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政务新闻“富矿”策略

2021-09-23 12:49张智荣
新闻潮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策划

张智荣

【摘 要】政务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板块,参加政务活动报道的记者常常有机会接触各类信息。文章认为,报道政务活动的同时,记者也得到了丰富多样的新闻线索,有采访的便利。因此记者要着力提高自身获取信息、解读信息、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认真细致做好题材策划及采访工作,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才能把政务活动变成重大新闻、独家新闻的“富矿”。

【关键词】政务活动;新闻报道;策划

按照宣传惯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人的政务活动都会由党报、电视台、电台等主流媒体进行报道。记者全程跟随领导调研、考察、检查、参加会议、会见来宾等,将领导同志对工作的意见、要求、指示体现在新闻报道中,约定俗成称为政务新闻。由于政务活动涉及面广,记者除了政务信息,往往还能接触许多其他信息。除了需要保密的信息,许多信息都是可以公开报道的。可以说,时政记者比其他记者更早、更多地接触重要信息、独家信息。如果能够用心观察,政务活动就能够成为独家新闻、重大新闻的“富矿”。

一、 政务活动是记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地方党政领导人的政务活动一般有会议、调研、考察、检查、会见、拜会等形式,党媒记者一般全程跟进采访,及时把相关重要信息传达出去。

(一)政务活动有丰富的新闻源

一是活动主题本身的信息。比如领导同志参加工业、农业、项目建设的相关会议、调研,记者能够获取很多关于工业、农业、项目建设的信息,而且相当一部分是重大信息、独家信息。比如笔者在2021年7月初跟随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参加了由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举办的2021年古码头保护条例立法论证会,了解到该古码头保护条例(草案)是国内首部关于保护古码头的地方立法,在全国立法实践具有实践指导的意义。笔者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重大新闻、独家新闻,是一个容易获奖的新闻,应该发挥优势、捷足先登、抢先报道,随后对这个立法过程进行了跟踪报道。

二是政务活动主题之外的信息。领导在与相关人员的交谈、调研当中,会涉及很多议题之外的内容。在调研中,除了调研主题,记者可以了解其他很多信息。比如到农村看望慰问困难户,可以借机了解到农村的产业发展、乡村风貌、历史文化等情况。到项目调研建设进度,除了项目进展,还可以了解到项目的一些深度信息。2018年,笔者在跟随市委领导到广西大学考察时,了解到由广西大学土木工程等相关院系专家教授主导设计的平南三桥是目前世界跨度最大的拱桥,并了解到项目的进展情况和竣工时间表,这就给记者提供了重大的新闻线索。

可以说,参加领导的政务活动,有机会接触海量的信息,这当中有很多是值得利用的、是独家的。笔者长期作为时政记者,每月完成的任务量是最多的,就是因为除了完成政务报道工作,还从政务活动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进行报道。

(二)政务活动深藏重大独家新闻线索

领导的政务活动,既是一个海量的信息宝库,同时也具有信息不对称性,可以让参加活动的记者获得独家信息,不参加活动的记者则无法获取信息。记者参加政务活动,与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以及各阶层人群经常接触,有更多机会了解基层、熟悉基层,就有更多机会获取信息、进行采访。

以《贵港日报》2020年12月29日在头版头条刊登的《世界第一拱桥平南三桥建成通车》为例,当时市长参加了大桥的通车仪式,贵港日报社记者跟随报道领导的政务活动。按照《贵港日报》对政务活动的报道惯例,记者一般只报道市长参加大桥通车仪式的政务新闻,并在政务新闻中简单介绍大桥的情况。当天记者也是只采写了市长参加通车仪式的政务新闻。但作为当天的值班编辑,笔者意识到“世界第一拱桥”通车这个重大新闻,不应该只简单地报道领导的政务活动、只简单地介绍大桥的基本情况,记者应该通过现场的深入采访和感受,单独采写大桥通车的消息稿。稿件当中要采访到大桥的设计者、建造者、业主,从他们的口中说出世界第一拱桥建造的历史意义,突出中国制造、中國创造的伟大价值。只有这样较为翔实的报道,才能凸显“世界第一拱桥”的新闻价值。在向值班领导汇报并取得支持后,笔者与记者进行了沟通,指导其完成了《世界第一拱桥平南三桥建成通车》这篇稿件,配上图片,刊发在头版头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获得了《贵港日报》月度好新闻奖,并被推荐参加广西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奖项的评选。

从这个报道的过程可以看出,参加领导政务报道的记者首先有机会接触、报道世界第一拱桥平南三桥建成通车这一重大新闻。其次有条件采访到这座大桥的设计者、建造者等关键人员,有机会亲身感受到世界第一拱桥的魅力。有经验的记者除了完成领导出席大桥通车仪式的政务报道之外,完全可以挖掘大桥建造过程的重要信息、独家信息,深度报道大桥建造的历史性意义,做成一个独家的、全面的、深度的新闻报道。

二、从政务活动中挖掘重要新闻信息的策略

(一)要提高眼力、脑力,从浩繁的信息中挖掘重大信息

领导的政务活动内容繁多、行程紧张,有些活动来去匆匆、领导只有只言片语,记者不一定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其他事项、了解其他信息、搜集有用信息。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这就要求记者具备从浩繁的、碎片化的信息中挖掘有用信息的能力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联系起来,对信息进行解读和提升。

关键是培养从浩繁的、碎片化的信息中发掘重大信息的能力。记者除了要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新闻采编实践。一个经验丰富、知识面广、善于思考、掌握当前国际国内及地方发展大势的记者,通常具备敏锐的捕捉信息能力,能够从纷繁的现象中读取重大信息、特殊信息,从政务活动中领导的只言片语中敏锐地捕捉重大信息、获取重大新闻。

