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保障“粮草军需”为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财政支撑
——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省财政厅专场发布会

2021-09-27 14:39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财税 2021年8期
关键词:财政全省

■山西省财政厅

7月29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发布会,也是省财政厅专场发布会。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黄庙,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贾明建,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温建栋,介绍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财政领域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 黄庙:

十八大以来,全省财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支撑,优化支出结构,完善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3-2020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累计执行30829.2亿元,年均增长8%,其中直接与民生相关的社会建设支出累计执行16446.3亿元,年均增长8.5%。今年1-6月份,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执行2544.2亿元,增长5.9%,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八成以上。

一是持续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十八大以来,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累计执行3832.99亿元,年均增长9.79%。“十三五”期间,我省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542亿元,累计整合涉农资金约622亿元,提前一年将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覆盖全省,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军需”。我省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连续五年在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绩效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

二是建成多元化生态投入机制。十八大以来,我省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关资金累计支出超过350亿元,对县级生态转移支付资金投入规模由2008年的1.9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4.64亿元。每年安排15亿元项目资金,重点保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治理,农村地质灾害防治、耕地开发保护等。累计安排国土绿化财政资金96亿元,全省森林面积增幅全国领先。2018年以来,整合多渠道资金支持我省开展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治理。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建设,目前,全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PPP项目37个,涉及投资额288.12亿元。

三是教育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支出累计执行4977.89亿元,年均增长3.47%;科技支出累计执行421.49亿元,年均增长8.94%。教育领域,支持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特岗教师每年的招聘人数从十八大前的每年约1700人增加至现在每年约3700人;支持4所国家级和10所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科技领域,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科技计划管理新体制;出台10个方面40条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实施“三晋英才”、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筹集资金10亿元支持“111”创新生态工程;通过财政奖补积极支持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

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十八大以来,我省社会保障累计支出4785.27亿元,年均增长10.8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45元提高到74元,增长64.4%。去年至今累计投入68.35亿元,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保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达到月人均3529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8元,建立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支持完成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任务;支持新建改造城镇社区幸福养老工程项目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强低收入人群、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592元、每人每年5319元,机构供养的孤儿生活养育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500元,社会散居孤儿生活养育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000元。

五是公共文化服务显著提升。十八大以来,全省公共财政文化旅游体育传媒支出累计执行665.69亿元,年均增长8.1%。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100万元,用于支持省级文艺院团完成送戏下乡演出任务400场;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1.45亿元,支持全省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中央及省级资金累计投入19.19亿元,支持行政村开展农家书屋图书报刊更新、农村电影放映以及组织开展农村文体活动等。2020年推动A级景区免首道门票,支持新建改建旅游厕所超过4000座。

六是住房保障资金供给有力。十八大以来,省财政累计下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267.62亿元,支持棚户区住房改造96.2万套、公共租赁住房15.4万套、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发放104.6万户。下达资金26.47亿元支持我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太原市入围了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第二批试点城市。

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省进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财政部门将矢志不渝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扬帆远航,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山西财政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在落实增收节支上再加压力。进一步拓展壮大财源,强化四本预算的统筹衔接;进一步压减优化支出、提升绩效,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清单,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二是在优化经济生态上再下功夫。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为牵引,持续支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创新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支持方式和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帮助企业减负增效。

三是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再出实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完善普惠性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

四是在深化财政改革上再求突破。研究出台我省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实施意见。推进全省预算管理业务一体化建设,拓展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运行综合绩效水平。

全省财政部门将坚决扛起财政使命任务、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砥砺奋进,为全方位推进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

可以详细介绍一下近年来财政部门支持农业农村领域发展、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吗?具体有哪些做法?

