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高红
(成都开放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1)
目前乡村人才培养研究大概可分为3类。
相关研究中,培养对象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一村一大,二类是农民大学生。《湖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函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和《乡村振兴视野下“一村一”项目升级重构探析——兼谈乡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2]探讨了“一村一大”人才培养现状和模式创新。
培养模式研究的内容较丰富,主要对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校企合作等方面展开研究。《基层电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索与研究——以广元电大为例》通过“村党组织带头人学历提升计划”项目的实施,探索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管理体制、学费分摊体制和学历与非学历结合体制[3]。《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则提出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协同创新[4]。
关于研究培养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四位一体”农民大学生培养实践研究——以湖州农民学院办学实践为例》认为“农民大学生将在后期具备学历资质、职业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四位一体’式的发展能力”[5]。教学质量是培养人才符合标准的重要保障,该领域的研究也较多。《开放大学教学质量控制探析》一文中就介绍了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控制现状、关键因素和指标体系[6]。
通过对“J市‘三农’队伍学历+能力提升班”和“J市青年农民学历能力提升班”的现状进行调研,对乡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优化和创新。
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2.2.1 文献研究
本文查阅了与“乡村人才培养”相关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以梳理目前关于乡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状况。
2.2.2 问卷调查
本文设计了3类调查问卷:一是以学员为调查对象的《“J市‘三农’工作队伍学历能力提升班”调查问卷(学生版)》;二是以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的《“三农”工作队伍培养调查问卷(企业版)》和《“三农”工作队伍培养调查问卷(村/社区版)》;三是以专家教授为调查对象的《关于农村农事从业者培养路径研究的调查问卷(专家版)》。共发放《“J市‘三农’工作队伍学历能力提升班”调查问卷(学生版)》297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22份,有效回收率为75%。
2.2.3 个案访谈
通过组织开展个案访谈,深度了解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个案访谈采用线上无接触访谈——“线上问卷+追问交流”的形式进行。
“‘1+1+N’培养模式”包含3个维度:
在培养过程方面,“1+1+N”指乡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培养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进行调研,设定培养目标;中期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后期建立教学反馈体系,对全过程进行评估、跟进、优化。在培养方法方面,强调采用多样、灵活、理实结合的方式,设置有针对性、适用性的课程,通过“方式、课程、老师”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乡村人才培养。在培养结果方面,强调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注重党性教育、思政教育,同时叠加N种素能。
4.1.1 基础信息
(1)性别。填写有效问卷的男生人数为106人,占47.75%;女生人数116人,占52.25%。
(2)年龄。学员主要集中在30~50岁,共占74.78%;18~30岁学员占22.97%;50岁以上学员占2.25%。可以看出年轻人占学员大多数。
(3)职业。从职业来看,村两委成员在学员职业中占主要地位,为70.27%。
(4)专业。各专业学员人数及比例见表1。
(5)工学矛盾。137名学员表示工学矛盾不突出,表示工学矛盾突出和非常突出的共计36名学员。
4.1.2 需求调研
(1)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调研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提高文化素质”“工作需要”“获取文凭”。
(2)能力提升需求。在“想要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调研中,排前3位的分别为“文档及PPT制作”“数据统计处理”“法律法规学习”。
(3)教学方式需求。在对教学方式需求的调研中,排前3位的为“网络学习”“实践学习”“集中面授”。
(4)职业资格证书需求。学员需求较大的职业资格证书为社工证、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等。
4.1.3 学习满意度
(1)教学质量整体满意度。对教学质量持非常满意态度的占81.53%,持满意态度的占17.57%,持较满意态度的占0.9%。
图1 教学质量整体满意度分析Fig.1 Theoverall satisfa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2)教学管理整体满意度。从教学管理整体满意度来看,认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共计219人。
表2 教学管理整体满意度分析Tab.2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3)教学方式满意度。对教学方式持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学员比例为96.85%。
4.1.4 整体影响力评价及建议
(1)获得感评价。在获得感评价中,认为通过学习提高了相应能力、知识的前3位是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
(2)未来影响力评价。如果开展“学历能力提升班”本科阶段教育,82.88%的学员表示会继续参加学习。
表3 未来影响力评价Tab.3 The future influence evaluation
4.2.1 企业
现有员工中大专以上员工占比均低于10%;目前最需要专业技术类人才;目前对人才工作能力的需求主要为市场开发及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主要为综合文化素质及沟通协调能力;目前最需要的为农业技术类和健康类证书;受访企业愿意从相关人才培养机构聘用合适的人才。
4.2.2 乡村、社区
大专以上员工占比约为23%;目前需要信息技术、招商引资、行政管理类人才;最需要的工作能力为创新创业能力、致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最看重的人才素质为综合文化素质;目前最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社工证书;受访单位均表示愿意从相关人才培养机构聘用合适人才。
专家认为学历提升对乡村人才来说是重要的;专家认为,在提升学历的同时对乡村人才进行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能提升很重要;专家建议开设的专业包括: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乡村社会学、社会工作、农业市场营销、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创意农业等。
5.1.1 学员对“1+1+N”培养模式整体满意度高,获得感强
学员对“1+1+N”培养模式下的整体教学质量、整体教学管理、整体教学方式和教学课程设置表示高度认可。此外,大部分学员表示工学矛盾并不突出,说明“1+1+N”培养模式采取的“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和远程开放教育手段有力破解了学习的时间空间限制难题,减少了工学矛盾;大部分学员目前所需要提升的能力、希望获得的知识和喜欢的教学方式与“1+1+N”培养模式的实施总体匹配,一致度较高;在“1+1+N”培养模式下,学员对未来学习具有较大期望和较高信心,学员对“1+1+N”培养模式具有高满意度和获得感。
5.1.2“1+1+N”培养模式契合相关用人单位需求,获得用人单位支持
相关用人单位对乡村人才的需求与“1+1+N”培养模式下对乡村人才的培养方向、内容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说“1+1+N”培养模式在乡村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路、方法和做法,是基于学员自身需求、契合用人单位发展需求的,所以“1+1+N”培养模式赢得了学员和用人单位认可和支持。
5.1.3 专家教授重视乡村人才学历和能力提升,对“1+1+N”培养模式表示肯定
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教授均表示,“1+1+N”培养模式对乡村人才实施学历教育及进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性;专家教授对“1+1+N”培养模式的培养理念、方法等持肯定态度,并对其实施的阶段性成果给出了较高评价和合理建议。
5.2.1 立足实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1+1+N”培养模式
在培养周期上,需强调培养的全周期调研和服务,特别是培养前期和后期要分别做好筹备工作和跟进反馈工作;在培养方式上需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如培养方式需根据专业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在培养素能方面还需结合学员需求和专家建议来设置更丰富和实用的课程;在支持服务上,需根据学员年龄探索和采用更易懂易用的支持服务等。
5.2.2 着眼长远,加大各方协作和加强资源建设
乡村人才培养需要农业、教育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协作,加强在优秀师资力量、实践基地资源、信息技术手段的建设和培养机构自身的内涵建设,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实施乡村人才培养工作,从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