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路绿色养护 助力国家低碳发展

2021-09-26 06:22高红卢东琪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沥青管理体制沥青路面

高红 卢东琪

据《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519.81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一。虽然目前我国道路建设仍处于高峰期,但早期修建的道路已先后进入养护阶段。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防治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指导意见》明确,“定期对路面结构强度、抗滑性能、平整度和路面破损状况等进行检测,并采用路面管理系统对路面使用状况进行评价,科学制订养护计划,针对路面早期损坏加强预防性、及时性养护工作,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公路作为我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和实现我国区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道路绿色养护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公路养护是保持路面高平整度、延长路面使用的寿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的必然选择。然而以往的养护方法不能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只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且当前道路养护方式存在环境污染大、机械设备差、维修周期长等问题,建议进一步优化路面养护施工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等,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一、道路养护现状及主要技术

(一)道路养护现状

当前道路建设主要为沥青路面,沥青路面具有成本低以及使用时间久等优势,在我国交通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沥青作为一种传统的路面建设使用材料,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变形、裂缝等。道路预防性养护技术是公路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晚,随着公路建设技术水平的提高,公路工程数量逐渐增多,而传统的养护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投入较多的人力,花费较高的成本,且传统的公路养护技术难以达到当前发展要求,因此,应结合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公路养护,在养护中需要利用有效的技术进行施工,提升公路质量,使公路的建设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道路养护主要技术

一是就地热再生技术。采用专用的就地热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和软化,然后耙松或者是铣刨到一定深度,掺入适量的新沥青、再生剂、新沥青混合料等,制备出性能堪比新沥青混合料的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就地热再生技术比较适合高速公路养护采用,优点是可以消除路面裂缝、矫正车辙和推移、复原老化沥青、改善沥青含量、污染小、施工周期短。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是被证实非常有效的路面维修方法,可以节省开支,在对交通影响和材料运输费用最小的前提下,消除沥青路面的非结构性的病害。

二是厂拌热再生技术。将回收的旧沥青路面材料,选择适宜的掺配比例与新的沥青混合料拌和,必要时也可以添加一定量的再生剂,然后使用厂拌设备,生产新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这样的沥青路面材料可以满足高速公路养护的路用性能要求,是非常有效的路面修复方法。如果能确保正确的设计和施工,厂拌的沥青混合料性能可以达到甚至于超过常规的新沥青热拌混合料。然而厂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比较复杂,维修周期较长,同时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达到预期使用效果。

三是厂拌冷再生技术。将沥青路面旧料与新的骨料、乳化沥青或是泡沫沥青结合料、水硬性活性填料、水,常温下拌和,铺筑路面层。面层旧材料、基层旧材料分开回收再生利用。这种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方式,除了对于疲劳开裂和基层严重损坏的处治效果不够理想外,可以修复大多数路面损坏,比较适用于公路养护。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施工的难度远小于热拌沥青混合料。

二、道路养护存在问题

(一)道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我国当前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仍在使用传统的道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存在较为普遍的“重建轻养”现象,在具体进行养护管理作业时,由于缺乏道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及监管力度,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作业时,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及时发现道路存在的路况问题,导致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得不到根本上的创新,进而降低道路养护管理质量,无法实现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

(二)道路养护管理资金不足

相对于我国覆盖范围越来越大的道路交通网,由于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紧张,导致我国的道路养护管理费用呈现相对不足的状况,甚至部分道路的养护管理单位因养护管理资金问题减少实际养护管理支出,对道路的日常性养护管理工作频率进行削减,导致道路日常性养护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三)道路养护管理技术水平较低

道路养护管理技术是道路实际养护管理质量水平的根本保障。但在实际道路日常性养护管理过程中,很多道路的养护管理单位在对道路进行日常养护管理时,其使用的技术相对落后,再加上很多养护管理单位所使用的养护管理机械装备都存在陈旧、老化等质量隐患,导致在日常性养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养护管理效率低下、养护质量水平不足、资金消耗较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了很多道路即使完成了日常性养护管理,也仍需再次进行返修,额外增加了道路日常性养护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等成本。

三、道路养护工作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加强道路养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明确道路建设单位、管理单位等的主体责任。完善目标责任体系,推动相关单位利用新能源、新技術、新模式进行道路养护管理,更大幅度的提升道路建设、养护能效水平;完善标准体系,制定道路养护技术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将节能、环保、排放、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要求纳入工程建设、管理强制性条文,确保满足具体发展需求。

(二)健全道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

道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的作用是明确划分相关管理机构、合理分配权限、有效配置人员等。相关单位需对道路建设标准科学构建养护管理体制机制,明确规定各级养护部门具体工作职责,制定合理的道路养护标准等。建议全面实行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市场化,不断加大道路养护管理力度,提高道路养护管理标准。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需不断创新道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多样化的道路养护管理方式,促使各种方式相互结合。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还需对路面情况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道路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科学构建管理模式,确保规范进行道路养护管理作业,促进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加快提高道路养护管理技术水平

为确保道路养护工作更加高效、绿色,需进一步改进道路养护技术,合理配备养护车辆,提高设备工作机械化水平,确保道路养护的高效性和环保性。与此同时,还需树立科学养护管理理念,强化员工养护意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进一步提升道路养护人员专业素质,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业务考核,保障其专业技能最大程度满足工作需求。

(作者单位:国家节能中心)

猜你喜欢
沥青管理体制沥青路面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媒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测试方法研究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SBS改性沥青砼再生设计与路用性能评价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