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网络构建下的乡村产业振兴
——以高县来复镇为例

2021-09-26 09:22陶媛媛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8期
关键词:鸡爪生境生态

陶媛媛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45)

0 引言

来复镇位于四川高县北部,与宜宾叙州区接壤,处于宜宾城半小时经济圈内,具有“宜宾近郊、交通要道”的地位优势。在高县“一主三副”城镇发展新格局中,来复镇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万里长江第一支流——南广河从镇域中部穿过,流域长达30km,吸纳11条新的支流,南广河的生态保护压力大,因此,来复镇应以生态为前提,保护生态格局,彰显生态优势,更好地优化发展路径和模式,在吸引优质资源、高端要素上下功夫。本文从生态空间指引角度探索来复镇域生境网络构建下的乡村产业振兴。

1 理生态本底

循水理山明晰生态本底就要明确山在哪里?水在哪里?田在哪里?林在哪里?生物如何多样?来复镇的生态本底,即是以水环境的改善为指示器,以“最大化保障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发挥其自然做工能力”为准则,保护与保障“山、水、林、田”中的生态功能要素。

来复镇是四川盆地南缘盆周山区经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夹在华蓥山支脉和乌蒙山支脉之间,属于山地丘陵区,区域内平坝地形较狭小、分布零星,一般多为沿河沿溪阶地、丘陵间之平地,由北侧鸡爪山山系以及南侧的牛心山山系构成,两大山系以南广河做分割,东丘陵、西山地的山地资源格局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脉络山地、互联狭槽、褶皱地形3种地貌形式。山地地貌区水资源脉络性更加明显,并于低洼处富集,形成规模较大的水库,形成了更大更独特的生态系统;丘陵地貌使基地内的地表径流丰富,呈网状线状分布,并在低洼处形成众多的坑塘水面,有效地蓄纳雨水,进而形成湿地。

1.1 水生态本底

依据水文过程,只有地表水切穿基岩到含水层,发育为冲谷以上的水系,才是具有现实生态功能的水系。通过GIS水文模拟分析出来复镇域内水系本底为“一河三溪五谷十六冲”。“一河”即南广河,是对外联系的主要生态通道;“三溪”即潆溪河、贡溪河、双河,生态功能是物质输送、联系生境;“五谷”即红花溪、金安溪、梨子冲沟、天堂沟、圈寄沟,生态功能是蓄积雨水和输送山地物质、联系生境;“十六冲”是新滩沟、马门溪沟、老鹰沟等,生态功能是蓄积调蓄雨水。

1.2 山生态本底

对应“一河三溪五谷十六冲”的水系生态本底,来复镇内的控制和维持“产水产沙”过程缓慢持续的山生态本底格局为“一源三岭六山多丘体”。“一源”即鸡爪山,是维持产沙产水,离心状发源出多条冲谷、冲沟水系的生态源山体;“三岭”即“金竹山—鸡爪山—香炉山”山岭、“大堰山—鸡爪山—羊回山—大屋山—马鞍山”山岭、“九盘山—五指山—白牛山—中山”山岭,是维持产沙产水,平行壮发源出多条冲沟水系;“六山”即鸡爪山—帽盒山—曲青山、关家山、老鹰山—谭家山—白牛山、福临山—鸡爪山、九盘山—黄桷山—黑林山、大湾山—八脚山—牛眠山,是整体坡度大于15°的生态屏障山丘体。

1.3 林生态本底

来复镇境内林地的生态功能是为山(丘)体的“生态源”功能提供持续的“全营养”物质生产能力和稳定斜坡环境,为动物提供栖息的生境。上部坡度较陡和水源源头以上的山(丘)体,通常保留为林地,以涵养水土。区域内林地茂盛,多位于水边、丘坡、居民点,形成“十四山林、十六岸林、多峻坡林”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格局。“十四山林”,即位于山(丘)体中山顶部分局部陡峭处的乔木林,涵养水源、迟缓岩石的颗粒化及母质中营养物质的快速释放;“十六岸林”,即位于河岸带的杂木林,维育河岸生境;“多处峻”坡固土林,即位于峻峭坡面的灌木林和竹林,涵养水源和生物栖息地。

1.4 田生态本底

秉承“用养结合”“因势利用”农田选址利用原则,以及来复镇域内“上薄下厚、上砂下黏、上干下湿、上瘦下肥”的土壤特点,来复镇内农田的生态功能要素可确定“冲谷为田(水田)、缓坡为地(旱地)、陡坡为园(果园)”。

