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乾 谭国明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存储数据的新兴技术,以其去中心,防篡改等多项特性,成为当前的技术热点。区块链的特性在数字货币领域已经取得了成功,但在其他领域还少有案例。本文尝试利用区块链的优点,针对政务大数据共享的痛点,探讨区块链如何赋能政务数据共享,从而解决一些人社领域的实际难题。
2019年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就区块链技术来说,目前还处在一个发展的早期阶段,抓住前沿科技,掌控尖端技术,就能对整个社会生产力产生最大的推动作用。党中央对该项技术非常重视,那么如何利用好区块链,如何将区块链与国情相结合,使其落地生根,找到区块链的应用模式,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在政务服务方面,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各政府部门已经实现了数据的电子化,但是这些电子数据依然还是以部门职能来采集和集中的,还是在纵向上拓展业务,没有在横向上形成合力,可以说,数据依然是以“孤岛”的形式存在。以人社部门为例,“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提出了许多要求都需要大数据的支撑。要掌握就业的流动性,需要公安部门提供人口数据,要掌握人才的情况,需要教育、科技等部门的数据,要优抚弱势群体,需要民政部门的数据等。类似这样需要多部门联动的业务场景还有很多,也就是说,数据不但是本部门的业务需要,在其他本部门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数据共享是政府部门做好业务经办的内在要求,但数据孤岛依然是目前政务数据的尴尬现状,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在安全和共享这对内部矛盾上。政务领域的数据,都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个人基本信息,各项业务的流水信息,这些信息或是个人隐私,或是国家机密,必须有管控,有保护。政府部门都必须切实履责,做好本部门的数据安全工作,而共享会有数据泄露,数据盗用,数据篡改等一些列的安全风险,因此政府部门之间对数据共享往往持谨慎态度。由此可见,想要打破政府部门之间数据的壁垒,就必须解决好数据共享的安全问题,这正是区块链技术的最佳切入点,也是区块链最擅长的领域。
区块链是一种链式结构的,分布式存储数据的方式。从字面来理解,“区块”就是数据存储的载体;“链”就是这些区块互相之间的关联方式。每个区块有一个信息头,信息头中存储了该区块的散列值以及上一个区块的散列值,这个散列值会随着区块的内容而变化,且在全网是唯一的。每个区块都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内容散列值,那如果要改变某一个区块存储的内容,那么其区块的散列值也会发生变化,链接在该区块后的所有区块都要重新改写这个散列值,改变该值的操作需要消耗极大的计算资源,除非掌握全网51%以上的算力,否则无法完成,因此,区块上的数据一旦入链,就无法修改,区块链具有很强的防篡改能力。
由于区块链是去中心的分布式数据库,因此肯定会产生数据重复写入的情况,称为区块链的分叉,区块链将采纳最先达到六个区块的分支。可以简单理解为,区块链是依靠算力作为一种公信力,由整个区块的算力的多数来去重去伪。
政务数据的共享,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隐私保护,保障政务数据的安全性,解决了后顾之忧,自然就提升了电子政务架构的治理水平。合理使用区块链的特性,可以在人社部门的诸多业务场景中用好用活,实现业务经办的有效提升。
(一)防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共享和联动
对于某一个政府部门来说,其数据是集中式存储的,但是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各个部门数据之间存在着关联性,部门之间的存储呈现出分布式形态。比如,公安部门的人口信息,车辆信息,交管信息;人社部门的参保信息,待遇享受信息;市场监管部门的企业信息;卫生部门的健康信息;医保部门的医疗信息等等,这些信息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关联,内部还存在着冗余的情况,比如人社部门也有个人基本信息。因此区块链在政务大數据的层面是应用场景的,可以把每个政府部门的信息分片视作一个区块,部门之间可以业务线的方式成链。以人社的企业开户参保为例,企业先从前置的市场监管部门获得相应凭证,然后至人社部门开户,也就是说先在市场监管部门生成区块A,然后在人社部门生成区块B,区块B中保存了区块A的前置信息,也就是区块A,B在一条链上。由于区块链的防篡改性,外界必须掌握部门的权限才能修改区块,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数据上链实现了部门之间的共享,链上的区块一旦变化,后联区块都会随动,这种业务联动性,可以解决部门之间数据不对称的问题。
(二)业务轨迹支撑业务和数据真实性
待遇发放时的生存状态认证,为了获得相应待遇的不实参保,或者是在多处有参保关系甚至重复享受待遇,这些是人社部门面临的一些业务问题。传统的业务监管方式很难预判、识别并处置,近年来,苏州市人社已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又提供了新的思路。某一个参保人在各政府部门之间存储的数据以区块的形式串联成个人链,并且这条个人链是根据业务的发生轨迹来前后相连的,每一项业务的经办就好比比特币的一次交易,需要提供前置业务经办的区块信息,对于生存认证来说,在认证的时点,可以顺着区块链前向遍历各区块,通过公安,卫生以及消费等信息来确认该人的活动情况,从而综合判断生存情况,由于前向的区块都无法篡改,因此这些数据是可信的,真实的。而不实参保,多重参保,重复享受等情况,可以利用区块链的分叉选择机制,也就是业务经办时是可以容错的,只要前置的区块表明合法,那本次业务就可以办理,本次业务就成为区块链的一个分叉。把纠错放在后向的链上,从参保人的后向业务轨迹,可以获得类似参保人的就医信息,消费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等区块,可以选择一条最长的区块作为可信区块。比如,某人在深圳和苏州同时参保,那么可以关注此人后期的政务活动,社会活动区块是发生在深圳的多,还是苏州的多,采纳连续最多的一地作为其真正的参保地和待遇享受地。类似的,还可以通过后置的医疗,房产,消费,金融等区块信息来判定参保的用意,从而举证这类违法违规行为。
(三)非对称加密助力数据的安全流动
区块链以及比特币,依靠的是非对称加密。如今,移动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通过实名制等措施,移动设备已经可以作为个人认证的有效工具,这也使的个人点对点加密成为可能。在政府部门之间,安全和便捷也是一对始终存在的矛盾,比如市民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便捷得查询自己的参保信息,但是主管部门要对数据的安全负责,又不可能将数据全盘开放。部门之间,住建部门需要参考人社部门给出的参保证明来判断购房资格,有些不法分子会伪造或变造相应证明,以此牟利。这些问题同样可以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首先,区块中的数据无法篡改,从根本上杜绝伪造变造数据的可能性。区块链又带有前后关联性,前置及后置的业务部门都可以从中获取感兴趣的上下文信息。参考比特币交易的流程,数据之间的流动可以通过签名的方式来加密。这样一来,数据的持有人就不用担心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的接收方又可以信任这份数据的真实性。
在信息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最贵重的资产。数据是信息化流动的血液,是所有业务的基础载体。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数据组织的形式。其防篡改,关联性,可信性等特征成为了数据安全和数据可用性的有力保障,通过区块链可以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作为最前沿的技术,人社部门要进一步把握好区块链和具体业务的结合点,抓住重点,着力突破,用好区块链技术,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骆乾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谭国明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