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2013年5月,“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荣膺“中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起源地之一,拥有完整的古木兰化石和茶树的垂直演化系统。
一、宁洱古茶园
1.历史传承
宁洱县困鹿山古茶园地处无量山南段余脉,为澜沧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困鹿山,常年云遮雾绕、雨水充沛,清朝时为皇家专用贡茶园。在困鹿山皇家古茶园内,有4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400多棵,最大一株树高9.8米,基部干径0.58米。
宁洱县扎罗山古茶园位于磨黑镇团结村松丫小组丫口寨扎罗山坡上,种植方式为条植,树龄400余年,种植面积200亩,有古茶树4500株,属普洱茶种。在扎罗山原始森林中有宁洱县最大的一棵野生古茶树,树围达2.8米。
2.开发利用
在最高海拔2271米、总面积10122亩的困鹿山原始森林地域内,散落着众多千年以上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和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古茶树,是目前宁洱县发现的最大古茶园,也是古茶树最密集、种类最丰富、周围植被最好的古茶园。
2012年,困鹿山古茶园的保护与开发得到了普洱市的高度重视,古茶园内茶农搬迁到茶园外新的定居点,减少了茶园的生活污染。
扎罗山古茶园保持着原生态,未受过人为破坏。扎罗山的连理茶很奇特,同株连理的栽培型古茶树很多,有的一株上连理的枝就多达10余处。此外,还有更为奇特的异株连理,一株白茶的枝条和另一株紫芽茶的枝条连在了一起,尽显茶山的神奇。
二、澜沧古茶园
1.历史传承
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分布在澜沧县境内的惠民镇景迈、芒景2个村民委员会辖区范围内,距县城70余公里,茶园面积16173亩。古茶林的驯化与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80年,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景迈、芒景古茶园的茶树种植于公元696年。早在公元1139年前,景迈大平掌就出现了茶叶交易市场——“嘎轰”。清代乾隆中期以后,景迈山的茶叶成了孟连土司享用的贡品。沿着茶马古道,茶叶远销东南亚、南亚等国。
邦崴古茶园在距澜沧县城150公里外拉祜族和布朗族杂居的澜沧江畔,海拔1800米左右的高山云雾之中,茶园周边被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环抱,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中有村。举世闻名的过渡型古茶王——邦崴过渡型古茶王就生长在富东乡境内海拔1900米的邦崴村新寨寨脚。邦崴村茶王树,树高11.8米,树幅宽8.2米×9.0米,根部干径1.14米,树龄在1000年左右,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型大茶树。
2.开发利用
澜沧古茶园开发管理与保护得到了政府与村民的高度重视,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景迈山古茶林已于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景迈山古茶园的茶树在天然林下种植,是最为古老的种植方式。古茶林的开发管理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民俗文化保护机制。
芒景古茶园设有防护线,一条从来无人砍伐过的原始森林带,宽约40米围绕在茶园周围,具有防风、防火、防霜冻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在防护线以内,除了栽种茶树以外,不可以栽种其他农作物。布朗人的茶园内,每户每块地都会有一棵茶魂树。茶魂树即每一块茶地里举行仪式后种植的第一棵茶树。茶魂树会“監督”进入茶园的人,让其自觉遵守规范。每年春茶开采前,要算好日子为茶魂树献礼。
三、镇沅古茶园
1.历史传承
普洱镇沅老乌山拥有上万亩种植在雨林中的千年古茶树,老乌山镇沅茶区主要分布于按板镇罗家、文立、那布三个村民委员会。老乌山茶神树是老乌山现存最大的一株栽培型古茶树,相传树龄上千年,树高9米,现每年可采干茶约15公斤。
镇沅田坝“老海塘茶”,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永乐年间。据田坝乡瓦桥村的一座墓碑和有关村民家谱等资料记载,生活在老海塘村小组的汉族人,为躲避战乱,于明朝永乐十年,从江西迁到海塘村定居,从此开启了茶园的规模种植。老海塘古茶山目前还留存有栽培型古茶树1150亩,树龄在100~800年不等,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丛林与村寨边。
2. 开发利用
在老乌山,随处可见农户家房前屋后或地边零星生长的古茶树,以干径0.1~0.3米的百年古茶树居多,有独树成林的大叶种茶,也有树枝弯弯曲曲的革枝杨柳茶,还有众多的藤条茶。
田坝古茶园最出名的茶是“老海塘茶”,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田坝古茶山古茶园呈块状分布,大多数混杂在丛林之中,部分在村寨边,与粮间种,管理一般,树势较强,品质优良。
马邓古茶山自古盛产名茶,居镇沅的传统名茶之首。因其历史上以制作绿茶而出名,故又称马邓大绿茶,早在300年前,就扬名于云南省内外,也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
振太古茶园主要分布在镇沅县振太镇山街抬头、界牌、兴隆和文怕村等彝汉混居村寨。振太古茶山是镇沅县面积最大的古茶山,茶园面积约13245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山街村打笋山古茶园。
(本刊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