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鉴定

2021-09-26 07:49郭亚宁张盼盼张思雨栗云鹏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粒数农艺单株

郭亚宁,张盼盼,张思雨,栗云鹏,张 雄

(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榆林 719000)

绿豆(Vigna radiate L.)生育期短、抗逆性强,籽粒营养价值含量高,除富含淀粉外,还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其根系具有固氮作用,是优良的前茬作物,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随着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水资源短缺问题凸显,筛选生育期短、耐旱性强的绿豆资源尤为重要[3]。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少且集中,光照充足,土壤多沙质,通气性好,气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淀粉积累,是绿豆的优势产区[4]。榆林绿豆主要分布在横山、佳县和神木等地,主栽品种为横山大明绿豆榆绿1 号,其籽粒大且饱满,颜色鲜艳,硬实率小,芽菜品质好,营养含量丰富,是当地的国家级地标作物,畅销日本、韩国等地[5-6]。榆绿1 号在无灌溉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但在灌溉条件下,其株型高大,抗倒伏性差[7],花期较长,成熟不一致,需分期采摘,难以适应机械化。随着国内劳动力价值的上涨,当地绿豆种植面积及其总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当地绿豆的品种资源匮乏,绿豆引种和育种速度缓慢,严重影响当地绿豆产业的发展,急需丰富绿豆种植资源,加快优良种质资源的应用[8]。

本研究以48 份绿豆资源为材料基础,在全生育期调查各资源的农艺性状,通过变异系数、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数学模型构建,计算各资源的综合得分,旨在筛选评价绿豆资源的最佳农艺性状指标,得到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绿豆资源,以丰富当地绿豆种质,为绿豆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的48 份绿豆材料(表1)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团队提供,其中,以榆绿1 号(YYLD48)当地主栽品种作为对照。

表1 48 份绿豆种质资源材料的编码及名称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该示范园土壤沙质,土层深厚,通气性好;0~20 cm 土层中全氮含量0.2 g/kg、有机碳含量1.2 g/kg、速效氮含量13.2 mg/kg、速效磷含量3.3 mg/kg、速效钾含量63.5 mg/kg;具备滴灌条件,管理方式规范,可设置规范试验。

1.3 试验设计

试验小区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10 m2(5 m×2 m),行长5 m,行距0.5 m,株距0.33 m,重复3 次。采用人工开沟,根据标记尺度,确定穴距,点播,每穴种子3 粒;出苗后定苗至每穴1 株。全生育期水肥条件管理一致,收获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连续10 株绿豆用于考种。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参照文献[9]调查测定48 份绿豆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有生育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荚长、荚粒数、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

1.5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对所有数据进行输入、标准化及变异系数计算[8],通过SPSS 22.0 对9 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10-12];同时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拟合方程,对48 份材料进行综合打分,评价48 份资源在榆林地区的适应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分析

由表2 可知,9 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在5.57%~34.65%,各性状从大到小排序为单株荚数>单株粒质量>株高>百粒质量>主茎节数>荚长>分枝数>荚粒数>生育期,单株荚数和单株粒质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4.65%和31.70%,可作为关键农艺指标筛选48 份绿豆资源;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57%,说明生育期不能作为筛选48 份资源的优良指标。因此,在高产绿豆资源筛选中,应该重视对单株荚数的选育。

表2 48 份绿豆资源的变异系数统计结果

2.2 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3 可以看出,生育期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与百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荚数与百粒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单株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荚长与百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荚粒数与单株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绿豆品种选育过程中,可根据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指标间的辅助选择;同时47 份绿豆资源在榆林地区表现为单株荚数多、绿豆百粒质量小,但平均产量高于对照品种,说明这48 份绿豆资源在榆林地区生态环境下,籽粒数量是高产的关键决定因素。

表3 9 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3 各农艺性状的因子分析

表4 主效因子分析统计结果

由表4 可知,通过因子分析得到6 个主效因子,特征值为0.66~2.10,贡献率为7.29%~23.35%,其中,第1 主效因子贡献率为23.35%,第2 主效因子贡献率为21.75%,第3、4、5、6 主效因子贡献率分别为17.79%、13.48%、8.72%和7.29%,6 个主效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92.38%,其可代表9 个农艺性状反映48 份绿豆资源的综合性状。

为了对因子进行更为合理的解释,通过正交旋转得到方差极大正交旋转矩阵,结果如表5 所示。从表5 可以看出,第1 主效因子由单株粒质量和单株荚数组成,为产量性状;第2 主效因子为百粒质量,涉及籽粒大小;第3 主效因子是株高,属于抗倒伏性性状;第4 主效因子仅包含主茎节数,属于株高性状;第5 主效因子为分枝数,代表绿豆株型性状;第6 主效因子为荚粒数,反映每个豆荚的饱满程度。根据特征值及贡献率大小可知,单株粒质量和单株荚数>百粒质量>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荚粒数,在进行高产、高抗育种过程中,为了得到较好的效果,应选择贡献率靠前的农艺性状进行筛选。

