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卓嘎 次仁曲宗 多吉次仁
(西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西藏 拉萨 850000)
干旱是长期无雨或者是少雨而导致土壤缺水、农作物枯死、空气干燥和人畜饮水不足等灾害现象[1]。气象干旱破坏了植物的平衡,使作物的生长情况不能正常的运行。初夏适逢春播作物出苗、分蘖、拔节,冬作物拔节、开花时期作物需水量大,气象干旱严重地影响正常生长,同时还推迟了牧草返青,甚至造成牧畜饮水困难。盛夏期间,正是隆子县喜凉作物积极生长期,麦类作物处于抽穗、灌浆,遇上干旱,直接影响到籽粒的形成及其产量[2]。
隆子县是山南市年降水量最少的县,隆子县年平均降水量为283mm。隆子县出现干旱频率高,本文利用隆子县近35 年降水资料分析山南市隆子县干旱特征分析。
利用《气象干旱灾害的指标确定》[3](GB/T 20481-2006)干旱等级,分析近35年隆子县干旱特征[4]。
式中△R降水距平百分率,Rˉ为时段内多年降水平均值,R时段内降水实况,距平百分率等级定为:
2.1.1 年降水变化特征。利用隆子县近35 年年平均降水量资料,图1中可以看出,近35年,隆子县共出现4 次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轻旱出现3 次,出现轻旱的频率为12%,为8 年一遇,1982 年出现1 次中旱,隆子县年降水距平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4mm,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
图1 1981—2016年隆子县年降水距平百分比数值变化
干旱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检查是否出现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增多,说明干旱发生的几率越大,由图2 可见,近35 年隆子县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现不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2 天,其中隆子县平均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极值出现在1984年,为54天。
图2 1981—2016年隆子县最长连续无降水日年际变化
2.1.2 季干旱变化特征。
2.1.2.1 春季干旱时间变化特征。农作物的需水关键期是每年的3—5 月,所以把3—5 月出现的干旱称作春旱。隆子县是山南市年平均降水总量最少一个县,年平均降水总量为283天,出现干旱频率高。
图3 可以看出,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隆子县春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极值出现在1984年3月,为155天。
图3 1981—2016年隆子县春季(3—5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变化
2.1.2.2 夏季干旱时间变化特征。图4 中可以看出,隆子县夏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隆子县夏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极值出现在1984年6月,为42天。
图4 1981—2016年隆子县夏季(6—8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变化
利用隆子县气象站及周边气象站历年的降水资料,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指标,结合干旱记录及海拔对干旱的影响,将隆子县干旱风险等级分为3 级(图5)。由图5 可见,隆子县隆子镇、日当镇个别地区干旱风险等级为高等级,其余大部为中等干旱风险,隆子县北部、东部干旱风险等级最低。
图5 山南市隆子县干旱风险区划图
山南市隆子县近35 年年平均降水总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增加频率为0.4mm/10a。2007 年为年降水量最大的年份,为375.7mm,1982 年为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为121.0mm。
近35 年隆子县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呈现不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2天,隆子县平均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值极值出现在1984年,为54天。
近35 年隆子县春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年际变化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隆子县春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极值出现在1984年3月,为155天。
近35 年隆子县夏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隆子县夏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极值出现在1984年6月,为42天。
从干旱风险区划得出隆子县隆子镇、日当镇个别地区干旱风险等级为高等级,其余大部为中等干旱风险,隆子县北部、东部干旱风险等级最低。
秋水春用,秋收后生翻蓄水,引地表径流和溪水灌溉;春季前耕耙磨保墒;有机肥为主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加“根找水”的能力,达到“以肥调水”的作用;采用“包衣”技术选用耐旱品种;大力推广机播,机播有用种量少、播深一致、出苗整齐,出苗率高等优点,可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基本苗播后因及时镇压保墒、提墒,使出苗正常通过春旱和初夏干旱期[5];大力推广地膜穴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