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游学之旅”与扶贫档案建设

2021-09-23 12:02谢小红刘扬
湘潮 2021年9期
关键词:师范学校贫困家庭调研

谢小红 刘扬

毛泽东在读书时期,经常利用寒假、暑假、周六、周日的时间进行农村社会调查,并将之称为“游学”。青年毛泽东的“游学之旅”,注重的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对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扶贫档案的建设具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青年毛泽东“游学之旅”简介

从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到1918年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毛泽东度过为期5年半的师范学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期间,毛泽东学习十分刻苦。与同学交往时,他不屑于谈身边琐事,而是谈人生、谈社会、谈中国、谈人类、谈世界。

1917年暑假(7月中旬至8月中旬),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起开启了第一次“游学之旅”。当时,毛泽东与萧子升从长沙出发,步行游历了长沙县、宁乡县、安化县、益阳县、沅江县,行程900多里,进行实地了解民情、体验风土人情的社会活动。途中,毛泽东接触了农民、财主、县长等社会中各色人物。

1918年春天,毛泽东与蔡和森进行了第二次“游学之旅”。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等地,进行了历时10多天的社会调研。一路上,他们了解了农村社会情况,接触了农村各阶层群众,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

青年毛泽东“游学之旅”的意义

青年毛泽东的“游学之旅”,是毛泽东农村调研的起点,目的是通过“游学之旅”,深入基层、熟悉社会、了解社会。“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就是毛泽东农村调研后的精辟论断。

青年毛泽东的“游学之旅”,历时不长,总计不足两个月。但从这一行动可以看出,毛泽东不是一般的学生,而是一位心忧天下、胸怀大志的有志青年、热血男儿。“游学之旅”,使青年毛泽东接触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了解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社会知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著名的新民学会,就是毛泽东在“游学之旅”途中构思与酝酿的结晶。青年毛泽东的“游学之旅”,激发了毛泽东为中国、为世界而奋斗的雄心壮志;“游学之旅”为毛泽东投身解放中国、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打下了基础。

青年毛泽东“游学之旅”的启示

青年毛泽东的“游学之旅”,旨在通过“游学”这种形式,贴近生活,了解社会实际,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乎实际的正常判断。这种实事求是的做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的扶贫档案建设很有启发作用。扶贫档案的建设,应在深入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村庄进行调研与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凭“感情用事”,更不能靠打“友情牌”来确定“扶贫”对象。因此,在扶贫档案建设方面,必须做到既“摸清家底建贫困真档”又“探求实情帮扶真贫”。

——“摸清家底建贫困真档”

建档是基础、是手段,扶贫是目的。扶贫档案的建设,必须建立在调研、家访或村访的基础之上,胡编乱造贫困档案是违法乱纪的行为,也不符合事物形成、发展的规律。扶贫档案的建设,应当实事求是,只有贫困家庭档案中的信息、记录都真实可信,才会对贫困家庭的帮扶工作带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什么在平常的扶贫工作中,或在帮扶工作中,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于还有乱象的存在,分析起来,扶贫档案建设方面的不足是原因之一。

——“探求实情帮扶真贫”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员。所以,我们要做好扶贫工作,建设好扶贫档案,就要多下基层、勤走访,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出致贫的原因,分析致贫的根源,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以及实施方案。对因病致贫的,就要有针对性地宣传保健知识,为他们送医、送药;对因经济致贫的,就要帮助他们建好产业链,增加收入,并“对症下药”搞活当地经济;对因缺文化缺技术致贫的,就应尽快对其进行知识结构、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扶贫工作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毛泽东一生注重社会调研和实践,深刻体察到中国农情和国情。毛泽东提出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句至理名言,阐释了实践的重要、实践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与新的实践基础上,毛泽东“游学之旅”的宝贵经验,被我们灵活应用于扶贫档案建设中,启迪大家要更加注重社会实践(走家入户)与调查,从实际出发建档立卡,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本文为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民生档案资源共享促进国民幸福指数提升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号为:18BTQ100。

猜你喜欢
师范学校贫困家庭调研
王莹作品
高申作品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高申作品
衡士玉美术作品
长治市沁源县:打好脱贫攻坚战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召开“两后生”职业培训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