以笔者获得2016年度广西新闻奖三等奖的消息《大米茶叶莲藕马蹄纷纷亮出富硒身份 贵港巧做“硒”文章激活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例,这几年,各地纷纷突出富硒特色,发展富硒农产品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各种对富硒产业的报道也非常丰富,但都没能结合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大部署、从国家产业政策的高度点明发展富硒农业的重大意义。笔者有一次参加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到市委分管农业的领导提到农业供给侧改革,马上打开思路,对富硒产业的发展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于是采写了这一篇消息,提出了发展富硒产业作为激活农业供给侧改革手段,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文章也获了奖。

(二)要提高交际、协调等能力,提升获取独家新闻的能力

记者经常参加领导的政务活动,能够扩大接触面,获得很多独家资源,这是记者开展独家采访的便利条件。但有了条件并不等于就获得采访的便利,要把有利条件变成采访的便利,记者还必须提高交际等能力,获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信任,才能得到深入采访甚至是独家采访的机会。

以《贵港日报》2020年12月21日第二版头条刊登的通讯《野生稻保护的喜与忧》为例,记者从领导的一次交谈中了解到,有一个面积较大的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保护成效很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被誉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的典范。此外,贵港市不少地方还有零星生长的野生稻。记者萌生了前往这个保护点和各个野生稻生长点深入采访野生稻保护、利用情况的想法。但按照目前国家对野生稻保护工作的要求,农业部门一般不允许记者到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采访,事实上过去也有很多记者无法获得批准进入保护点采访。但由于记者长期参加政务报道,与贵港市农业部门比较熟悉,经过申请得到了采访的机会。在采访和写稿的过程中,笔者严格遵守野生稻保护的规章制度,并按照农业部门的要求,不写野生稻具体的生长地点、面积,不写可能暴露野生稻地点的相关信息,并把稿件交给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审阅,按照其要求进行了修改,最终得以独家报道了贵港野生稻保护与利用工作。

与其他记者相比,时政记者有更多机会接触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但不意味着一定能与这些负责人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只有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与支持。有的时候,有些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接受采访,甚至比较防备记者、抗拒采访,这种时候就要有良好的交际、沟通、协调能力,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对方如果确实不愿意接受采访也不要勉强,要转而选择其他采访路径。

(三)要提高脚力,把新闻线索迅速“变现”为独家报道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任何信息(除保密信息外)都会通过各种途径迅速传播出去。所以,记者从政务活动中获取重大新闻线索后,如果不能及时、迅速进行深入采访,把“生米煮成熟饭”,把新闻线索变成最终的新闻产品,辛辛苦苦得来的独家消息、重大消息就很可能被别人抢了先。

以笔者跟踪报道的贵港市某地种子林保护工作为例。笔者在2021年5月跟随领导到某产业园调研时,通过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汇报了解到,该产业园周边有数百亩的种子林,每年可生产一定数量的马尾松种子,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库。但受产业园扩大规模影响,种子林面临“生存危机”。为保护种子林,贵港市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为保护国家重要的种质资源做出了不懈努力。笔者意识到,这是地方贯彻落实中央生态建设要求的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意义非凡,值得报道,遂立即着手进行了深入采访,并形成了深度报道。

总的来说,重大新闻、政务活动通常不止一名或几名记者参加。能够抢到独家新闻、写出获奖作品,必须具备捕捉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和先行一步的行动能力。一名好的记者,思考力、协调力、行动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四)加强策划,让政务活动真正变成新闻宝库

经常有人说,好新闻是策划出来的。记者如果没有抢抓新闻的敏感性、对重大事件的预见性,不熟悉、掌握国家大政方針,不提前做好新闻采访谋划,就没有办法抢到独家新闻;不对新闻采访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就不能完整地做好新闻报道、挖掘新闻亮点。

政务活动尽管具有信息丰富、渠道便捷等特点,但如果只想着完成政务报道任务,不注意其他新闻线索,就无法把政务活动变成更多的新闻线索来源,错过做独家新闻、抢重大新闻的好机会;如果不预先进行精心策划,也无法有效利用好政务活动提供的新闻线索,不能从政务新闻中挖掘更多的新闻线索。

可见,记者参加政务活动时,必须事先做好功课,对政务活动的流程、地点、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地了解。特别是参加重大时政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把所参加活动与国家重大战略联系起来,深入挖掘其重大历史意义。要通过策划,把获取新闻的随机性变成必然性,把一般新闻变成独家新闻、重大新闻。

以《贵港日报》2019年10月29日头版刊发的消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为例,这篇稿件获得2019年度广西新闻奖三等奖。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目前全国在建最大的水利工程,举世瞩目,也是众多媒体关注的对象,其一举一动都会迅速被各大媒体报道。它的建设运营过程有很多重要节点,如项目开工、大江截流、发电机安装及发电等。在众多媒体都密切关注的情况下,记者要获得独家新闻并不容易。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密切关注工程的重大节点,密切联系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利用好每一次参加政务报道的机会,收集相关材料、信息,提前做好稿件的谋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报道方向,确保重要节点、重大新闻一出现就能够抢先得到信息,抢先进行深入采访,在全国媒体集中刊发前抢先刊发稿件,成为独家新闻。

三、结语

时政记者的首要任务是报道党政领导的政务活动,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党委、政府领导人对重大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完成好这一“主业”,才能进一步收集信息、读取信息、提炼信息,从而把政务活动变成独家新闻、重大新闻的“富矿”。

(责任编辑:黄康温)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策划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策略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故事细节语言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海洋岛屿与国防》栏目获省优秀选题策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