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宏亮,刘 颖,刘光宗
(1.贵州商学院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2.黑龙江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社会公共安全的各类矛盾叠加,但是,当前的公共安全与应急保障基础薄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呈现出愈加频繁和复杂多变的趋势。自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效,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社会各级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对专业的应急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但是,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解决国家安定、社会和谐、应急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应急人才培养之间的供求矛盾,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应急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跨学科和应用性特点,2020年6月,应急管理部出台了《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针对应急管理实际需求,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应急效能,不断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目前应急管理专业的培养特点是,理工科高校偏重安全工程技术,文科类高校突出公共管理[1]。但是,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缺乏系统性,在实验、实训条件方面,相关的基础还很薄弱,有些方面甚至是空白,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推进专业发展,促进专业理论科学交叉与创新,探寻专业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是当前高校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国家把安全与应急管理列为国家公共安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与突发事件,企业和社会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和严峻的安全形势给教育事业提出了重大的学科及专业建设要求。应急管理学科研究发展趋势大致分成两条主线:一条是针对行业领域的,其知识结构要求既懂行业知识,又要懂应急管理技术,应用方向依托行业建设专业特色,面向实践、面向应用;二是学科本身的发展和建设,国家教育部已经开始布局学科建设,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中,应急管理学科渐渐自成体系。探索将公共管理学科下的理论及方法体系与应急管理实务相结合,进一步开发专门的知识体系,科学地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国家学科分类标准(GBT13745-2009)中公共管理学科(63044)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下设置应急管理方向[2]。
目前,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专业主要依托三个学科,一是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借助矿山安全及应急的学科研究成果,突出应急技术及应用;二是公共管理学科,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构建应急知识和技能体系,突出管理和治理;三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突出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学科融合。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大应急、多灾种、全过程”是未来发展趋势,传统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思路需要有所转变。要将应急知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专业中去,需要梳理各个常规学科里零散的应急知识,重塑以灾害事故应急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高度实践性、操作性特征,要在实践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应急管理意识与能力[3]。
1.深化学科和专业建设
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应急管理学科特色,打牢学科基础,提高水平;推动学科应用,促进发展。依托实践基地平台,加强应急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在智慧应急背景下积极研究发展全过程应急管理互动教学、多灾种情景体验、突发事件应急仿真演练、公共安全与应急通识教育,形成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材、教学资源,以大数据、虚拟模拟技术等手段完善校内实验室,积极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研究和社会服务,夯实专业的办学实力。
2.提升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继续搭建和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提升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服务于理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专业老师和学生深度融入企业,通过调研积极参与咨询决策,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
3.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积极探索政校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虚拟仿真实验金课建设,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实战教学,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段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4.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并实施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将核心课程教师组建成为教学质量好、实践能力强、研究水平高的优秀教学团队;增强教师队伍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意识,注重专业教学团队科研水平的提升。加强与应急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的合作,深入应急管理研究和创新创业研究,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功能,提升专业服务地方应急产业发展的能力。
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突出大数据分析能力,打造智慧应急特色,培养具备“懂管理、会数据、能应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了解各种突发事件的产生机理及应急管理活动一般规律,具有分析和解决应急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关键素质,具备突发事件应对辅助决策与应急组织协调能力,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管理、社会组织等机构从事应急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面向政府、行业、社会实际需求的坚持“问题导向、能力本位、实践创新”,基于应急管理课程资源管理、教师在线教学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平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的教学互动。锻炼学生灾情研判能力、应急管理数据分析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决策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原则
