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
“孩子王”老舍
1933年冬,老舍初到冰心家做客,不过一盏茶的工夫,竟与其三岁的儿子打成一片。冰心搬到重庆歌乐山后,早前搬过去的老舍“抬腿就去”,每次还未进门,便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泡了好茶没有?客人来了。”孩子们一见他来了,便一窝蜂地围上去,要他讲故事、说笑话,老舍总是笑嘻嘻地和他们说个没完。冰心夫妻俩连话都插不上,只好跟他说以后等娃儿们上了学再来。老舍可忍不住,依旧专挑孩子在家的时间来,他把自己写的书读给他们听,还许诺把自个儿小说中的“好人”全都改姓“吴”……对冰心来说,老舍是最亲密的朋友;对她家孩子来说,老舍分明是最贴心的“大王”!
“鸡冠花”梁实秋
冰心与梁实秋的初识可谓“不打不相识”。最初,梁实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公开批评冰心的诗歌没有情感,并认为她是个冷冰冰的人。事有凑巧,近一个月后,两人连同其他一百多名学员一起赴美留学,刚见面的俩人便“掐”上了。梁实秋问:“您到美国修习什么?”冰心答:“文学。”然后反问:“您修习什么?”梁实秋回答:“文学批评。”得,梁实秋又做了一回“话题终结者”。然而,“掰扯”越多,梁实秋却越能察觉到冰心的许多优点,两人的友谊就此建立。多年后梁实秋生日,冰心为其写祝寿词:“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要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写到这时,围观的人便起哄了:“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那我们都不够朋友了?”冰心徐徐而答:“少安毋躁,我还没有写完呢!”她继续写道:“虽然是一朵鸡冠花,培植尚未成功,实秋仍需努力!”众人拊掌大笑……
学生季羡林
1929年,年仅29岁的冰心就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可以想象,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这不,每当冰心授课,教室里连过道都坐满了学生:听课是其次,争相一睹大才女的“芳容”才是真吧。季羡林对此回忆说:“她当时极年轻,而且名满天下,我们是慕名而去的。”不想,被“迷弟”“迷妹”们围观的冰心直接下了一道“逐客令”:“凡非选修此课者,下一堂不许再来!”严肃的表情不怒自威,季羡林只得“悚然而听,憬然而退”。
“老弟”巴金
1922年,年仅17岁的巴金偶然在《晨报》上读到冰心的《繁星》《春水》,便学习着写作新诗,同时成了冰心作品的忠实读者。11年后,巴金为《文学季刊》向冰心约稿,第一次见面的两个人自此以“大姐”“老弟”相称。抗战后,冰心一家一度陷入贫困,巴金知道这个情况后,屡次雪中送炭,帮助她出版了多部作品,挣得稿费,缓解了困境。后来,冰心曾借用鲁迅赠瞿秋白的一副对联向巴金表情达意:“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对姐弟约定活到100岁,冰心活了99岁,巴金活了101岁,冥冥中似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约定。
“海棠有约”叶圣陶
与冰心一样,叶圣陶也爱植物、爱孩子。让儿童像花、像草、像树一般自然成长,是两人共同的信条。叶圣陶最爱海棠花,1983年拜访冰心时,他便邀请冰心来年同赏海棠花。岂料此后一连三年,叶圣陶都因生病住院错过了花期。直到1987年,叶圣陶才兑现请冰心赏花的承诺。此时他的眼睛看不清了,冰心也需要人搀扶而行,但两位老人握住手,相看了好一会儿,都说想不到大家身体还好,于是站在海棠花下拍了许多照片。
“书呆子”丈夫吴文藻
俗话说,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冰心与吴文藻的相识就属于“误打误撞”。在1923年8月那艘满载清华与燕大学子的邮轮上,冰心受同学之托要找一位姓吴的学生,好一起做个伴儿。没想到,中间人许地山找错了人,冰心见到的是另一位吴姓学生,即吴文藻。场面一度尴尬,冰心又不好直接请吴文藻离开,便邀请他一起玩游戏。此后两人就有了交谈,从志向聊到生活,从生活聊到文学。吴文藻对冰心早有耳闻,如今见了本人,更为敬慕。再往后,“书痴”吴文藻每看完一本和文学相关的书,就立刻寄给冰心;冰心看完,就写下心得感受,与吴文藻交流。在吴文藻的带动下,冰心的阅读面大为开阔,认识也逐渐深刻。婚后,吴文藻将妻子的照片放在书桌上,并说天天都要看,可当冰心将自己的照片换成电影明星阮玲玉的照片时,一连好几天,他都未察觉。对此,冰心并未计较,反而十分包容丈夫的书呆子气,而吴文藻也夸赞妻子是“新思想与旧道德兼备的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