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已绘就 奋斗正当时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大家谈

2021-09-26 10:53罗福泰杨亦李熙临苏晓颍
今日民族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示范区共同体

□ 文 / 罗福泰 杨亦 李熙临 苏晓颍

1 月26 日上午,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昆明海埂会堂隆重开幕。这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的一届盛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云南全省立足新起点,肩负新使命。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事关云南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赋予云南新的重大使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各族人民的关怀,给了我们最根本的遵循和指引、最强大的动力和鞭策。

一年来,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持续回升,民生福祉保障有力。

一年来,云南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尽锐出战打好收官之战,全力攻克贫困最后堡垒;坚决守住“六保”底线,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切实增强发展支撑能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着力加强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回望“十三五”,奋斗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准确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认真落实“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杨峥 雷桐苏 陈飞 摄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省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云南省人民政府编制了《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纲要(草案)》立足2035 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一个达到中位,三个全面建成”等远景目标,以远景目标锚定“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达到新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边疆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6 个方面定性目标和“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5 大类24 项定量指标。

其中,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努力在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等方面作示范。同时,全力防风险、补短板、争先进,为党夯实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为国家守好国门,为各族人民谋幸福,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全省各族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年。2021 年,云南将重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推动产业强省建设,统筹做好“六稳”“六保”和投资消费工作,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持续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张彤 摄

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发展战略大局的重要任务。2021 年,云南将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完善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快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云南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领导下,艰苦奋斗、努力奋斗、不懈奋斗,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本期“关注”,我们特别采访了几位参会人员和长期关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专家,请他们结合自身工作与研究,就云南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话题展开讨论。

委员热议:

范稳

全国政协委员 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范稳,深耕文学创作30 余年。过去的2020 年,他步履不停,走访了云南多个村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是今年省两会的与会委员之一,谈及云南的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他有自己深刻的认识,并认为,未来的云南,应该从经济和文化两个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经济筑牢边疆,用文化凝心聚力。

民族团结进步是云南民族工作的核心要义

今日民族:

就您观察,“十三五”期间,云南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范稳: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有漫长的边境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云南民族工作事关全省、全国发展大局,民族团结进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云南民族工作的核心要义。

由于受历史地理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在一段时期内,云南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状况。“十三五”期间,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之前那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进一步加强了各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过程中,省委、省政府秉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发展,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取得巨大成功,各族群众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感党恩、跟党走,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发挥出了巨大的正能量,进一步坚定了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营造出“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社会氛围。

事实证明,云南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民族团结进步这个基本前提,民族团结进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利于云南各项事业的开展。

从经济和文化两个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日民族:

您认为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范稳:

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我们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有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的帮助与扶持,云南未来的经济发展很乐观,但我们要注意巩固脱贫攻坚的硕果。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到过很多边疆民族村寨,最大的感受是经济发展会带来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有助于社会和谐、边疆巩固。因此,不断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共同发展,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

其次,作为一名文化从业者,我个人比较关注民族文化领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应该同步向前发展。中华文化是联系各族群众的重要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基石。56 个民族共同开创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瑰宝,我们要注意对其进行挖掘、传承与弘扬,用文化凝心聚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激发各族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聚合起强大的文化动力,加速民族传统文化百花齐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奠定思想基石,构建新时期各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刘寒雁

云南省政协委员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寒雁长期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她认为,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除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还需要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为各族学子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以特色新兴产业等吸引全国,乃至周边国家的英才留在云南,让边疆学生能“走出来,回得去,留得下”,搭上“一带一路”快车,共同描绘美丽新云南的画卷。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今日民族:

请问您如何看待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

刘寒雁: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实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侧重点,因为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把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好,同时,把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好,能够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民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多位于山区、边境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这样的基本省情决定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第一步,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目前,我们已经在第一步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接下来,应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动力,统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不断巩固脱贫攻坚重要硕果,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发展的目标,打造繁荣稳定且辐射周边的“新边疆”。

通过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日民族:

