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小丽
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式与式”的相等关系,可以通过“画一画”的方法进行学习。
1.提出活动要求。
出示图片:
提出要求:让左右两边的圆片同时发生变化,但最终的圆片个数要相等。
2.学生独立活动。
3.交流反馈。
出示学生的作品:
师:仔细观察图片,这位同学让圆片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为什么要这样变化呢?
生:为了让左右两边都变成2,所以左边要减去1个,右边要减去3个。现在结果变成2=2。
师:算式怎么写就可以把小圆片的变化过程展示出来呢?
生:3-1=5-3。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以前的等式有的是算式在左边,数在右边;有的是数在左边,算式在右边,而这个等式左右两边都是算式。
师:“=”的左右两边的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圆片来说一说吗?
生:“=”左边表示原来有3个圆片减去了1个,还剩2个;“=”右边表示原来有5个减去了3个,还剩2个。
4.等式变变变。
先指导学生通过增减小圆片的个数得到不同的算式。如:先在左右两边分别画3个、5个小圆片,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增减,最终让左右两边的小圆片个数相等。
接着学生创造不同的等式,如:3-2=5-4;3-3=5-5;3+1=5-1。
最后指名让学生一边汇报等式,一边把画图的过程展示出来。教师可以提问其他学生,这样的等式是怎么得到的?它为什么可以用“=”连接?
5.观察比较等式。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来创造等式,虽然增减的个数不一样,但是目的是相同的,都要做到什么?
生:让两边变得同样多。
师:为什么要同样多呢?
生:同样多才可以用“=”连接起来。
出示:4-□=5-2 1+1=3-□2+□=3+1
这里学生的表现可能会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通过上面的方法,如4-□=5-2,先左右两边分别画4个、5个圆片,右边减去2个剩下3个,想左边需要减去1个才会剩下3个,最终左右两边同样多。二是先算出其中一边的得数,再来想另一边可以通过加或减哪一个数可以得到和它一样的得数。无论是哪种方法,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从数与数相等,到数与式相等,再到式与式相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放慢脚步,注重操作,加深理解,为代数思维的早期渗透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