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慧琼
清晨,刚踏进教室的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教室十分脏乱,到处都是零星的纸屑,大小不一的纸团散落在图书角及讲台附近,黑板上还有残留的板书,垃圾桶里的垃圾几乎堆满了,扫把东倒西歪。
早自习时,我向昨天值日的4名学生询问情况,他们七嘴八舌地大吐苦水:“小A光顾着聊天,都没认真扫地,垃圾也没倒!”“我看见小C拿着黑板擦随便擦了几下,就说自己做完了,一溜烟跑了。”“小E和我摆完桌椅居然还要帮他们拖地,太不公平了!”
望着愤愤不平的学生,我心里明白了几分。“现在,我们需要做一点补救工作。小A和小C ,你们把教室里的纸团、纸屑清理下。小E把扫把扶正,倒掉垃圾。小H,请你迅速把黑板擦干净。我们要准备上第一节课了。”我简单交代了几句,学生立即分头行动。几分钟后,教室恢复了以往的清爽、整洁。
下午的班会课上,我播放了经典动画片《三个和尚》。看着学生乐不可支的样子,我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啥?”
“懒呗!”L大声说,“三个和尚都希望自己少做事、不做事,坐享其成。”
“三个和尚都太计较得失,遇事总是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结果,他们全都没水喝。”小H认真地分析。
“打水的地方離寺庙太远,来回一趟太不容易了。引水上山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聪明的小M站起来发言。
“你们的分析都有道理。其实,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是‘群体惰化现象的生动写照。”我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惰化”二字,“这种现象会逐步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扰乱人们的正常合作,严重降低办事效率。我们常说‘1+1+1=3,可一旦出现社会惰化的情形,我们就会陷入‘1+1+1<3的困境。”
学生恍然大悟,小声讨论起来。
“现在,请卫生委员小Q结合《三个和尚》的故事谈谈自己对早上卫生情况的看法。”我冲着小Q眨眨眼,做了个邀请的手势。小Q大大方方地走上前,沉思了几秒钟,说:“早上,我们的教室很脏乱。4名值日生虽然都做了卫生,但是很敷衍,做卫生似乎成了谁都不愿意承担的麻烦活。这种现象像极了动画片里那三个互相推诿、争吵不休的和尚。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解决办法。”
我把目光投向学习委员小H:“讨论之前,请你在黑板上把每天值日生要做的事情一一列举出来。”小H走上前,很快列出了值日的一系列内容。
“摆正桌椅、擦洗黑板、整理讲台、扫地、倒垃圾、整理图书角……”同学们轻声念着。“事情真不少呢!”不少人发出感叹。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邹老师安排4人一个小组做卫生时,可没有想到你们的任务这么重。今天,邹老师要跟大家说声‘你们辛苦啦!”说完,我向全班同学鞠了一躬。学生笑眯眯地点点头,笑声在教室里响起。
“现在,我们试着把这些细碎的清扫内容规整一下,分配给4个人,尽量让每个人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相同。”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张空白表格,让学生充分讨论,尝试在组内制订出一份最佳的分配方案。
很快,每个小组都拿出了最初方案,组长把方案贴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阅览。
“现在请每名同学依次到黑板前面来,从这些方案中选择一份你认为最明智的。选定后,用粉笔在方案下面标注一个五角星。”按照我的要求,学生很快选择完毕,票数统计后,一份最佳分配方案诞生了。
我拍拍手:“好啦,今后,我们就按照表单上的要求逐一落实每天的值日工作。4个人一组,每个人主动认领其中的一项清扫栏,栏中的每项具体工作由这个同学全权负责。4个人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当天的值日工作。”顿了顿,我继续说:“每天做完清洁的小组一定要邀请我检查你们的工作哦,我会如实记录,做出评价。学期结束时,我们会在全班评选出‘最具责任心小组和‘最富责任心个人。”听完我的话,同学们很兴奋,纷纷找组长认领任务,有的赶紧提笔把负责的工作记在小本子上。
“另外,有一个问题,我想请同学们回答:做清洁难吗?”孩子们愣了,我冲他们眨了眨眼睛:“今天回家,每个人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明天班会,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交流。”说完,我踩着铃声走出了教室。
第二天的班会,我们开展了“做清洁究竟难不难”的主题讨论。
“做清洁不难。”小C第一个发言,“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这很简单。”
“我同意。我们平时在家也做家务,帮爸爸妈妈扫地、摆碗筷、洗衣服什么的,所以,这些任务其实不算什么。我们都知道该怎么做。”小A快人快语,不少同学赞同她的观点,纷纷点头。
“邹老师觉得,做清洁很难。”我望了望同学们,一字一句地说:“清洁不仅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
“什么?做清洁是技术活?”全班同学你看看我,我瞅瞅你,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
“做清洁,还真是技术活。”小K摸摸脑袋,“我觉得拖地就挺难的。每次拖地,我总是把地上弄的到处是鞋印,越拖越脏。拖地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啊。”听着小K的感概,不少同学忍不住笑出声来。
“呵呵,此技术非彼技术。我来解释一下吧。”我忍住笑,说:“一间整洁的教室离不开大家的分工合作,每个人在各司其职的同时也要兼顾团结协作,要善于处理不同的突发状况。”看着他们似懂非懂的样子,我笑了笑:“回忆一下,你们是不是多多少少遇到过这些情形:有的同学在做清洁时玩闹,不听劝阻;有的同学在学校遇到不顺心的事,做清洁时闹情绪;有的同学做事勤快,可说话太冲,容易惹事;有的同学想换清洁任务了,可对方就是不同意……当这些事情发生时,你们该如何高效、智慧地解决呢?”教室里很安静,学生听得很认真。我继续说:“所以,只有当你们能够妥善解决这些人际问题,渐渐摆脱对邹老师的依赖时,你们才算真正成长了。这就是我所说的‘技术活。生活处处皆学问。”
“没错!昨天,我们组的小A、小B总是在聊天,扫把拿在手里半天不动。我提醒了几句,她们根本不听。结果到很晚她们才做完清洁,还扫得不干净。作为组长,我太难了。”组长颇有感触地说。同学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意识到“技术活”的不易。
“小C昨天擦黑板,擦了几下就跑了。我本来想叫住他,又怕他打我。他的脾气很大。”小E轻轻地说。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在每天的班会中增加一个固定的交流环节。你们可以把自己做清洁时遇到的小难题讲给大家听。我们一起讨论,一起思考,共同成长。当然,做清洁时遇到的那些有趣的、温馨的小事,也欢迎大家分享!”听完我的话,同学们的眼睛亮晶晶的。看得出,他们对这个新增的交流环节充满了向往。
后来的一个月,班会时的交流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我很难想象学生在做清洁时居然能发生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透过这些鲜活的事,我对学生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更加懂得了如何与他们交心。学生呢,通过每天的交流,掌握了不少沟通技巧,更能理解包容他人,待人处事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面对班级里偶尔出现的争执,学生也能够幽默化解,轻松应对。至于每天的清洁工作,早已不是问题,那间始终清爽、整洁的教室就是最好的证明。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樵湖岭小学)
责任编辑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