您刚才提到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您认为我省应当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刘寒雁:

我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前应当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核心,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云南仍有部分人口不能流利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他们中的大部分生活在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和高质量发展,是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应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并通过“小手牵大手”等教育活动,以学校为基地,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夯实“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充分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为各少数民族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交融互鉴提供重要载体。并通过实施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加大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支持力度、将沿边8 州(市)各高校在校学生赴抵边乡镇开展社会服务和宣讲活动纳入社会实践学分等措施,全方位促进抵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二是以人为核心,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目前,沿边一线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部分地区存在因青壮年外出务工或求学就业而形成的“空心村”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普洱咖啡助农增收 陈飞 摄

我建议,一方面应以374 个抵边行政村为重点,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为节点、辐射周边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新机制。并通过统筹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综合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建设半山酒店和森林乡村、精心建设富有边疆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等举措,形成产业留人、产业引人的强边稳边富边新格局。另一方面,应全面加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以专项资金和项目为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抵边一线基层就业创业,吸引各类人才投身抵边乡村建设。并通过在25 个边境县基础教育学校设立国家(云南)师范院校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在沿边一线生态环境优越或自然禀赋良好或人文底蕴深厚地区建立国家(云南)青少年研学基地、在沿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点)建设国家(云南)强边固防教育活动基地等方式,创新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培育和引入高素质人才的载体与平台。

通过提升知识技术水平促进边疆经济社会发展

今日民族:

在您看来,“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发生了哪些改变?

刘寒雁:

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发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能力和吸纳能力偏弱,进一步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云南的脱贫攻坚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交织在一起融合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可用脱贫攻坚数据来展示,也可以用经济发展数据来体现。近年来,边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贫困地区彻底告别过去道路不通、信息闭塞、见识不足、致富无路的旧貌,在道路畅通、手机普及、知识技术更新、电商平台引入等条件下,夯实了跨越发展的根基。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各族群众的生活蒸蒸日上,“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世界上很多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贫困问题,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是知识和技术。在我国已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当下,我认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只是让边疆地区受教育者“走出来”,还需要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为各族学子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以特色新兴产业等吸引全国,乃至周边国家的英才留在云南,搭上“一带一路”快车,共同描绘美丽新云南的画卷。

彭倩

云南省政协委员 香港科技大学陈江和亚洲家族企业与创业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省两会召开前,省政协委员彭倩提交了《加强云南中小学特色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从爱家乡开始》的提案,建议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以“认识云南”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加强全省中小学生对云南自然、历史、人文、社会等相关情况的了解与认识,增强中小学生对祖国与家乡的热爱之情,自觉维护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我的经历印证了云南民族工作做得好

今日民族:

今年省两会上,有哪些事情令您印象深刻?

彭倩:

今年是我担任省政协委员的第三年,但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没能到现场参加会议,只能以网络参会的形式履职。今年省两会让我印象深刻的东西非常多,最振奋人心的是我们国家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无论是放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来看,还是放在当今全球视野下来看,都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是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又一个伟大历史成就。同时,我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省委、省政府对云南自身的优势非常了解,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清晰的规划与布局,云南自身的短板正在得到有效弥补。“十四五”期间,云南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大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将取得新成绩。

其实,我个人的经历便是云南民族工作做得好的一个反映。我老家在大理市,我本人是白族。高中时从大理到昆明读书,1999 年考取清华大学,是当年昆明市“理科状元”。本科毕业后,我到香港科技大学金融系读博士,之后留校任教,以至于今。在读大学之前,我一直在云南生活,我20 多年前的求学经历充分证明,边疆少数民族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平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党的民族政策和云南民族工作的成功。如今,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云南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我为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而自豪。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日民族:

您的提案中特别提到要加强对全省中小学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吗?

