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欢
摘 要:现阶段,电气自动化的节能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必须从节能原则出发,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合理应用节能技术作为电力自动化工程的核心,帮助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基于此,文章围绕自动化技术在节能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节能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9--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9.05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旺盛,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能源短缺,也造成了更大的连带消耗。为此,节能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电气自动化工程作为经济运行中的常见项目,会产生较多的能源消耗,更应充分重视节能技术,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1 自动化工程中的问题
1.1 自动化程度
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的整体功能不高,不能将电网的各环节集成在一起,对整体进行加以控制,只能对单个系统或设备进行控制。因此需要人工协调,也导致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存在性能单一、结构简单等问题,还存在人工错误,使得电气工程需要调整时无法做出正确选择,导致能源浪费[1]。
1.2 线路传输损耗
电网运行期间存在各种损耗,例如电力电缆损耗、变压器损耗以及传输期间的无功损耗等,这类损耗是由流过导体的电流引起的,由于导体存在或多或少的电阻,这些损耗是不能消除的,但是可以采取某些措施确保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最大程度减少电能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1.3 新能源的并网运行
我国的新能源目前主要依靠风能和太阳能,与过去传统的火电、水电和核电相比,传统的发电方法只要能够确保运行的稳定性就可以实现并网运行。然而,诸如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方式,其工作模式高度依赖于天气,不依赖人力,所以,想要真正利用好新能源发电,以目前的科学技术还达不到稳定性的要求。
1.4 信息化建设
现代以来,在各种行业发展创新中,都会引入互联网智能化进行优势互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但是,由于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设备目前还没有一定的管理标准,各个环节的生产设计和生产标准也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引起电气自动化设备之间的相互矛盾,很难发挥电气自动化的整体功能,增加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动化管理的难度,不利于企业发展。
2 自动化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运用各种技术设计时应重点关注安全问题。电气线路之间必须保持安全绝缘距离,保证各个电气线路在热稳定性、负荷能力或绝缘强度等方面,预留出一些空间,有利于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配电系统的稳定性。
2.2 实用性原则
电气自动化工程在应用节能技术时,首先要考虑实用性因素,促进电力资源合理配置,确保电能的有效应用,确保电气设备稳定运转和供电过程的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电力能源充足,满足各项工程施工的电力需要。相关人员还应合理应用节能技术,以适应不同种类电气设备在电力控制方面的要求,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更新性原则
更新性原则是指在电气自动化工程应用节能技术时,设计人员要关注设备更新,通过日常的维修和保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一些设备耗能较多且已经出现老化情况,及时更新设备,有利于促进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2]。
2.4 先进性原则
电气自动化工程设计应时刻关注新技术的运用,保证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并在保证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电能消耗。或者,也可以考虑选用节能类型的电力设备,充分了解电路损耗情况,增强节能效果。
2.5 环保性原则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方面,运用节能设计技术时还应考虑一些设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除此之外,还应认真考虑经济因素,重视节能设计工作的经济化,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3 节能设计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应用
3.1 消耗技术
节能技术的应用符合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理念,还能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实现资源节约,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防止出现浪费资源的情况。在运用节能设计技术的过程中,还要对技术方式进行分类。
导线的作用是保证电能传输,在运用不同种类的材料时,由于材料本身存在电阻,其产生的电阻會存在很大差异性。应用电阻时应考虑到具体情况,将电能直接转化成热能。因此,在电能传输过程中,如果电阻率较低,能够保证节能目标的实现,消耗的有功功率也会减少。尽管存在各种因素,但是电流始终不会受到影响。相关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导线中的电阻。
导线长度、导线电导以及电阻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反比关系,而导线长度、电导与截面积之间是正比关系。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一,实际操作时应根据导线材料选择导线,尽量使用电阻较小的材料作为导线,更加有效地控制电能消耗。第二,尽量避免导线的长度被减小,在布置线路时务必利用直线,防止出现更多弯路。在实际操作时还应合理设计供电距离,缩短负载中心间和变压器的距离。如果导线本身截面积偏大,导电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导线需要承受的损失就会较小。在运用导线时应尽量使用截面积较大的导线,能够促进电能效率提高。
3.2 科学选用变压器
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选用具备节能功能的变压器,节能的变压器能够促进对有功功率的合理控制。要考虑具体情况,适当选择具有单向性特征的自动补偿设备,确保三相电电流始终具有平衡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这种设备,可以避免发生负载不平衡的情况,有效控制变压器本身的损耗,确保其在最低范围内。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尽量减少变压要求对功率造成的影响,适当地运用单相自动补偿设备,减少变压器过度负荷的情况,保证供电效果[3]。
3.3 合理选择光源
选择合适的光源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减少经济方面的损失。在照明工程设计方面,应尽量选择高效能光源。与普通的照明灯相比,高效能光源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在节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建筑环境的亮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视觉舒适感,明亮的光线会给人们带来宽广的感觉,暗淡的光线则会令人感觉到空间上的狭窄。因此,应尽量选择和自然环境更加贴近的亮度分布。一些工厂或住宅使用的吸顶灯也应选择节能效果更加明显的,低功率的灯具不仅有利于节约电能,还有利于适应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
3.4 重视补偿务工功率
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过程中,要重视无功功率设备的应用。然而,无功功率设备对线路造成的损耗程度非常大,还减小配电网供电电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能输送。因此,相关人员应选用合适的电容器装置,合理地减少设备损耗,保证配电网的稳定运行。
安装无功功率补偿设备的过程中,应选用适当的电容器,在充分了解电容器的各项数据后,根据其实际容量做好记录。安装设备时应调节电容器的适应范围以及平滑度,保证电容器的容量符合标准,然后再应用于模糊集合模式。模糊集合模式包括电容器以及当前使用的电容器的补偿电容组。模式中涉及方面比较多。多种模式存在的原因在于为了达到明显的补偿效果。安装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时,还应注意将其数据作为投切结果的最终数值,防止在投切环节,开关发生振动或者倒送的情况。安装位置应在电容器附近,有利于近距离进行无功功率补偿,降低电能损耗,确保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4]。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中,节能技术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应用,但整体来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念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必须加强节能技术的运用,确保能源的合理利用,应科学地运用节能技术,坚持节能设计技术的应用原则,重视节能技术的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毛燕,田霞.關于电气工程自动化及其节能设计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197-198.
[2] 郝晓明,黄玙豪.电气工程自动化及其节能设计的应用探究[J].电子测试,2019(12):165-166,173.
[3] 王开强,贺伟.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及其节能设计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8):222-223.
[4] 米夏,徐晓红.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节能技术的应用实践[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