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课堂长期以来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善传统语文课堂上存在的这种弊端,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以古诗词的教学为例,从提出问题、问题分组、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角度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法的具体流程和方法,以期为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的提升增加一个“助跑器”。
【关键词】小学语文;解决问题;助跑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7-047-03
【本文著录格式】张德平.让“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在“小学语文”中的“助跑器”[J].课外语文,2021,20(27):47-49.
引言
问题和答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对双胞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答案”就像短跑中的终点线,只有打好整个奔跑过程的基础,才能够快速准确地抵达终点线。“解决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助跑器,用好这个助跑器,学生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快速高效地得出最终答案。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固然重要,但是解题的思维和方法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应该掌握的,是他们语文学习的助跑器。
一、“解决问题”对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问题是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不管是哪门学科,都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问题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以各种各样切中要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进而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陋习,如教学理念过于保守,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讲读教学法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教师讲得多,学生跟得少。学生被动地接受死知识,由于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很难有效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和质量,问题正是那块敲门砖,是开启学生语文学科智慧的金钥匙。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会不断提升,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展开深入思考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答案是“终点线”,问题是“起跑线”,解决问题则是加速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凝结的语文思维和方法才是学生最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是开发和发展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关键。
解决问题是以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起跑线”,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铺展课堂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基于教学内容营造真实情境,这种情境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新的教学内容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搭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平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开展有效的合作,在思考、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困惑,得到最终答案。
二、“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基本流程
让“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在“小学语文”中的“助跑器”,为了引导学生成功地跑完解决问题的“赛道”,必须为学生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流程,让学生在“助跑器”的推动下高水平地完成学习过程。“解决问题”就是以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以教学的主题和内容为依托设计真实情境,有机结合所要教学的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辅之以小组合作模式,引导学生走进、分析、思考、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整个教学活动始终以问题为中心,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完成学习过程,從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应遵循如下步骤:
以教学主题和内容为导向提出问题;
按照不同问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各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质疑和评价。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举一反三,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其中,将学生按照不同问题划分为小组,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由每一个小组负责一到两个问题,既不会额外增加学生负担,也能保障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全程参与。
三、“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探索
(一)提出问题,为解决问题做好前导
如前所述,“问题”是“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核心,那么,“问题”从何而来,怎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是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回答好的几个“问题”。具体而言,问题的设计和拟定必须紧密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不能天马行空,也不能走马观花。问题提出的角度可以是多样的,出题点可以是丰富的,但是在激发学生的质疑和调动答题积极性方面必须保持高效。比如,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古诗词采用的是古文文体,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与学生有着巨大的“代沟”。但是,如果能够在古诗词教学中用好“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则能带领学生遨游古诗词描绘的丰富意境,真正“走近”和“走进”古诗词。
针对古诗词的问题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从诗词题目“挖”问题;从诗词字眼“抠”问题;从诗词语言“审”问题;从诗词画面“描”问题;从诗词意境“引”问题;从作者情感“悟”问题。
比如,《望天门山》是诗仙李白的名作,在开课之前,笔者预先设计了作业,引导同学温习这首名作,并调查诗人李白生平背景等资料。笔者针对《望天门山》设计问题,以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改善,问题如下:
1.题目“望天门山”说的是什么?你怎样理解这个题目?
2.讲一下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这首诗的境况。
3.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诗中有几个动词?向你传递了什么感受?
5.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提示,借景抒情)
6.边听诗歌音乐,边想象画面,你能背诵出来吗?
(二)分配问题,划分学习小组
正常情况下,针对某一教学主题或内容提出的问题不止一个,而针对多个问题,如果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去思考和解决,既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也难以确保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针对整个教学需要而设计的,这时可以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权利,由学生发表观点,选择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然后教师再依据问题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按照一个问题对应一个小组的原则重新组织学生。按照问题划分小组时,应保证每组人数基本相等,各小组学生的综合学业水平大体相当,防止有的小组学业水平差,无能力解决相应问题,而有的小组学业水平高,解决问题很轻松的现象出现。每个小组设立组长、书记员、发言人、纪律员,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各司其职,专业分工,齐心协力解决问题,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游离于小组之外。
比如,在《望天门山》教学中,教师制定好以上问题后,安排学生熟悉这些问题并发表看法,要求每个学生按照对问题感兴趣的程度对问题进行排序,然后按照排位第一的问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这样,上述6个问题都能对应一个解决小组,从而使教学过程正式进入到解决问题的环节。
(三)解决问题,发挥解决问题的功效
在分配好解决问题的小组后,不同的问题对应不同的“解决”小组,每个小组有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纪律员,通过这种明确的分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力量。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各个“问题”小组深入分析各自问题的特点,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要点和步骤,当然,教师应加强全过程的巡视,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应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比如: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积极性;必要时给予学生指导并通过解决问题掌握学习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样以《望天门山》教学为例,针对笔者设计的上述问题,各“问题”小组都给出了精彩的答案。
比如针对问题1:
师:同学们,题目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生:站在天门山上看风景。
师:结合一下诗文看看,尤其是最后两句,确定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诗人看天门山,并且由远及近地看。
师:回答得很对,联系诗文内容,这首诗写的是看天门山。
针对问题3:
师:同学们声音都很洪亮,读得也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想想,诗眼是哪个字?
