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价值及赓续路径

2021-09-24 01:10汤素娥
文化软实力 2021年3期
关键词:岳麓书院湖湘爱国

汤素娥

岳麓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有一定分量的,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文脉不息,一个最大特征是始终与历史同步、与时代同行,把“爱国务实”作为办学兴教的育人主题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时指出,“湖南人才济济,代有才人出,有报效祖国的股肱之臣、栋梁之材,历史上这样一种传承,对我们这个地方风气的影响是很深的”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千年学府 使命维新[EB/OL].(2020-09-18)[2021-09-01].http://news.cnr.cn/native/gd/20200918/t20200918_525267415.shtml.],并叮嘱广大学生“不负时代的重托,继续传承湖湘之地这样的一种精神,经世致用”[易禹琳.坚持弘扬经世致用精神 奋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N].湖南日报,2020-11-18(03).]。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在传承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中汲取爱国养分,汇聚报国伟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 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的精神内核

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贯穿不同历史时期,得益于岳麓书院先贤在历史时空中接力赓续的价值自觉,彰显了岳麓书院的爱国风范、爱国气派和爱国形象,醅酿并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内核,成为岳麓书院师生的情感共识与心理体认。

(一)“心忧天下”的爱国底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理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会造就不同的文化品性、习俗风情和行为习惯,久而积淀为符合该地域特色的群体气质与精神风貌。正如黑格尔所言,“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山势使人离,水势使人合。”[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63:124.]岳麓书院虽位于三面环山的湖湘大地,但从未封闭排外偏安于一隅,而是始终怀有关照国家和世界的大格局。

历史上,湖南就是多民族交错聚居之地,特别是一些知名的爱国文人士子贬谪流放到此,他们身上所携带的忧国理念和家国情怀在湖湘大地传播和生根发芽,让“湖湘士子乃至普通百姓耳濡目染、心灵感知最多、最经常”[

王泽应.新时代仍需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精神[J].新湘评论,2020(03):20.],直接影響和塑造了岳麓书院师生心忧天下、忠贞报国的精神信念。无论是力主“把抗金复仇作为治国大纲”[

王静琦.湖湘经世致用的理学传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1(6):16.]的张栻,还是南宋末年“荷戈抗元,死者什九”的岳麓书院儒生,或是“抬棺西征”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再是以死明志、以身殉国的陈天华,他们无不拨动着历史的琴弦,奏响了岳麓书院高昂豪迈的爱国乐章,奠定了爱国主义传统的主基调。

(二)“敢为人先”的爱国品质

从先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到近代“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敢为人先”始终是岳麓书院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贯穿岳麓书院人才培养的历史进程。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湘省士风,云兴雷奋”,每个阶段都有“岳麓巨子”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报国感召力。

“知器械不足”,先有陶澍、魏源等人,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出“开眼看世界”的先声;再有曾国藩、胡林翼、郭嵩焘等人,推行洋务运动,希求富国强兵。“知政治体制不足”,先有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力求通过“戊戌维新”推翻封建统治、实现资产阶级政治改良;后有黄兴、蔡锷、宋教仁等人,积极投身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再有毛泽东等人,寓居岳麓书院期间,兴办“全国最有分量”的《湘江评论》,探索建设“岳麓新村”,发出立志“改造中国与社会”的时代先声。尽管他们的政治理念不同,但毫无例外都旨在践行报国志向,走在时代前列,使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成为引领民族复兴和国家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量。

(三)“砥砺革新”的爱国情怀

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穿越时空、历经千年而不衰,特别是在近现代中国大放异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从国家与民族的需要出发,围绕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在国家发展与复兴、启蒙与觉醒、忧患与图存的多重变奏里,既保持定力、坚守传统,又吐故纳新、兼收并蓄,在适恰的文化自觉与精神认同中探寻和实践爱国情怀。

