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哲玮
“薏米杏仁莲心粥!”
“玫瑰白糖伦教糕!”
“虾肉馄饨面!”
“五香茶叶蛋!”
这是四五年前,闸北一带弄堂内外叫卖零食的声音,假使当时记录了下来,从早到夜,恐怕总可以有二三十样。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你可能听说过90年代霞飞路的摩登风貌,又或流连于黄埔滩的落日余晖,在仲夏的衡山路骑过单车,在武康路的秋色里踏过落叶。然而,大上海的繁华旖旎,似乎从未照进这片古老的城厢,照进那静止的时间当中。
前几天我与朋友相约,路过夏天的老弄堂口,阳光透过盛夏梧桐叶的枝桠,照在小楼上,树影斑驳。走几步,便绕进了弄堂。
作为一个上海小囡,我从小就对这些石库门弄堂有着无尽的亲切感。
弄堂,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在我的童年中也充斥着不可分割的记忆,它代表着上海所谓的“市民文化”,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江南民居,也和西方建筑所差甚远。大家都知道,北京有胡同,四川有巷子,上海自然也一样,每个中国的城市都有彰显着独特城市性格的小小历史性建筑。
去年,风靡一时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夺冠》一章中,弄堂居民聚在一起观看比赛的热闹场景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走下银幕,弄堂里的真实生活也是这样多姿多彩:小时候,若是爸爸妈妈回来得晚,我们一帮小伙伴放学后定会扎堆儿买上一根盐水棒冰,再速度跑回家,在门口迅速吃完冰棍儿并嘴舔干净后再进门。而爷爷奶奶那一辈呢,兴许还要跟店主唠上几句家长里短,其中聊的话题也丰富着呢,谁家儿子要结婚了,又或是谁家孩子考上了名校,统统都能拿到真实客观的“第一线消息”。聊着聊着,时间似流水,抬头一望眼儿,这下不行,太阳快下山了,一拍膝盖,匆忙赶回家烧饭去……
上回穿梭于弄堂中,还是那年参加过第12届国际互动营,来自意大利的小姑娘Rosie,自己做足了攻略,拉着我这个上海小囡一起探索了各类上海里弄,上演了一场花样般奇妙的历险记,同时也解锁了好些个小众的老本帮饭店。
小姑娘大老远从意大利跑来,不在面包上涂抹黄油,却爱上了上海本帮菜。短短的十天中,上菜馆,逛菜场,品菜品,闻菜色,不仅对稍带甜味的上海菜饶有兴致,更是在与里弄居民和中方营员亲切友好的沟通中学了好几句生动有趣的日常上海话,深深爱上了老上海儿。别看这小小的上海话、上海菜、上海弄堂,因为浓厚的人情味包含其间,深厚的友谊便诞生其间。
我曾经很多次非常有幸地在数届互动营中以中方营员代表的身份询问过他们对于上海的印象,大都给予我的回复都是:
“上海啊,是一个非常有趣又充满生趣的地方。”
“那里的夏天很热,我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东西很好吃,人也很善良。”
而當我听到这些评价时,也尤为欣喜。每年的国际互动营都是上海对于其城市特征的一个重要展现,让我们有机会将上海美食、文化和城市品格向外传播,在世界青少年的眼中树立一个客观的上海形象。因为青少年会将他们对于上海的认可带回故乡,更带到未来。
作为中国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带着它“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欢迎新的客人,结交新的朋友。而也正是上海友协和世界各地的友协的相伴、合作与发展,牵起了友谊的桥梁,为来自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经历的人提供一个了解上海和中国的平台,共同创造充满人情味的记忆,编织与时俱进的梦想。
“疫情阻隔,人心无间,请各位加油。”
“我期盼着能够再度回到这个可爱的城市,和各位重聚,还来弄堂里吃柴爿馄饨!”
这是疫情期间在聊天软件上收到的一些回复,我的心中充满暖意。我认为,疫情不会阻断新一代文化传播的征程,在抵御病毒的过程中世界人民互相帮助,共克时艰。作为一个上海小囡,我憧憬着世界各国人民像弄堂里的老邻居一般联结:大家互相尊重、帮助、交流、信赖,和谐共处于这互联的世界;共同抵御风雨、守护家园,亦共同追求与畅想美好的生活和未来。我相信,即使远隔重洋,海派建筑、沪上美食定能够与哥特式建筑、意式披萨擦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火花。期待惺惺相惜的挚友早日再相见,拥抱、长谈、共叙友谊。
中国与意大利都拥有灿烂的文明,我们时常溯洄历史长河汲取养分。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它,让世界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为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上海打开了一扇窗口,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沪上文化被世界所知。与此同时,敞开大门的弄堂欢迎更多的“世界房客”,充满魅力的海派文化也为世界文化增添着别样的色彩。随着上海的根源文化更深更广地与世界进行着交流,世界也越来越关注上海。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增进和日益深入,中国文化的先锋与世界文化在交融和碰撞中相互赋予着前所未有的全新生机,共同拥有一个更加强劲、更加蓬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