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摘要:牛新孢子虫病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牛寄生虫疾病,其病原为全新孢子虫。患病牛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有神经系统症状,怀孕母牛流产或娩出死胎,对养牛业的危害较大。该文介绍了牛新泡子虫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及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意在帮助广大饲养管理人员正确认识这一疾病并加以预防,从根本上降低牛新孢子虫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牛;新孢子虫;检测;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4.069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Bovine Neospora
WANG Qing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Haiyang City,Haiyang Shandong 265100,China)
Abstract:Neosporabovis is a worldwide widespread bovine parasitic disease caused by Neospora. The affected bovine are mainly manifested as movement disorders,neurological symptoms,abortion or stillbirth of pregnant cows,which is more harmful to the cattle industry.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tiology,clinical symptoms,diagnosis and detection methods,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bovine neosporosis,which is intended to help the majority of feeding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disease and prevent it,and fundamental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ovine
neosporosis morbidity.
Keywords:bovine,neospora,detection,prevention
0引言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奶牛血液中的新孢子虫抗体阳性概率为16.1%,而肉牛的血液内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11.5%[1],该病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也均报道过本病。随着近年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逐渐加快,奶牛和肉牛的饲养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母牛流产的问题一直困扰养殖户,新孢子虫也成为了造成母牛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1病原学
新孢子虫为原生动物门、顶复亚门、孢子虫纲、抱子虫亚纲、新孢子虫属的成员之一,它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属于多宿主寄生虫,已知犬为该寄生虫的终末宿主,同时也可以作为中间宿主。有研究人员在奶牛的脑组织中分离得到了组织包囊,又在奶牛的阴道分泌物和唾液内找到了新孢子虫的卵囊[2],这证明牛也是新孢子虫的宿主之一。此外,新孢子虫还可以感染水牛、骆驼、红狐、猫、猪、猴等其他动物。
新孢子虫的发育阶段分为速殖子、组织包囊、卵囊、裂殖体、裂殖子5个阶段,速殖子阶段的新孢子虫呈卵圆形或新月形,能够寄生在易感动物的神经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肌细胞、肝细胞等内。组织包囊外观呈卵圆形,主要寄生在脊椎、神经和脑中。卵囊主要存在于犬的粪便中,卵囊经24 h可形成孢子化的卵囊,孢子化后的卵囊有感染性。
该病的主要传播形式为消化道传播。当易感动物误食了含有新孢子虫或其卵囊的饲料、饮水后就会被感染。当哺乳母牛患病时,犊牛因采食母牛的乳汁也可被感染。懷孕母牛还可以经过胎盘将新孢子虫传播给胎儿,当母牛患有该病时,可能会一连几胎都会将新孢子虫病传播给胎儿。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新孢子虫病与交配行为有关。
2临床症状
患病牛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运动失调、后肢麻痹,有较为明显的头部震颤,眼睑反射迟缓,角膜有一定程度的浑浊。妊娠母牛容易发生流产和娩出死胎,且多发生于妊娠5~6个月时,也有少数病例在妊娠3个月就发生流产。未娩出的胎儿常常在子宫内死亡后被母体吸收,变为木乃伊状,也有的早产或正常分娩出患有新孢子虫病的患病犊牛。先天患病的犊牛出生后往往不能自主站立,四肢虚弱、僵直,在1~2周龄时出现神经症状。
剖检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肌肉、肝脏及内脏组织中有多处颗粒结节,肌肉呈现黄白色条纹,皮肤有化脓性皮炎变化。大脑至腰部的脊髓区有胶性病变,脊髓灰质明显减少,有局灶性空洞。小脑发育通常不完全,在病变部位可以看到新孢子虫的组织包囊。各个肌肉中均可能发生肌炎,尤其是集中在骨骼肌、咬肌等处。肝门静脉有单核细胞浸润,肝脏、肾脏、肺脏有坏死。怀孕母牛的胎盘绒毛坏死,坏死处可见虫体病灶。