彭倩: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疆,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民族团结事关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由于工作关系,我先后游历过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对比之后,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云南的无限魅力。

云南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穷尽一生都不能走尽看遍。云南的中小学生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对家乡多一些深入了解,便会自然生发出对家乡、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与尊崇之心,将来他们外出求学时,就能自觉做好对家乡的介绍宣传工作,搭建起云南和国内外沟通交流的桥梁。同时,如果热爱家乡的程度越高,他们学成之后回归云南、建设云南的可能性就越大,不但有利于持久建设云南的人才库储备,而且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省内外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贡献。

可尝试开设“认识云南”主题课程

今日民族:

针对以上所提到的内容,您在提案中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建议措施?

彭倩:

近年来,游学云南是国内外的一项热门活动,广受外地人追捧。既然外地学生能被云南丰富的资源禀赋所吸引,那么,云南就更应该在中小学这个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努力培养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的道德情操。

具体来说,我的建议主要有:第一,在全面推行使用国家通用教材的同时,在全省中小学开设“认识云南”主题课程,系统编写相关教材,从历史、人文、自然等方面让学生对脚下这片土地有更全面的认识。第二,参照国外“森林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适当开展中小学生游历云南、认识云南、建设云南等活动。比如,每周一次的“国旗下的演讲”,可以鼓励学生选取与云南相关的题目;在一些开放式的课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与建设云南相关的项目和辩论课题,或者邀请社会各界名流到校与学生分享案例与心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每年的春秋游活动时组织学生体验云南的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等,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美、祖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进而激励学生发奋学习、自立自强,常怀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用真情真意回报社会。

寻甸县,曾经的贫困户,通过易地搬迁后来到小海新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陈飞 摄

香港的生活经历,让我对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们这些在香港生活工作的云南人,会继续发挥好云南与香港之间的桥梁作用,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大山深处致富路 孟志坚 摄

陈维镖

云南省政协常委 云南冰鉴律师事务所主任

陈维镖律师认为,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全力维护各民族合法权益,可以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同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和保持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进一步铸牢

今日民族:

请谈一谈您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认识。

陈维镖: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但在经济方面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而且在思想上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思想深入人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积极作用。

具体说来,“十三五”期间,我省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中,加快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对深度贫困地区、“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边境民族地区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加强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推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中可以清晰看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幅多年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 年,云南决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11 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已经整体脱贫。我省不仅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还实现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全省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进一步铸牢。

“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民族团结进步始终是云南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民族关系始终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因此,要特别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体制机制,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巩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局面。

以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维护民族团结进步

今日民族:

结合工作实际,您认为如何在法律工作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维镖:

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因此,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全力维护各民族合法权益,可以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正面推动作用。这需要我们全面准确理解好、落实好、贯彻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倍加珍惜、不断发挥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方面,我建议,一要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民生事项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领域,增强法律援助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畅通少数民族群众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尽量指派通晓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服务人员办理案件,加强对当事人的心理疏导和关爱,积极引导各族群众采取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二要健全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各级民族事务工作部门、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要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多渠道多手段方便少数民族群众就近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

三要进一步重视加强对依法维权和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依法维权和理性维权。比如,可以在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设立少数民族群众易知易懂的醒目的法律援助便民指示牌;通过用民族干部宣传、用民族节庆展示、用民族文化体现等方式,让法律援助深入田间村头,深入日常生活。同时,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墙报、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介,进一步加强对法律的宣传普及。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助益。

估丽茸咪

云南省政协委员 怒江州兰坪县普米民间文化传承人

估丽茸咪是一位来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普米族文化传承人。她认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树枝繁叶茂、繁花似锦

今日民族:

您是一位普米族文化传承人,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家乡近年来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估丽茸咪:

近年来,随着我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我省所实施的一系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和保护项目,比如扶持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带头人,创建云南省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特色乡镇、特色村寨等,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欣欣向荣。

我深刻感受到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各族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内心为此充满喜悦和激动。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硕果,让我时常想到普米族一首有数百年历史的口传古歌:“在这最好的时辰里,让我们这些能干的兄弟姐妹们,集中在一起,在蓝天下讲述回忆历史吧……从我们这棵树的树根根,一直唱到树尖尖……水有源头树有根,世上兄弟姊妹有共同源头,就如这棵‘八匝仙达’神树,有多少枝就有多少弟兄,树根粗壮、树叶茂密、花朵绚丽,春夏秋冬一直繁衍生长……”

