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贺信行(Nobuyuki Koga)
过去4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GDP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位,预计10年内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问题正在不断积累,这也是事实。从历史来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很多问题,面临诸多考验,这些都需要通过在实践中摸索来克服。我的建议是,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过多在意,而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仍在推进,我也期待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举措。在下一步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应该加强对外投资以及推动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
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是不平等的问题。每个人对不平等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最大的要素就是减少贫困人口,让大家都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其次就是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障的受益群体范围。
中国过去依靠城镇化、工业化和全球化取得了快速发展,下一步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是技术创新。比如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日本也有类似的计划,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而言,人工智能、物联网、金融科技、共享经济等新兴领域的成长性特别强,创新不断涌现。在发达国家,由于存在各方面的限制,所以很难在新兴领域有新的突破。而中国对新兴领域的发展保留了较大的自由性,如果中国在这方面可以继续领先于世界的话,对未来经济成长会有很大帮助。
当然,中国经济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能过剩、僵尸企业和债务积压等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段历史已经写进了教科书,如果从教科书上学习泡沫经济经验的话,只能知道不能让泡沫经济再次发生,但可能还会重复这样的失败。只有实际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怎么应对泡沫经济。日本的教训就是,泡沫经济出现的时候不要去等,而是应该快速采取应对措施。泡沫经济出现的时候人们大多认为现在不应该出现泡沫经济,一旦形成预期,将很难控制,等到泡沫破裂就为时已晚了。当时日本泡沫破裂,经济增长大幅下降,企业面临极大的负担,尤其是出现三类过剩:产能过剩、债务过剩和就业过剩。日本政府最开始把原因简单归结为经济周期性变化,所以推出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包括投资基础设施、对一些名存实亡的僵尸企业进行救助等,去产能和去杠杆工作停滞不前。但日本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银行不良贷款进一步增加,而且僵尸企业拖累了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我们从日本的经历中可以吸取三个经验教训。第一,这三类过剩是由结构性问题造成的,而不是周期性因素造成的。第二,必须让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尽快退出市场。第三,企业获得新生不仅要控制成本,关键出路是通过技术研发提高生产率。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围绕产业政策展开了激烈的大讨论。日本从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实施的产业政策有效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起飞和发展。但现在不再是针对一个产业提供多种支持性政策来扶持特定产业成长和发展的时代了。日本的產业政策主要是扶持钢铁产业成长,进而带动汽车产业成长。但现在扶持一个特定产业是相当困难的,不管是在钢铁产业还是汽车产业,企业都无法完全依靠产业政策生存了。因此,即使是在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也不应是针对一个特定产业提供扶持政策,而是要通过改革开放,提高各种不同产业的发展水平,这是今后推动产业成长的一个更有效率的手段。
(吴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