▶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 贾明建: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着力构建完善财政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成效。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省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28万亩;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得到加强,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6%;农产品加工业深入推进,全省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2186亿元;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强劲,支持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主体5900多个;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78元,年均递增7.98%;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95%的行政村,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3.1%。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大。十八大以来,我省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累计执行3832.99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这项支出高达2771亿元,比“十二五”增长71.78%,在整个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13%,高于全国近4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位居第一。特别是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连续五年保持增长,比“十二五”时期增长3.5倍。省级层面还增设了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累计安排52亿元。

二是财政支农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农口部门实行了专项转移支付“大专项+任务清单”制度,充分赋予市县自主权,根据需要区分轻重缓急调剂使用资金;健全完善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集中支持第一产业、十大产业集群等省级重点项目,推动农业“特”“优”发展;出台《财政支持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发展意见》等农业农村重点领域、重点任务支持政策。

三是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全面推进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累计完成82.21亿元的农业贷款担保;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转型升级,累计投入32.34亿元;投入17.94亿元率先在林业领域通过PPP模式实施退耕还林、林业生态治理和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等工程,撬动社会资本71.76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支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山西省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系全国首创,省人大还专门立法。请介绍一下补充养老启动实施情况。

▶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 温建栋:

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确是我省的一个自选动作,在全国属于首创。养老保险是实现老有所养的制度保障。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广大城乡居民的养老依靠有了社会保障。从我国现行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来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不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还有职业年金作为补充;比较而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较为单薄,只有基本险作为支撑,使得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期间,明确提出要巩固脱贫成果、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对此,我省坚定践行总书记嘱托,坚持价值引领,人民至上,在国家统一建立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并行建立了惠及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老年人的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制度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确保补充保险制度落到实处,省财政厅出台了三项财政支持政策:一是实行“入口补”的政府补贴政策。为调动适龄人群参保的积极性,在个人缴费参保后,政府对个人参保实行“入口补”,补贴标准为基本险的2倍。二是实行“出口补”的政府补贴政策。为提高补充保险的待遇发放水平,对满65周岁可以享受待遇的参保居民,每月增发20元补充保险待遇,其中年满80周岁的再增发10元,增发的待遇由财政全额负担。三是实行“低收入群体”全额资助参保政策。考虑到部分低收入群体无法缴纳补充险,政府对他们的缴费按照每人每年200元的标准进行全额资助,帮助低收入群体参保。2021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共安排政府补贴资金预算15.59亿元,其中:省级6.92亿元,市级1.61亿元,县级7.06亿元。

经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总体运行顺畅。截至6月30日,全省补充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72.44万人,占基本险参保人数的95.29%;补充险正常缴费人数达到308.43万人,占缴费年龄段人口的28.33%,缴费金额9.76亿元;65周岁以上补缴人数为3.18万人,补缴金额5.77亿元;为292.96万符合享受补充养老保险待遇的参保人员发放养老金3.97亿元,在基本险基础上,月人均增加待遇21.2元。

下一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抓好制度运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不断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二是继续抓好宣传,鼓励城乡居民缴费。补充险是我省社会保险的一项全新业务,由于制度刚刚启动实施,一些群众还存在观望思想,补充险缴费人数较基本险还有较大差距。需要继续抓好政策宣传,鼓励参保群众早缴费、多缴费,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三是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保险待遇落实。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根据缴费人数和享受待遇人数的变化,做好财政补助资金的到位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支尽支、应拨尽拨。

太原日报记者

据了解,去年,太原市入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请介绍一下目前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 黄庙:

2020年7月通过竞争性评审,我省省会太原市被确定为示范城市,中央财政连续三年每年给予奖补资金8亿元。开展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对于发展和培育我省住房租赁市场、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资金支持方面,目前省财政厅已下达资金26.47亿元支持太原市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其中,中央资金16亿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0.47亿元。

在资金管理和项目推进方面,2020年9月至今,太原市先后印发《太原市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太原市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专项资金使用实施细则》,明确了中央奖补资金的奖补标准和流程,会同市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太原市加强房地产中介和住房租赁交易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市场进行了规范整治,印发《关于开展住房租赁企业备案管理的通知》,规范了企业行为。目前,太原市已累计筹集房源40877套(包括新建、改建11858套,盘活29019套);已启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安排专项采购资金9600万元;已培育国有住房租赁企业6家以上(包括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信住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分公司、太原市龙城北部置业有限公司、太原市海信租赁住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转型工业园区集团有限公司、市租赁住房建设投资公司),民营租赁企业60余家。

新华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以“两个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请问我们今后在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将采取哪些措施?