现实中,56 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这棵大树上的枝叶与花朵,各兄弟民族都是一家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也正因如此,中华民族这棵大树才能根基稳固、枝繁叶茂。我个人认为,在直观可见的生态家园的背后,中华民族还有一座灿烂辉煌的精神家园,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但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作出了示范,也在文化繁荣发展上作出了示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精神之基,为各民族、各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0 年春节欢乐世界热巴鼓表演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民族艺术发展提供了契机

今日民族:

今年省两会您有什么提案?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提案中所涉及到问题的思考吗?

估丽茸咪:

我今年提案的核心内容是“组建怒江州多民族口弦艺术展演队,并将其打造成为一支云南文化精品队伍”。

口弦是云南的一种古老乐器,至今仍在民族民间歌舞中广泛使用。虽然它看上去仿佛只是一根简单的竹片,但在演奏中却集人手拨奏、唇舌配合和口腔共鸣为一体,加上演奏者的即兴发挥,可以发出许多美妙的和声与泛音。口弦是“小小乐器奏出天籁之音”的代表,十分具有云南特色,既是各族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口弦采用纯手工制作,由于民间艺人制作手法和演奏习惯不同,在集体演奏时,存在节奏、音高、旋律不统一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口弦艺术的发展。

在上级有关部门关心指导下,近年来,我与兰坪县“普米族传统文化传习小组”的伙伴们走村串寨,向兰坪县各地老艺人学习口弦的制作、演奏技艺技巧,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口弦的学习和传承中来。我们所组建的口弦展演队曾登上过央视舞台,也曾以数十人集体演奏的方式,在国内外一些大型舞台登台亮相。展演队的队员来自于傈僳族、普米族、白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展演活动既对外展示了云南音乐的魅力,也展现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风貌,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鉴于此前所取得的积极效果,我在今年省两会的提案中建议组建一支怒江州多民族口弦艺术展演队,让更多的兄弟民族参与进来,共同促进口弦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并通过对其进行科学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实现50人或更多的人共同演奏传统口弦,以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实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口弦成为云南的文化精品成果和文化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化保护传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关

今日民族:

您长期从事民族文化工作,请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对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

估丽茸咪:

云南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也是云南文化软实力的宝贵基因库。同时,中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关,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无从谈起,而文化自信的首要使命便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村寨传承群体的组织建设,不断为年轻的文化传承群体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机制,培养出了更多能坚持做事的年轻实干者,在文化保护传承方面作出贡献。

我本人是兰坪县普米族传统文化传习小组协调员,我和同事们一直关心村寨文化的传承。十多年来,在当地党委和政府帮助指导下,我们不断深入基层山村,培养了一批热爱传统、能歌善舞、掌握耕织的年轻人,兰坪县普米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成绩,还在北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上亮过相,这极大激励了我们的信心。

我认为,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要重视年轻传承人的力量。一方面,他们从小生活在村寨之中,自幼对传统文化耳濡目染;另一方面,他们接受过良好教育,能较为熟练地使用网络和现代通讯设备,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地域阻隔”对文化发展的桎梏。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并搞好常规性的组织建设工作,将年轻传承人集合起来,形成强大的传承群体,发挥出强有力的文化正能量,在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畅谈:

李若青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云南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路径选择

今日民族:

2019 年9 月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请问您如何看待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

李若青: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中国梦已经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才能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生态小城——双柏县城

通过多年的建设证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主线与核心就是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径选择。2020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进一步指出“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和充分认识云南4 个突出特点的新要求,这就使得云南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有了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我们只有凝聚共识、同心同德、贡献智慧、同向发力,结合云南“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省情特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才能实现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兼顾历史和未来

今日民族: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工作者,您认为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李若青:

第一,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的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中华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 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现代民族的共同体名称,云南26个世居民族是中华民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就是多元一体格局的体现。“多元”兼容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历久弥新的根源,“一体”是历史的潮流和各族人民共同的心理自觉。云南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正是自觉自愿的选择,历经风雨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就是最佳的见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既要深植于历史,更要着眼于发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云南泸西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杭州G20峰会蔬菜特供基地)

第二,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对民族团结进步赋予的新价值与内涵。“团结”不仅是中国各民族凝聚成的“中华民族一家亲”,也是世界各民族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步”不仅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辉煌展现,更是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示范”不仅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现有经验的归纳与呈现,更是要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生动力、逻辑规律和时代价值进行理论提炼,才能更好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输送思想指导、经验借鉴、实践启示,引领和带动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崭新篇章,还要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第三,要在全省各行各业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教育。既要强化学校的教育主阵地,又要重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领域的教育,还要关注社会层面的普遍性宣传教育,形成覆盖全社会全领域的官方宣传教育网络。使各族群众在新征程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建设美好家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双柏县组织开展彝绣比赛

坚持党的领导是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

今日民族:

在您看来,“十三五”期间,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形成了哪些重要经验?

李若青:

通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三五”期间云南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各民族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二是繁荣发展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三是各民族相互嵌入促进交融,守护了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四是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了绿水青山,提升了生态文明程度;五是边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破解了发展瓶颈;六是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增强了各民族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七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筑牢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八是完善了民族法治体系,提升了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此期间,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取得的主要经验有:一是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切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一把手工程”定位,确保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高位推进;二是科学编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落实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工程的有机衔接,引领带动、统筹协调“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工程“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坚持将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坚持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省发展大局,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扶贫开发双融合、与兴边富民双促进;四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四结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结合,促进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是完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构建民族事务治理信息化平台,健全民族宗教舆情监控体系,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上成功经验再次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新阶段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十四五”时期云南必定能在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上取得新成绩、积累新经验、形成新示范。

王俊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副所长 研究员

做好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全省大局

今日民族:

就您观察和了解,“十三五”期间,云南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上取得了哪些重要成绩?

王俊:

云南是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典型缩影。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有1600 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分布在全省各个州市。云南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这一基本省情表明,在云南,民族问题始终是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民族关系始终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做好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是关系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

“十三五”期间,云南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亮点频现。一是采取特殊措施加快发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二是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民族团结上,使民生工程真正变成民心工程。三是大力繁荣民族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四是着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五是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民族地区好干部。六是着力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七是深入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对做好云南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八是推进示范区建设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促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发展。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经验可圈可点

今日民族:

在您看来,云南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上,形成了哪些重要的经验?

王俊: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牢牢把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正确方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可圈可点的工作经验:一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从基本省情出发,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不断深化对城市云南民族工作重要性、长期性、特殊性、复杂性的认识;坚持通过采取特殊政策,进行分类指导,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二是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坚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坚持发挥民族精英在开展民族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坚持大力培养、大胆选拔、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四是坚持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坚持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五是坚持使党和政府成为少数民族群众的主心骨。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辅相成

今日民族:

请问如何看待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

王俊: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为主要手段,创造性地动员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从而推动实现全省的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

从三方面入手建设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今日民族:

“十四五”时期,我省要建设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您认为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王俊:

省委十一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分析我省发展形势,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其中在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提出: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省要建设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夯实“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深化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措施,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体制机制,制定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健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是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加快发展。优化转移支付,加大财力支持。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口岸城市、中心集镇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推动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为节点、辐射周边边境地区的强边稳边富边新格局。继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散居民族地区、高寒山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盈江县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意识和感恩之心

杨福泉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

云南在“十三五”期间走出了更显成效的示范之路

今日民族:

就您看来,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杨福泉:

云南与其他省区相比,省情特点很突出。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民族众多。在通过民族大调查基础上识别而成的中国56 个民族中,云南人口在6000 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26 个,各民族交叉杂居、分布很广,其分布特征是聚居与杂居相交织,全省129 个县(市、区)没有一个县是汉族单独居住,也没有一个县仅仅只有一个民族居住。

