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困难学生心理帮扶效果研究

2021-09-26 07:09魏鹏程李辉石曼云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12期

魏鹏程 李辉 石曼云

(武汉轻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武汉 43002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形成群体效应,比较突出的群体有经济困难群体、学习困难群体、心理困惑群体、就业困难群体。并由此引发心理困惑,出现心理疾病甚至产生心理危机。如何提升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突显重要,也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1 积极心理学是困难学生心理帮扶的新方式

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高校针对以上困难学生群体建立了多方参与的帮扶体系,这些教育帮扶工作取得了一些良好效果。对困难学生所采取的帮扶措施,主要是一种“问题导向”,即更为关注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心理困惑、就业困难,而忽略了如何让他们更加适应环境、发挥自身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谢尔顿和劳拉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发展潜力与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例如,安宁与幸福、乐观与希望、幸福与满足、快乐与流畅。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如:创造的勇气、爱的能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发现美的能力、宽容等。积极的公众品质,如:利他、爱人、文明、自制力及职业道德。积极心理学还关注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乐观的人不容易生病,或者乐观的人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并进行锻炼。这些都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见,积极心理学正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激发个人的潜力,促进个体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性友好的一面,关注人性的潜能,是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理论也影响到了心理辅导和治疗领域,对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带来了很多启示。因此,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我们可以尝试用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困难学生心理帮扶育人实践的效果。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和精髓,运用到困难大学生心理帮扶实践中去,不断探索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有效模式。

我们可以尝试用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困难学生心理帮扶育人实践的效果。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和精髓,运用到困难大学生心理帮扶实践中去,不断探索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有效模式。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通过对困难学生的定期心理帮扶和走访,密切家校联系,搭建困难学生的成长支持系统。且通过对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实践前后的主观幸福感程度,进行实践效果的比较研究,培养困难学生的积极乐观心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 开展积极心理学方式心理帮扶的重要意义

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高校对困难学生所采取的帮扶措施,主要是一种“问题导向”,我们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学方式的心理帮扶,不断提高心理帮扶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开展积极心理学方式心理帮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和新途径。从社会和校园现实问题出发,综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跨学科视野,整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大学生心理帮扶育人实践的新思想。克服以往单一学科研究思想的狭隘性。同时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视角,强调在心理帮扶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并帮助其识别并发扬优点,能够有效促进困难学生个人成长,提高思想政治育人实践的效果。

第二,开展积极心理学方式心理帮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实际工作中发现,如果对困难学生引导不当,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由此,这部分学生的教育问题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提高困难学生的积极进取水平,将有助于改变消极观点,激发其内在潜在的心理能量,促使其正确面对生活道路中的压力和挫折。

第三,开展积极心理学方式心理帮扶具有家校协同合作的实践意义。对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往往会联系学生家长,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开展积极心理学方式心理帮扶,有利于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过往经历,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和家长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更具安全感,使得父母成为学生成长改变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密切家校联系,促进关爱育人家访中家校协同的实践意义。

第四,开展积极心理学帮扶育人的本土化研究意义。积极心理学育人实践研究始于国外,我国研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本研究将试图借鉴国外研究的发展成果,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本土化研究,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到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帮扶实践中,干预困难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逐步探索分析困难学生心理帮扶育人实践研究的效果。有利于弥补当前实践育人的空缺,完善对大学生的帮扶体系,达到有效干预,进而减少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3 积极心理学方式心理帮扶实施方法与过程

高校以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体系为抓手,主要从学校、学院、班级、寝室、个人层面,全面开展困难学生心理帮扶育人实践,提高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1 开展积极心理学方向的个体咨询

高校及时了解学生现实困难,并提出解决途径的建议,鼓励其寻求资源,调整好心态,缓解其心理压力。

3.2 开展积极心理学方向的个体咨询团体辅导

高校定期开展困难学生的团体辅导,包括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如针对困难学生开展情绪管理、减压放松、正念训练等主题的团体,缓解困难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心理帮扶的简要过程如下:(1)掌握困难大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及家庭情况,并制定访谈提纲。1)了解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2)设计并制定与家长访谈提纲,以及所需材料准备,做好心理帮扶的准备。(2)实施积极心理团体辅导。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视角,积极自我认知、积极情绪、积极人际、积极人生、积极体验、感恩、希望等积极特质出发,按照实施计划以及单元计划开展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

