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姣
(山东国欣颐养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 泰安 271219)
脑梗死在临床上属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病情表现严重,这是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这种病症一般是因患者脑部存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神经组织出现严重缺血和缺氧状况而引发的坏死[1]。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水平都在改变,导致人因各种原因而发病,另一方面的因素是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加深,使得很多老年人群都出现了急性脑梗死[2]。对脑梗死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就是为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但是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为患者提供相关的保护,这是提升溶栓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本文基于此进行研究,主要分析无缝隙护理应用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治疗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家属抽签(奇偶数)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61~89岁、平均(75.08±11.28)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5~4 h,平均(2.13±0.44)h;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63~90岁,平均年龄(75.62±12.24)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5~4.2 h,平均(2.31±0.41)h。临床资料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标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诊断符合该病症的标准;(2)患者具备CT诊断依据;(3)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年龄均超过60周岁;(4)患者及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脑出血以及其他脑科疾病的患者;(2)合并全身的炎症反应疾病;(3)对尿激酶溶栓治疗禁忌或不耐受的患者;(4)合并出血倾向的患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按常规护理原则为患者护理,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健康宣教、健康宣教、监视生命体征等,在护理当中要维持患者的安全性。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如下:(1)心理护理:在患者恢复意识以后,主动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根据患者的认知情况,对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可采取转移注意力等手段来控制患者的心态,积极的和患者建立沟通交流关系,通过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指导,还要引导患者的家属提供良好的帮助,使患者家属能够注意对患者提供心理疏导。(2)出血防护: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之后,应积极的关注患者的相关指标,防止患者出现出血事故(主要包括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皮肤出血、颅内出血等),在患者用药3 d内要了解患者的大便隐血和呕吐,并做好相关的记录;用药1周内要每日进行尿常规的检查,以了解其血尿状况。(3)病情观察: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时候,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其血压、脉搏、意识状况。避免患者出现呕吐和头痛等相关的不良症状,如果患者存在相关不良症状,则必须做好对患者的抢救工作。为患者溶栓治疗的同时,还要了解其溶栓之后的感觉障碍和语言障碍等,检测吞咽功能障碍等是否有改善,同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进行指导。(4)营养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的同时要积极地进行营养护理,根据患者机体的营养所需,早期可以对患者通过鼻饲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补充,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可逐渐的为患者采用流质饮食,再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最后过渡到普食。饮食要坚持清淡易消化的原则,保证饮食低盐低脂,还要避免患者摄入辛辣和刺激性的饮食。使患者多摄入膳食纤维、蛋白质等丰富的营养,保证机体的营养所需。(5)并发症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要防止患者形成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相关的并发症。所以积极的对患者进行翻身,在患者的骨突部位需要垫软垫,为患者使用气垫床,做好对患者的皮肤清洁工作,还要及时地对患者进行下肢的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
(1)治疗有效率:统计所有患者的溶栓效果,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进步、无效4个等级。①经过溶栓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血管再通,意识恢复清醒、NIHSS评分≤4分,病残程度为0级,则说明显效;②经过溶栓治疗和护理以后,患者血管再通,意识基本恢复,NIHSS评分5~15分,病残程度为1级,则为有效;③经过溶栓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血管再通,意识未完全恢复,NIHSS评分16~20分,病残程度为2~3级,则为进步;④经过溶栓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血管再通,意识未完全恢复或未恢复,NIHSS评分为21~42分,病残程度>3级,则为无效。注: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进步)例数/总例数×100%。(2)神经功能: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初中量表(NIHSS)[3]评分进行评估,评分为0~42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3)生活质量: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4]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IBM 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Ridit分析,并进行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都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NIHSS护理前 护理后ADL项目 例数3个月 护理前 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32 56.45±12.35 88.45±10.35 33.82±4.15 6.35±3.16对照组32 55.64±12.38 79.46±10.32 32.64±4.36 14.35±4.22 t 0.2620 3.4794 1.1089 8.5840 P 0.7942 0.0009 0.2717 0.0000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临床对急性脑梗死通常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发挥良好的解除梗阻的作用,但是在治疗的同时也要为患者提供护理,这样才能提升整体治疗的效果。本文研究将无缝隙护理应用在对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能够充分说明,无缝隙护理应用的尿激酶溶栓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对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无缝隙护理进行干预可以符合人性化护理的原则,这种护理手段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地将一切护理行为都从患者的角度着手提供干预。在对患者护理的时候可以坚持全面性的原则,不仅重视对患者提供心理指导,也能为患者进行生理干预,以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康复训练,全面的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5]。
综上所述,通过药剂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同时为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溶栓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