云南很多村子都有几个民族杂居,有的甚至一个大家庭里有几个民族。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之间,做到了和谐相处、互相包容、互相促进。云南所展示的民族多元互补的这种文化状态,也极具价值。全世界的人类学者都对民族和宗教的和睦相处、多元共存现象有极大的兴趣,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而云南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实践,起到了表率的作用,提供了一个真正的示范。云南所展示的民族多元互补共生的这种文化状态,是在长期的各民族友好交流融合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和举措中促成的。云南的不少实例都展示了各民族团结和谐、互相尊重、大家都是一家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云南全力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省委、省政府秉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扎扎实实抓好民族工作,使云南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地区。在“十三五”期间,云南走出了更显成效的中国多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齐心协力为国家的安宁富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而共同奋斗的示范之路。这与195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以及深入细致的民族工作分不开。这些也是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精神财富。正是因为能够把中央的精神,根据云南各地具体的实际来贯彻落实,才有云南今天民族团结和睦,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我们可以说,云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在多民族地区成功实施的典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各民族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云南

今日民族:

云南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方面有哪些重要的经验启示?

杨福泉: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增强,云南丽江古城、“哈尼梯田”“东巴古籍”等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的“三江并流”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称号,提升了云南文化遗产的国际知名度。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也不断凸现,随着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仅成为云南的名片和品牌,而且逐步成为我省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云南不断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积极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而促进旅游,旅游的发展则反哺文化。多样化的文化产业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的切入点。让文化直接造福于各族人民,这已成为云南的一个突出特点。

“十三五”期间,云南大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积累了很多文化、经济与社会互动发展的示范案例。比如,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永建镇,彝、回、汉、白、苗、傈僳等兄弟民族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永建镇东莲花村的清真寺始建于清朝初年,整个都是土木结构,把中国传统出阁架斗、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和回族的建筑美学观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完整地反映了回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学习、借鉴汉族和其他民族文化而形成的历史原貌,回族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历史意蕴显得非常厚重和真实。这种尊重和保留历史文化真实的做法,为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回族文化保护和建设也提供了非常生动的案例,其经验值得各地回族村镇文化建设者借鉴。

正是由于省委、省政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促进云南发展的基础事业来抓,才促成了云南各民族团结和谐、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云南的良好局面,同时也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云南文化的发展繁荣。

景迈古茶园 谭春 摄

独龙族学生可爱的笑脸 汪新晨 摄

光明村云上村庄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日民族:

您对云南“十四五”时期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有什么建议?

杨福泉:

2015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要求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发展大局,为云南发展确立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对云南民族工作的肯定、鼓励和殷切希望。

当下,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在“十三五”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新成绩,创造云南的新经验。下面是我想到的三点建议。

第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下,多建设一些有多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且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社区典型,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的云南乡镇建设。充分利用云南现有的良好基础,进一步在云南加强“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示范村镇建设,使更多能留住各民族“美丽乡愁记忆”的乡村,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人文景观,也为我国多民族共存区域的乡村文化保护发展提供经验。进而彰显我国大力扶持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民族政策的感召力,促进边境地区人民的国家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意识,凸显我国的边疆管理水平和树立大国良好形象。

第二,生态环境与人的社会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应该进一步促进生态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与和谐。比如,金沙江(长江)、澜沧江、怒江等世界有名的大河都流经云南,我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原的立体气候,使我们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如何进一步获得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互补互动,既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状况,又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生态友好型的发展,这无疑是“十四五”时期还需花大气力做的事情。

第三,通过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实践,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符合云南省情、民情实际、有利于人地和谐、长远发展的国民义利观和幸福指数。发掘更多“人无我有”的云南民族多元的人伦道德、生态伦理、精神信仰等方面的独有因素,以此促进我国国民幸福指数的丰富性构建。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示范区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