表5 因子载荷矩阵

2.4 48 份绿豆资源的综合评价

基于反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6 个主效因子的特征值及贡献率,建立48 份绿豆资源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13]。

根据公式(1)对48 份绿豆资源进行综合打分,结果如表6 所示,对照品种榆绿1 号的综合得分为0.66 分,YYLD22 和YYLD17 的综合得分高于对照,分别为0.79 和0.72,说明YYLD22 和YYLD17在榆林地区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具有在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潜力;而其他45 份资源的综合得分均小于对照,说明其在榆林地区种植优势小于对照,不建议引种种植,可作为育种的材料资源使用。

表6 48 份绿豆资源的综合得分统计结果

2.5 48 份绿豆资源的聚类分析

利用欧式距离算法,采用离差平方和聚类方法,对48 份绿豆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由图1 可知,48 份资源共划分为4 个类群,第1 类群包含19 份绿豆资源,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安徽等地,该类群的主要农艺性状特点为:生育期接近平均值,小于对照品种;株高显著低于平均值和对照品种;分枝数分布在3~5 枝,小于当地对照品种;主茎节数在6~8 个,小于对照品种;单株荚数大于对照品种,小于平均值;荚长和荚粒数2 个性状,与平均值和对照品种间无明显差异;百粒质量偏小,籽粒偏小。第2 类群包括17 份绿豆资源,主要来源为黑龙江、新疆、辽宁、吉林,对照品种包含在该类群,说明这些地区的绿豆品种在榆林地区种植适应性较好,可作为引种材料使用;该类群典型特征为籽粒较大、百粒质量大、株高较高。第3 类群由11 份绿豆资源组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辽宁等地,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为单株荚数多,百粒质量适中,单株产量高。第4 类群仅包含1 份绿豆资源,来自河南,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分枝数少,主茎节数多,节间距短,单株荚数最多,百粒质量小,最终表现为高产。

3 结论与讨论

榆绿1 号[14]作为榆林地区的主栽绿豆品种,籽粒大、有绿色光泽,且营养含量丰富[15-16],但其株型较大,在灌区株高可达84 cm,生长发育过程中易发生倒伏,严重影响收获和产量。株高是影响作物抗倒伏性的重要指标,适当降低株高能够有效降低倒伏风险,保障作物品质和产量[17-18],47 份绿豆资源的平均株高为48.69 cm,小于对照品种,且不同资源间株高的变异系数高达19.66%,同时株高与产量间呈负相关,表明筛选47 份株高适宜、抗倒伏性好、高产的绿豆资源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

李孝林等[19]分析榆林地区绿豆的单产构成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绿豆产量的决定因素为单株荚数。申慧芳等[20]通过对18 个绿豆品系进行生育期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影响绿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单株荚数,荚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大于百粒质量。本研究中,47 份绿豆资源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为单株荚数,单株荚数与百粒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48 份绿豆资源的综合得分中,YYLD22 得分最高,为0.79 分,该资源生育期为76 d,株高60 cm,分枝数5 枝,主茎节数9 个,单株荚数59 个,荚长11.6 cm,荚粒数12 粒,单株粒质量28.26 g,百粒质量6.2 g,优势性状为单株荚数和百粒质量。综合YYLD22 和YYLD17 特征可知,二者典型的特征为荚粒数较多,单荚中的有效粒数多,说明在榆林引入绿豆资源中,应以单株荚数为主,结合百粒质量会得到较好的效果。

生态适应性是引种成功的关键因素[21],本研究将48 份绿豆资源聚类为4 个亚类,第1 亚类资源综合得分均小于榆绿1 号,主要来源于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安徽省,在榆林地区种植优势不明显;第2 亚类含括绿豆资源主要来源于黑龙江、新疆、辽宁、吉林,该类群各资源在榆林地区种植的综合得分优异,可作为引种试验;第3 类群分布在黑龙江和辽宁,综合得分中等,可作为资源使用;第4 类群仅包含YYLD16,该资源收集于河南省,综合得分较低,不建议引种到榆林地区种植。气候适应是生态适应的主要构成因素,黑龙江省[22]、辽宁省[23]和吉林省[24]位于我国北部,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与榆林地区气候相似,引种这些地区的绿豆资源可行性较高。

猜你喜欢
粒数农艺单株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空间分布的影响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方法与实践
粳稻盐粳188 航天诱变后代穗部性状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