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润
摘 要:在这个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得到了学校师生、家长的一致肯定,有关《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新策略也成为了重点研究的课题。德育教育、家庭美德教育、思想健康教育等成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素,本文将重点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家庭美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家庭美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0-0027-02
【Abstract】In this era of carrying out quality education,the importance of the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ourse has been unanimously affirmed by school teachers,students,and parents. The new strategy of teaching reform on "Ethics and Rule of Law" has also become a key research topic. Moral education,family virtue education,and ide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have become elements of the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necessity of permeating family virtue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its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Teaching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Family virtue education
《道德與法治》课程对于渐渐步入青春期和叛逆期的青少年而言,具有促进他们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家庭美德教育如今已经成为了该课程中不可分割的分支,目的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与氛围,让他们在家庭美德的熏陶下健全性格,完善人格,提升品格。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家庭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1)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我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便奉行尊老爱幼、和谐互助、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等美德,古时夫妻、老幼、师者与学生之间还存在特定的礼仪,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礼仪和美德渐渐被遗忘。当代青少年成长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接触的东西更加超前,对于传统美德与文化却知之甚少,如果《道德与法治》课堂不能肩负起这项责任,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恐有失传之忧。借助课程教育这个平台以及渗透家庭美德教育的契机,能够在传承优秀思想的同时,帮助当代青少年树立起更强的民族意识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
(2)消除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处于网络时代中,初中生能够轻易的获取到网络中的信息,难免会被不良社会风气所沾染。特别是在短视频流行的近几年,内容毫无“营养”的低俗视频横行,学生们争相模仿,盲目崇拜,张口即是网络流行语,而这其中有许多是带有负面引导性的信息,使难辨对错的初中生渐渐改变了行为模式和思想,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而家庭美德教育将进一步加大对学生思想、行为的纠正和监督力度,消除不良社会风气及网络信息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这对当代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而言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培养学生优良习惯
当代青少年受到家庭教育、父母宠溺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比如与长辈说话时毫无礼貌,见到长辈不打招呼,吃饭时将自己喜欢吃的放在自己旁边,做事任性,而部分家长的错误教育方法更是会助长这种习惯,长此以往,必定会对学生的成长与终身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借助家庭美德教育,则能够一点一滴的改变学生行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哪些日常行为是错误的,应该及时改正,重拾家庭美德。
2.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中渗透家庭美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1)合作讨论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初中生对待《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态度有待扭转,他们中的许多都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重要,自己不需要听大道理,只需要背诵理论应付考试即可。其实,学生存在这样的思想与教师平日里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口述讲解理论的确凸显不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价值,只有将课本中看似空洞的内容生活化,贴近学生的日常,并且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够真正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达到实际的教育作用。
合作讨论法能够初步帮助达成这一目标。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的“我知我家”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承担起在家庭中应负的责任,教师可以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家中,父母都会为我们做什么?学生们陷入热烈的讨论中,纷纷说明父母会将自己的房间收拾整齐,为自己做好饭菜甚至端至跟前。为自己准备好零花钱,在生日时给自己买生日礼物,天气转凉时为自己添衣。在自己生病时,父母会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甚至放下手头的工作,完全为自己服务……诸如此类的讨论滔滔不绝,在会议和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而接下来,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你们为父母做过什么?课堂讨论戛然而止,仅有少数学生能够说出寥寥几句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与刚刚的讨论形成鲜明对比,学生顿时陷入了沉思。很明显,在家庭中,自己成为了享受他人关爱的一方,却没有付出,一味的享受,甚至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抓住这个时机,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在家庭中也有责任和义务需要承担,应该多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后更是要时刻将父母如今对自己的爱牢记心间,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用这样的讨论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