具体而言,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中的爱国情怀,从早期的忧国忧民意识到中后期的自立自强主张,再到现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以“精忠报国”的身份自主、情感自主和文化自主为德性特征,根植于对国家和时代的伦理大义,致力于探索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创设个体对湖湘和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环境,捍守思想道德的认知取向,激发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正是一代代岳麓书院先驱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开拓进取,积淀了爱国的深厚情怀,形成了爱国的榜样效应,呈现出强大的精神牵引力和鲜活的文化生命力,对岳麓书院的爱国主义风尚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

(四)“经世致用”的爱国理念

修学研道的理想境界在于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所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这历来是岳麓书院治学育人的基本原则。两宋时期,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形势,岳麓书院先贤树立了强烈的危机意识,认识到把传习理学同经邦济世紧密结合的极端重要性,开始转向“求仁履实”。从胡安国以《春秋》为“经世大典”,主张“强学习行,以圣人为标的,志于康济时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岳麓书院一千零一十周年纪念文集:第一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97.],到胡宏将心性义理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明体”“致用”的“圣人之道”,再到张栻奉行“知行并发”“以传道而济斯民”,无一不是出于改造和服务国家的目的。

正是这种读经、明体、致用相统一的实践逻辑,不仅为“经世致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更使“经世致用”成为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的内核特质。明清以降,王夫之集百家之大成,在朱熹“即物穷理”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天而言之,万物之实体而有其理”[王兴国.湖湘文化纵横谈[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61-69.],强调“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将“经世致用”理念推向极致,适应并推动实学思潮发展,使岳麓书院出现复兴和高度繁荣。日后,无论时局如何变化,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中的“经世致用”理念历久弥坚,内化为岳麓书院师生共同的价值操守和行动纲要。

二 岳麓書院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价值

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绵延于千年历史的血液脉搏中,熔铸在民族崛起复兴的精神追求里,沉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超越历史阶段变化的“瞬时性”和服务功能样态的“单一性”,表征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张力和兼容并包的价值张力。

(一)为民族复兴伟业凝心聚力

从古代书院到近代学堂再到现代高等学府,千百年来岳麓书院始终秉承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的教育理想,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为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国家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不仅具有历史传承性,依托和延续了既有的爱国底蕴;而且具有功能延展性,回应了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正是这些特性,使其具备超越时空局限、超越社会形态、超越阶层隔阂的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

立足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06).]而弘扬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实质上就是施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激励湖湘学子从中汲取情感启迪,感悟其提供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的范式,在“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与豁然、“强国必定有我”的担当和豪情中,构筑爱国共同体、擘画报国同心圆、汇聚强国磅礴力,形成并肩并力齐兴事业、同向同行共创未来的态势和局面。

(二)为社会和谐稳定夯基固本

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映射着历史变迁、社会变革的时空情境,承载着爱国忧民的岳麓先贤、书院师生的政治追求与对社会和谐稳定的美好期冀,其内蕴的价值诉求、家国情怀、务实精神衍生为社会所认可与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德性道义。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囊括了不同时期爱国志士的浓厚爱国情、高远强国志和伟大报国行,是被历史反复检验、被实践反复证明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澎湃着湖湘文化薪火相传的前进力量,蕴藏着永不过时的爱国密码和处世智慧。

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要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06).],而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可以将湖湘学人对祖国的爱投射到执政党和现实社会上,转化为自律意识和行为准则,从而为个人的言行划定边界、提供约束、进行评价,引导大众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规避与消弭利益冲突,调节与改善社会风气,在正确的道德行为、政治遵从和法律规范的牵引下,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三)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指南

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是湖湘文化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耀眼的精神财富,沿袭并传承了数千年中华文化的风骨与气节,根植和波展于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游人墨客、莘莘学子的思维与品性里,起到跨越时空涵育价值观念、滋养精神生活和丰富情感世界等作用。