3.3 开展积极心理学方向的访谈工作

学校定期关注困难学生的情况,辅导员定期与困难学生交流,定期给予他们关心关爱。高校定期联系积极心理学专业人员给予困难学生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给予心理关爱与帮扶。高校辅导员每周定时与困难学生交心谈心,了解困难学生的心理波动。同时高校定期开展排查,每学期初进行心理问题学生的排查,及时给与困难学生心理支持与帮扶。另一方面学校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形成家校协同反应,与家长建立关系。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重大事件、身体状况、过往病史、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共同协商制定帮助学生恢复的方案。

3.4 开展积极心理学方向的班级或寝室关心关爱活动

首先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主题班会,促进班干部、心理委员、心理骨干,了解困难学生的状态,鼓励困难学生交流沟通,从而增加困难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提升自信心。同时针对班干部和寝室长,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督促班委、寝室长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时了解班级、寝室同学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困难学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培训,鼓励班干部和寝室长及时关注困难心理状态,给与班级温暖。

4 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困难学生心理帮扶效果评估

研究困难学生心理帮扶的效果,以建立心理帮扶育人实践的长效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检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指标的提升或改进,量化研究的角度检验实施心理帮扶的追踪效果。同时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观察困难学生发生的积极变化,验证心理帮扶的追踪效果。

4.1 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困难学生心理帮扶效果的量化评估

通过对困难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心理帮扶进行前后测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通过帮扶前的测试与帮扶后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确定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实践效果。

从表1 我们可以看出,经过实施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困难大学生的生存满意感明显提升,在“您怎么评价您的生存质量?”“您怎么评价您的生存质量?”“给自己的生存质量满意度评分”这三个维度上,学生的改变效果明显,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通过数据量化分析,对困难学生实施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帮扶,是具有明显效果的,能提高困难大学生的生存质量满意度。

表1 帮扶前后测试数据比较分析表

4.2 关于开展积极心理学取向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效

积极心理学取向团体辅导中大多数困难学生起初都有点保守有些防卫,也有些观望,部分学生有紧张、焦虑,部分成员相对沉默。通过积极心理辅导的六次单元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开放自己,投入到团体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进了其对团体的接纳和信任感,逐步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学生间互相接纳,乐于分享、踊跃发言。大家之间更加亲密,相互依赖更强,考虑问题可以从团体出发。激励大家回到现实学习生活中,继续察觉自我、察觉情绪,以积极的情绪去面对问题,满怀信心地去面对生活。以上团体的观察,反应了困难学生在团体中发生的积极改变,也体现了积极心理学取向团体心理辅导效果。

5 积极心理学视角困难学生心理帮扶的经验及改进计划

5.1 开展积极心理学取向心理帮扶工作的经验

为做好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帮促困难学生更好地面对困难、适应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高校应逐步形成以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为抓手,抓实抓好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个层级,及时有效地开展困难学生关心关爱与心理帮扶工作。各二级学院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发展,重在过程”的工作理念,对心理困惑学生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一对一”帮扶。

5.2 开展积极心理学取向心理帮扶工作的改进计划

(1)提升心理帮扶育人实践效果的延续性。心理帮扶育人实践虽有一定的效果,但部分学生的长期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使得心理帮扶的效果得以延续,如何使心理帮扶的作用力更加持续,是需要深思与改进的问题。

(2)家校协同效应还需进一步加强。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在心理帮扶过程中,学生家长的态度、配合程度,以及愿意帮扶的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心理帮扶的可行性与实效性。目前极少数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帮扶持犹豫和质疑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帮扶育人实践的效果。

(3)从新的方式和方法上,进一步提升心理帮扶的效果。积极心理学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如何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运用新的方式或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积极品质,提高学生利用自身的资源,应对成长中的挫折。

(4)项目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对困难学生,需进一步探讨与建立定期和不定期联系制度,对困难学生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同时要建立家校协同效应,发挥心理帮扶的长效机制,形成长久的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