3诊断及检测方法
根据患病牛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可以进行初步的诊断。但由于患有新孢子虫病的怀孕母牛多表现为流产或死胎,且流产时间集中在妊娠5~6个月,这一症状与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而光学显微镜下新抱子虫和弓形虫的速殖子形态非常相近,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如需确诊,应当利用实验室诊断和检测方法。
3.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Pare等人首次使用ELISA法来检测牛的新孢子虫抗体,结果显示,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的敏感性可达89%,特异性为96.5%[3],是比较理想的检测牛新孢子虫的方法之一。这一方法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实现的一种实验技术。实践中常应用的有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ELISA间接法,2种方法的检出率均可达到92%以上。
3.2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是将对生物活性没有影响的荧光色素標记在抗原或抗体中,当其与对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就可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特异性的荧光来得到检测结果。该方法与ELISA法相比更为便捷、快速,但截至目前,仍没有商品化的试剂盒可以应用于临床。
3.3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该方法是通过特异性的抗体凝胶电泳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处理,经过电泳后可以显色得到蛋白条带,这些特异性的条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到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从而进行诊断,这一方法与ELISA法的符合率约为97.89%。
3.4聚合酶链式反应试验
有学者针对新孢子虫Nc-5基因序列设计出特异性的引物,以DNA为模板建立了PCR检测方法。这一方法的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检测快速,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动物新孢子虫病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4]。
3.5其他方法
除4种方法外,环介导等温扩散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法、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染色法、乳胶凝集试验等多种方法均能作为诊断牛新孢子虫病的诊断依据。新孢子虫感染后的患病牛免疫机能会受到抑制,有研究认为怀孕母牛中后期流产也是由于免疫力低下所导致的胎盘损伤,胎盘中有大量CD3+、CD4+T淋巴细胞浸润,同时有细胞抗原受体的大量表达,所以也可以通过观察CD3+、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进行判断。
4防控
对于患有新孢子虫病的牛,没有特效药物可使用,仅能采用抗生素疗法和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常用于治疗新孢子虫病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西环素、羟基乙磺胺戊烷眯、磷酸克林霉素、球虫类离子载体抗生素等。但治疗效果与患病牛的体况有一定关系。
目前,国内外对于牛新孢子虫病的防治仍处于研发阶段,部分国家进入到动物实验阶段.已知获得美国农业部批准上市的疫苗仅有一种名为Neo-Guard的灭活疫苗,但具体的保护力没有得到证实。1999年Andrianarivo的研究表明,新孢子虫速殖子灭活后与4种不同的佐剂混合接种于奶牛,可以诱导奶牛产生一定的抗体,但是这一疫苗不能阻止奶牛经胎盘将新孢子虫传播给胎儿,具有较大的危险。2010年我国的学者通过提取新孢子虫的DNA而后进行扩增其表面蛋白基因,再将表达后的蛋白与佐剂混合制成亚单位疫苗,这一疫苗仅在实验过程中应用于小鼠,结果显示,小鼠在完成免疫后的第3天,抗体能够达到保护水平,这证明这一亚单位疫苗很好地激活了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新孢子虫病腺病毒载体疫苗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基础。
5结束语
目前没有效果确实的疫苗和药物可以对牛新孢子虫病进行治疗,所以需要养殖场的管理人员注重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尽量减少从场外引入牛的数量,当需要引进牛,特别是进口种牛时,应当做好检疫工作。在口岸进行隔离检疫,进场后需要先隔离观察,确定牛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另外,应对牛群进行细致的观察,当发现有牛出现运动障碍、神经症状或怀孕母牛出现流产、死胎现象时,应当加以重视,及时地对患病牛进行隔离、诊断,确定为新孢子虫感染的患病牛应当淘汰。只有不断地将患病牛淘汰,才能将牛群净化,减少发生新孢子虫的概率。
参考文献
[1]赵丹莹,赵冠姝,于龙政,等.牛新泡子虫病的临床表现与流行概况[J].吉林农业,2017(14):66.
[2]刘文韬,穆永才,王丽坤,等.奶牛新泡子虫病及其防制进展[J].养殖技术顾问,2007(11):108-109.
[3]张滨丽,杨丽丽,于尔松,等.奶牛新泡子虫病的诊断[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