当前,国内外的价值碰撞与交流带来多元化选择,对一些人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少数人易迷失在价值紊流中,难以确证社会主流要求与个人发展诉求相契合的坐标基点,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而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通过教育与浸润的方式,能够激活个体的爱国能量,在榜样示范与自我内化中促进自身觉醒,坚定以爱国为准绳,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攀升,人们对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有更多的期待和诉求。岳麓书院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为极其宝贵的精神养分,有助于提振爱国热情、强化爱国理性和弘扬爱国精神。

三 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的赓续路径

立足新时代,“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06).],需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这为传承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提供了契机和动力。只有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继续传承湖湘之地这样的一种精神”[易禹琳.坚持弘扬经世致用精神 奋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N].湖南日报,2020-11-18(03).]的嘱托,才能让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在时代赓续中永葆生命力和深远影响力。

(一)精准发力,挖掘岳麓书院爱国主义资源

挖掘资源是赓续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文物资料收集与保护。岳麓书院在千余年办学过程中,存留的反映爱国主题的石碑、字画、遗址等文物是承载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要创新文物保护新途径,加大经费投入支持,与时俱进运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岳麓书院爱国文物保护与开发的数字化、专业化水平,更好呈现文物承载的爱国主义文化内涵。针对有可能流落在社会上的岳麓书院重要爱国文物,要加大文物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创造有利条件,想方设法促成文物“回家”。

另一方面,要加大理论研究和利用。围绕岳麓书院历史上具有典型性、重大性的爱国人物、爱国事件,配合学科专业建设,从全校乃至全省、全国遴选社科学者,组建专门科研团队,设置一批重大学术选题,进行“揭榜挂帅”,形成高质量的精品科研成果,全方位、系统性且富有深度地阐发岳麓书院爱国主义的思想理论与历史实践,为讲好岳麓书院爱国主义故事奠定扎实基础。

(二)依托课程,厚植岳麓书院爱国主义基因

厚植基因是赓续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的关键。一是要通过课程厚植岳麓书院爱国主义的历史基因。以史为鉴,善于从岳麓书院千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发挥其“资政育人”作用,这既是湖南大学及岳麓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精神资源和力量来源,也是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站在湖南大学建设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起点,更要用厚重的校史,激发湖大学子在新时代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二是要通过课程厚植岳麓书院爱国主义的红色基因。岳麓书院是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众多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活动地,留下了非常丰富的红色足迹和革命故事,是建设好“移动课堂”,开展思政育人的绝佳阵地。三是要通过课程厚植岳麓书院爱国主义的文化基因。“爱国务实”是岳麓书院历经千年的育人主题,是铸造厚重湖湘文化的奥秘所在,也是有别于中国古代其他书院、其他地域文化的鲜明标志。只有始终弘扬爱国这一校本文化主旋律,才能更加坚定校史文化自信,强化身份文化认同,塑造全体师生独特的文化气质。

(三)营造氛围,优化岳麓书院爱国主义环境

优化环境是赓续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的要务。一方面,要抓好阵地建设,让“走进来”的受众有“获得感”。岳麓书院不仅是旅游胜地、研学基地,而且是湖南当之无愧的文化名片、传播窗口,尤其是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岳麓书院以来,其“网红指数”明显攀升,成为大众优选的打卡地,为传扬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营造了氛围。要进一步放大岳麓书院爱国主义的教育特色、人物纪念、庆典仪式、精品活动等方面的优势,陈设专题展览,打造串联岳麓山爱国主题景点的旅游线路,向走进岳麓书院的学子、游客讲述好岳麓书院的爱国人物故事、展示好爱国史实素材,让他们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

另一方面,要用好新兴载体,让“输出去”的元素有“感染力”。充分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遵循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打通官媒与大V、网上与网下、版面与页面、静态与动态的融合,确保对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的推介与宣扬接地气、冒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温度、有理论深度、有价值高度,让受众于无形中被感动和感染。

(本文作者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

猜你喜欢
岳麓书院湖湘爱国
担负时代赋予岳麓书院的新使命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千年学府
我是湖湘儿女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岳麓书院乐教传承演变性初探
源可寻而濯我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