2 保生境格局

基于关键种运动的原理构建,将重点自然生境单元作为关键种运动的源地,依据关键种的最大生态位,从田野到聚落的原则,明确关键种的运动方向,将生境单元与潜在生境单元作为关键种运动的廊道与踏脚石,构建关键种运动生境空间网络。

2.1 区域关键种寻找

根据高县志记载的动植物名录,通过植被群落反找该生境动物,来复镇良好的山水条件和丰富的植被孕育了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区内主要有野兔、画眉、鲤鱼、白鹭等物种,物种之间的运动、繁衍、栖息,形成了多种与地貌条件相契合的特色生境(见图1)。

图1 关键种运动生境空间模式

2.2 生境网络构建

以山地灌丛生境、区域山林生境、南广河流域生境、水库湿地生境4种生境源构成的来复镇生境单元,以活动轨迹涵盖3种地理环境的物种——白鹭为关键种,以“山-林-河-塘”的顺序串联各类生境,是生态与地理意义上的廊道,以林地生境作为生物迁徙的中转站,形成坪山、金竹山、鸡爪山、五指山等9处山地生境源,南广河、潆溪河、双河、贡溪河等9处河溪生境源,柏杨水库、九角老水库、云峰水库等5处水库生境源和22处踏脚石的生境网络格局。

3 产业振兴指引

3.1 产业选择路径

通过对来复镇乡村的区位条件、要素供给等方面的空域认知,以及从区域的市场需求、经济水平等方面的时域认知,分析来复镇乡村位居都市圈内,产业空间属性为主题公园型消费乡村产业空间。因此,来复镇以本生优势农业桑、竹、茶、果发展特色农业与生态养殖,并进行特色农产品加工,综合发展农业+旅游,实现全域乡村从单一农业为主到一、二、三产业融合,从农业基地建设到农业主题园区开发、从产业布局示意到产业全域空间落地(见图2)。

图2 农业+新载体模式

3.2 产业发展模式

通过油茶—茶叶、蚕桑、竹、特色水果等农业种植和养殖业延伸产业链,以乡村旅游、物流交易、电商等第三产业为引导,实现产业融合,培育以六次产业为标志的新业态。形成“农业+文创”,打造来复商运文化与竹文化;“农业+康养”,依托鸡爪山、香炉山、羊回山等建设一批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农业+旅游”,重点打造几大旅游文化体验、生境博览休闲度假区;“农业+节庆”,举办乡村旅游活动、观光农业活动;“农业+互联网”,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发展“新零售”等业态。

3.3 产业布局

1)现代农业空间布局 基于生态空间本地形成“一核两带四片多基地”的现代农业空间结构。“一核”即来复新城综合核心;“两带”即依托南广河与宜彝高速与宜庆路建立的竹产业发展带和香炉山、羊回山发展的森林生态涵养带;“四片”是“茶叶+油茶”立体经济示范片、现代蚕桑特色产业示范片、“稻田+”生态养殖示范片、现代智慧果园示范片;“多基地”是“稻田+”模式基地和花卉种植游览基地等多个种养基地。形成冲沟为田(稻田+),即“稻田+”循环复合农业产业模式;平坝为地(桑地+、菜地+),即桑园套种菜地提供市场需求等;缓坡为园(桑园、茶园、果园),即桑园标准化、茶园立体化、果园精品化,提高亩产综合经济效益;峻坡为林(生态林、竹林),即培育竹产业,涵养水土。

2)休闲旅游业空间布局 基于生境网络空间的构建,营造来复镇良好的山水空间环境,形成“一心三带四区多园”的乡村休闲旅游空间。①“一心”为来复新城综合旅游服务中心;②“三带”为大雁岭—鸡爪山森林康养度假带、南广河河渡文化旅游带、中山—九盘山果林游憩带;③“四区”为大屋山生态康养旅游景区、香炉山田园综合体验区、金竹—荔枝湖文化休闲区、河东精品水果示范区;④“多园”为大雁岭茶文化体验园、小娥湖康养度假园、郊野运动公园体验园等。

4 结语

通过生态本地梳理,构建来复镇生境网络,维护绿水青山、鹭飞雀鸣鱼跃的生态环境,将生态、农业资源转化为提供特色乡村休闲的旅游资产,借助六次产业深度开发现有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渠道,吸引年轻人建设家乡,有效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鸡爪生境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鸡爪草满地爬
鸡爪霜
牛膝鸡爪/明·冯梦龙《广笑府》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巧做鸡爪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