▶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 贾明建:

2020年,全省教育支出首次突破700亿大关,达到733.4亿元,增长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4.3%,是继社会保障支出后第二大支出。今后,省财政将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绩效管理、改革支持方式、创新理财观念,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薄弱环节”,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聚焦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坚持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与优化提升办学能力相结合,优先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基本需要,更加注重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争取用五年时间,我省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入学需求,义务教育阶段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进一步降低;学生寄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加强,良好的育人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聚焦“一小”,推动基础教育布局优化。支持我省建设改造寄宿制学校,加快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中学向县城集聚,优化我省基础教育布局,走出“就近就便服从就优”的山西路径。省财政将进一步完善省对市县教育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引入更多目标性、结果性因素,对工作完成较好的市县给予奖励激励,引导市、县主动作为,大力优化城乡基础教育布局。

三是聚焦“双高”,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支持我省开展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培育10所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培育60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对办学类型相同或专业重复较多的职业院校合并。省财政将打破原有资金管理模式,集中财力支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并加强绩效管理,动态调整支持机制,促进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

四是聚焦“双一流”,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中北大学率先发展,努力实现“双一流”建设任务目标;支持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重点支持高校布局调整和优势学科建设。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改革经费管理方式,改补助为激励、变保障为引导,赋予高校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激发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坚强的财政支撑。

黄河新闻网记者

请问,近年来省财政在自然资源领域方面做了哪些富有成效的工作?下一步有什么创新性改革举措?

▶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 温建栋:

在自然资源领域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加大重点生态保护项目投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2018年,省财政积极支持太原、忻州两市六县(区)开展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并成功申请将该项目纳入国家试点。截至目前,81个试点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生态效益明显,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目标。

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2018年开始,省财政累计投入7.29亿元(中央资金3.91亿元、省级3.38亿元)开展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重点城市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累计投入2.58亿元(中央资金1.25亿元、省级1.33亿元)开展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4082公顷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巩固了生态安全屏障,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投入支持我省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从2016年开始,省财政累计投入19.39亿元(中央4.93亿元、省级14.46亿元),支持全省2.4万户农户完成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支持117个县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全省建成运行799处灾害监测预警点,“十三五”期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目标,真正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力度,支持我省能源转型建设。2016年以来,省财政每年投入2.8亿元用于支持我省重点矿种、重点区域勘查和地质调查工作。不仅确保了我省作为资源大省对地质勘查的投入,也为实现进一步发现地热、煤层气等清洁能源奠定了基础。2020年,在大同天镇发现高温地热(干热岩)资源,对山西能源革命乃至全国可再生清洁能源勘探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四是加大土地综合整治投入力度,支持省级重点项目用地指标。2016年,省财政投资30亿元设立耕地开发周转基金,截至目前,基金已累计投入135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新增耕地19.7万亩。不仅严守了耕地保护红线,为我省重点项目实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了坚实保障,更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五是用好国家土地指标增减挂钩政策,积极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2019年开始,省财政累计下达我省10个深度贫困县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资金37.5亿元,为我省深度贫困县的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贫困县的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完成自然资源领域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通过适度加大省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将地方财政事权进一步细分为省级财政事权、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市县财政事权。旨在优化各级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市县三级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从而促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合理利用。

(来源:山西发布)

猜你喜欢
财政全省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我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
长治财政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贵州多措并举加速提升全省旅游消费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