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季里找寻劳动之美

2021-09-26 02:49刘涛
新校园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劳动社区

刘涛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年7月15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劳动教育被频繁提及,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家校社携手推进劳动教育,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標。

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我们发现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个层面中适合中小学生的劳动实践课程体系并不完善,存在学校劳动实践课程体系不完整、家长不重视劳动对孩子的影响、社区劳动实践教育不成体系、社会上劳动育人氛围不够、学生劳动质量评价不到位等问题。

基于此,我们尝试从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个层面,四位一体构建指向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课程体系。以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为一个劳动教育周期,以知、情、意、行为手段,从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层层递进劳动教育内容,逐步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劳动情感,磨炼学生劳动意志,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形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造的劳动实践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春之启动,学校课程感悟劳动教育

我们紧紧围绕“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造”的教育理念,从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观念等角度,通过探究式学习开发学校劳动实践课程。从学科中的劳动课程、综合实践中的劳动课程、校园劳动课程着手,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构建指向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探究、体验、感悟、实践,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1. 整合学科中的劳动课程

我们从学科中的劳动内容着手,结合学习主题,开设与学习情境密切相关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备课环节挖掘劳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点拨升华劳动情感,让学习与劳动真实发生。例如,小学低年级侧重“劳动光荣”意识的启蒙,学生在学习一年级语文上册书中的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时,教师将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增强学生劳动意识;中高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教师同时进行劳动意识渗透,让学生在热爱劳动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职业和劳动成果。

2. 开发校园劳动课程

校园劳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每周的劳动课,将劳动教育内容进行细化,分为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等七大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实践、校内劳动实践等环节,设计、开发、实施相应劳动内容,形成系列化、集群式劳动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感恩、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付出。

3. 完善实践活动中的劳动课程

我们从教育整体发展和学生完整成长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索,开发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教育内容,包括劳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发挥学校在劳动实践课程中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每年六一节庆祝活动中,学校都会开展整理书包、缝扣子、打扫卫生等内容的劳动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快乐比拼中体验劳动之美。

二、夏之精彩,家校合作渗透劳动教育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新时代的家庭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家长进课堂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从个人生活、日常家务、手工制作、家庭种植等方面,安排适量劳动家庭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劳动,在生活中参与劳动。家校合作,共同开展劳动教育,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的热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 家长课堂拓宽劳动教育

学校整合家长的资源优势,开展收纳活动等生活自理课程和手绣蹴鞠、临淄花边等劳动实践课程,让家长走进课堂,进一步拓宽劳动教育渠道,亲子共成长,体验劳动快乐。学校还借助网络,开设了家庭劳动教育云课堂。“生活即课堂,劳动助成长”“劳动,三月最美的旋律”“劳动让生活更美好”等劳动抗疫系列课程,推进了家庭劳动教育的实施。

2. 家校合作启迪劳动观念

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重学习、轻劳动”的观念,这就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淡薄、自理能力较差。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我们通过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劳动,制订劳动公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校的事情抢着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社区的事情主动做。学生在出力流汗中感悟“劳动最光荣”的精神。

3. 家务劳动培养劳动技能

家务劳动我能行、劳动技能我来学、最美劳动者我来绘、劳动体验我来说等系列“生活技能小达人”劳动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将家务劳动具象化,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劳动指引,让学生的劳动热情被持续点燃。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美好,体验快乐,提升劳动意识与能力。

三、秋之收获,社区社会践行劳动教育

家校社携手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劳动教育取得最好的成效。我们多渠道拓宽劳动教育途径,以“家校社携手共育”为工作主线,开展社区劳动实践,依托乡村少年宫、齐鲁石化社区工作站等社区活动场地,充分发挥家委会、社区组织及“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志愿者的教育作用,聘任校级家委会成员、社区“五老”志愿者担任社区辅导员,开设了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社区劳动课程,丰富了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拓宽了实施路径。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劳动资源,开展了“劳动进社区”系列活动,学生人人争做文明社区建设者、节水节电践行者、孤寡老人关爱者、劳动蓝图绘制者,推动社区劳动教育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延伸、家庭劳动教育的补充,构建起了家校社携手共育劳动体系。

1. 小小志愿者,扮靓社区

小小志愿者们在社区辅导员的带领下,在街道和社区就近开展擦洗路边护栏、捡拾垃圾、清理非法小广告等清理卫生死角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有的擦拭社区的健身器材,有的擦拭公共自行车,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为建设文明洁净的社区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2. 小小志愿者,服务社会

学生积极参加“爱淄博 添靓度”社会劳动实践,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践行文明公约,纷纷拿起抹布、笤帚、拖把,走出家门,走向楼道、社区、公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

3. 小小志愿者,实践成长

我们借助职业体验、劳动研学等形式,将劳动教育放到广阔的社会实践场景中,引导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劳动实践课程真正落地生根。临淄是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借助这一地理优势,学生走进果园、走进蔬菜大棚学采摘,在劳动中感受科技发展带给农业的巨大变化。“我是小牙医”等社会性职业体验活动,使学生真正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面向社会,让学生的劳动情感在实践中升华。

四、冬之期望,评价交流助推劳动教育

我们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四方面的评价体系,学生、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等都是评价的主体;丰富学生劳动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生评与老师评、家长评、社区辅导员及“五老”志愿者的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和创新,又关注学生劳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情感;同时,将评价贯穿于活动过程和结果,用更多的物化成果和活动评价学生;研发劳动教育评价工具,既重具体的行为描述,更重持续性的长期观察。以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与劳动精神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劳动素养,从而使学生在勞动中体验、在劳动中实践、在劳动中成长。

劳动教育中,学校劳动课程是主体,起主导作用,家庭劳动教育是基础,社区劳动实践是拓展,社会劳动氛围是补充。只有四者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丰富劳动课程内容,拓展劳动育人途径,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情感,磨炼劳动意志,实现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才能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闵 婕

注:本文是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四位一体劳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20ZJZ010)”的过程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劳动社区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热爱劳动
影像社区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