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华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妇产科 广东 佛山 528000)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产科较常见的疾病,也是非常复杂的内分泌疾病,病因不明确。临床上以月经紊乱,皮肤痤疮,多毛,卵巢多囊样改变等为主表现[1]。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引起不孕的原因,其中胰岛素抵抗与卵巢功能紊乱导致性激素分泌异常为最主要的发病机制,严重时导致患者不孕[2],严重危害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殖健康,导致其夫妻感情及生活质量降低[3]。PCOS不孕症目前多依靠促排卵治疗,但由于卵巢反应性难以控制,部分患者仍难以获得受孕[4]。临床上采用传统的单用促排卵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采用3种不同促排卵药物治疗,做出对比,积极探索新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方案及其价值。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60例,入组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9.45±3.66)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4.36±3.12)kg/m2。随机分为三组:克罗米芬组(20例),来曲唑组(20例)、尿促性素组(20例)。(1)纳入标准:①符合PCOS诊断标准[5];②符合不孕症诊断标准[6],且排除其他因素所致不孕;③年龄23~40岁;④子宫输卵管造影至少有一侧输卵管通畅。治疗前均详细告知患者病情,获得患者同意。(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引起女性不孕原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宫腔粘连等;②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③既往有卵巢手术或卵巢放化疗史;④男性精液异常等男性不育因素。
以下为治疗的初始量,若无优势卵泡发育、未怀孕,则下月开始第2疗程治疗。并药物适当加量,直到卵泡直径≥18 mm。克罗米芬组:在孕激素撤退出血或月经来的第5 d,患者口服克罗米芬(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688)1片(50 mg),1次/d,连续服用5 d。来曲唑组:在孕激素撤退出血或月经来的第5 d,患者口服来曲唑(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0140149)1片(2.5 mg),1次/d,连续服用5 d。尿促性素组:在孕激素撤退出血或月经来的第5 d,患者肌肉注射尿促性素(国药准字H20023863)75 mg,1次/d,连续肌注5 d。
药物促排卵治疗5 d(月经来潮第10~12 d)后,开始对患者进行阴超检查。监测卵泡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当至少有1个优势卵泡出现(卵泡直径≥18~20 mm),开始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 000~10 000 U,诱发其排卵,并在注射当天,抽取肘静脉血,测定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并与注射后24~36 h内,指导夫妻同房,48 h后阴超检查,是否排卵。若排卵,开始肌注黄体酮支持治疗。患者于排卵2周后,抽血查HCG水平,排卵1个月后行阴超检查,确定是否妊娠及妊娠情况。
抽血及B超监测性激素、排卵及妊娠判定。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性激素变化、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量等助孕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两两比较)或F检验(多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数据两两进行对比,尿促性素组在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克罗米芬组与来曲唑组比较,除子宫内膜厚度外,其他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促排卵及妊娠比较
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育龄期妇女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相关疾病,多数研究已经证实,本病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及卵巢性激素分泌功能紊乱有关[7]。PCOS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月经失调、多毛和痤疮,还有排卵障碍导致不孕等。PCOS患者的卵泡发育异常,表现为早期卵泡生长过多,但其生长受到抑制,不发生优势卵泡的选择和排卵,大量小窦状卵泡发育停滞甚至闭锁,最后导致不孕[6-7]。PCOS患者因稀发排卵,自然妊娠概率非常低,如有生育要求,往往需要进行促排卵治疗才能够达到受孕的目的。PCOS患者以经过治疗来改善上述症状[8],临床上首先进行预处理,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高雄激素及糖脂代谢紊乱,之后进行监测排卵及不孕症的二线、三线治疗。如果患者经过基础治疗仍没有恢复排卵,可通过使用克罗米芬或来曲唑或促性腺激素等促排卵治疗[9]。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中,与克罗米芬、来曲唑治疗相比,小剂量尿促性素(HMG)治疗更能促进促排卵效果的提升,同时具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氯米芬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促排卵药物,通过作用于下丘脑进而以机体雌激素受体竞争进行活性部位,降低下丘脑抑制作用,并促进机体雌激素等性激素水平的升高。但单纯应用氯米芬,其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引起雄激素水平升高而不利于患者妊娠。来曲唑具有较短的半衰期、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不会影响子宫内膜,但倾向于单卵泡发育,排卵率较低。尿促性素中FSH可有效促进卵泡发育,而LH可刺激卵泡成熟排卵和黄体发育;尿促性素对宫颈黏液及子宫内膜受体无明显影响,同时产生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患者胚胎的种植。
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3种促排卵方案(克罗米芬、来曲唑、尿促性素)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三组患者中尿促性素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等,均高于克罗米芬组和来曲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间OHSS发生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米芬组与来曲唑组患者的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均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PCOS不孕症患者采用尿促性素促排卵的治疗效果,较克罗米芬、来曲唑好。但需要肌肉注射,其推广较口服药物难度大,需要临床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除此之外,本次由于观察的样本例数偏少,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加样本量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