(1)突出能力培养
在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重,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培养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和要求,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层分级分类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本素质能力注重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综合和协调,专业操作能力注重具体分析能力,实践能力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创新能力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更完备、更科学,形成“问题导向、能力本位、实践创新”的特色。
(2)产教融合
要依托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学科优势,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加强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界人士承担实务性、应用性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实践教学模拟演练系统从岗位需求出发,构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型专业课程模块,基于“工作情景”来设置相关课程。通过各个模块知识的学习、技能训练,使每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与之对应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3)仿真模拟
开展安全应急仿真模拟演练,使其成为安全应急管理实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手段。综合模拟演练系统应是基于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和网络协同技术为基础、以典型事故应急预案为蓝本,针对不同的演练对象和不同的阶段、场景,结合预案、案例、知识、流程等,通过构建事故场景,多角色协同参演,以GIS、三维仿真、三维实景等为主要展现方式,实现预案、处置方案的推演,实现事件处置过程的模拟演练,既是提高安监等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等单位应急响应及处置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安全应急管理实践教学的有力辅助,可达到真正实现“以演练促常态管理,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目的,最终达到安全应急管理实践体系构建过程中磨合机制、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关键作用。
3.实践教学体系架构
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设计了一套系统、科学、严谨、富有特色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即“理论互动教学-情境体验-仿真演练-教育实验”,每个模块分别集成了其功能所需的各种先进装备和技术,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前瞻性,能够为应急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提供教学服务和基础。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保障。其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应急管理“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1)理论互动教学系统
利用Led高清超窄边液晶拼接屏、图像拼接处理系统、多屏拼接处理器、互动教学软件,用于动态、及时展现最新的突发事件资讯,模拟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实行指挥中心运作模式,动态、及时展现最新的突发事件舆情、资讯,模拟小组成员在不同岗位的功能属性,调派人员、实时通讯交流、合作学习和互动评价等教学方式,全方位建立学生应急管理理论知识体系。
(2)情景体验
内容包括:多通道沉浸式情景教学互动平台、环幕灾害教学互动系统、公共通道教学互动系统、火灾通道教学互动系统、地震动态特效系统和地震与火灾交互系统。主要用于微观模拟真实、典型的各种突发事件情景,为学生提供交互性强、逼真性高、动态灵活的多灾种突发事件教学平台,在个体微观层面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感性认识和逼真紧张的状态下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能力。在身临其境的体验环境中能够掌握突发事件预测知识、自救知识及其他知识等,学会“灾前能预知、灾中能自救、灾后能恢复”的相关方法。
(3)仿真演练
内容包括:突发事件情景构建与推演子系统、风险监测预警实训子系统、应急决策支持实训子系统、应急指挥调度实训子系统、应急物资保障实训子系统、应急评估实训子系统、分布式协作交互通讯保障系统、地理信息基础管理平台和多库融合智能云平台。主要用于展现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支持在可控、有约束的情况下进行应急管理全过程的复杂情景推演,真实再现应急管理与处置过程中多角色分工合作,协调处置的过程,在整体上系统提高学生的应急反应、决策指挥、协同处置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传统的学习当中通常被老师灌输知识,仅仅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学生对课程的掌握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急管理仿真演练系统从公共管理学科角度出发,以公共部门应急管理相关理论作为基础,通过以案例为载体,运用技术手段还原案例的场景,然后考察学生在理论基础上,通过团队配合完成实际突发事件的管理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应急实际问题能力。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结合相关知识理论解决公共突发事件,并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入沉浸式、情景式的演练中。以这样的方式去打通课堂上时间轴,模拟过去、现在与未来,学生更能够参与到课堂当中,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在学生实训过程中,老师能够实时看到所有小组学生的数据变化及操作情况,更能够暂停学生以及对学生发送全部或小组信息,由老师掌握实训进度,师生高频互动,系统自动记录学生操作并生成实验报告,帮助学生反思总结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教育实验
主要用于安全应急科普教育理论教学和培训,面向社会开放,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普及、生命教育、应急救援演练和校园安全培训,通过VR、3D空间体验、多媒体展示墙等多种趣味性、实用性综合展示手段,依托社团组织,建立应急志愿者服务队,联合社区,整合社区力量,提升公众应急科学素养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并不完善,各高校做了一些初级探索,“应急管理”专业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具有综合复杂、覆盖面广、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体系上有必要从其他学科的维度扩展应急管理学科领域的边界,应用灾害学、安全学、信息科学与数据分析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充实和完善应急管理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