生:这首诗就是在写“望天门山”。
师:具体是围绕哪个字写的呢?
生:“望”字,整首诗就是在写诗人望到的风景。
师:说得非常对,整首诗四句话都是在写一个“望”字,“望”统领全诗,贯穿全诗,全诗写的就是由远及近看到的天门山的景象。
针对问题5:
师:诗歌要反复品读,要仔细回味,请同学们再朗诵几遍诗文,除了韵律和节奏外,还要仔细体会一下诗歌的感情,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诗人表达的感情融进了他的文字里面。在青山碧水映衬下,在孤帆红日烘托下,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生:一种喜悦的心情。
师:是啊。李白天性洒脱不羁,自由开朗,无拘无束,流连于这样的美景中,内心喜悦是肯定的。但除了喜悦之外,诗人是不是还有一种兴奋之感,如果你们处在如此美景中,会不会也有一种兴奋之感呢?
生:会,内心也会洋溢一种兴奋之情。
师:祖国的山河多么娇美,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保护环境,这样我们就可以每天看到这样的美景,享受美丽的心情了。
(四)总结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成果
通过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教师必然能够抓住学生知识点和学科能力上的诸多问题和缺陷,对这些问题和缺陷进行细致的分析、评价和总结,是巩固解决问题成果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就解决问题的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强化对内容的理解,加快语文能力的形成。教师应预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指导他们尽量自己总结和提炼问题。在学生完成总结后,教师再进行更深入和专业的总结性评价,概括归纳所教授的知识点,并提出一些学习方法和建议,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举一反三”是一项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其意就是说语文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够通过一首诗的学习鉴赏题材和内容接近的诗歌。基于此,学生解决完问题后,教师预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他们自己总结反思问题,在此基础上拓展问题的宽度,加强学习效果,巩固问题解决的成果。在《望天门山》教学快结束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總结:刚才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我们从这首诗的学习中学到了一些方法,比如求解诗题,了解诗人,抓住诗眼,明晰诗意,吟诵诗歌,品味情感,想象画面,感悟意境,反复吟诵,咀嚼回味。同学们在今后古诗词的学习中可以沿用这些方法,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牢记于心。现在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去回味学习李白的另一首写景古诗《望庐山瀑布》,下一节课时谈一谈你们的新的见解和感悟。
四、结语
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生命线,对传统教学法进行质疑和挑战本身就是一项创新之举,问题导向的教学法是在这种理念下提出的一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从语文教学实践而言,“解决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是教师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必须重视的教学活动。“解决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帮助学生在点滴知识的积累中成长和进步,成为语文知识探究的主人和主体。“解决问题”就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助跑器,能够让学生有效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并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更有效地习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当然,由于笔者教学经验的不足和对问题导向教学法研究还不够深入,该方法的应用仍然存在缺陷,并非毫无瑕疵,让“解决问题”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这正是未来为学生升级语文学习“助跑器”所要深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梅. 诵名著,写作文——让名著成为小学生起步作文的“助跑器”[J]. 课外语文,2018(8).
[2]邰雨春. 合作学习与人生语文的构建——让阅读成为学生成长助跑器[J]. 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4(9).
[3]丁达兵. 创设问题情境,打造高效课堂——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中),2013(11).
[4]孙才宝. 有效提问生成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微[J]. 学苑教育,2012(18).
[5]马凤英. 《高效课堂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J]. 文理导航(下旬),2014(6).
[6]孙世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0).
[7]黄昌福. 新课改下乡镇小学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时代教育,2013(12).
作者简介:张德平,女,1982年生,江苏徐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江苏省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阅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