:25
巨型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甩油处理
功果桥大型水轮发电机磁轭的叠装
多效蒸馏水机冷凝水的热能回收利用
机电信息(2014年26期)2014-02-27 15:53:34
空分设备保冷箱内配管设计与优化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