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小伟
摘 要: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所以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先丰富学生的教学体验,强化学生的直觀感受,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主探索和分析。为此,教师可以分类体验为基础,采取有效的物理教学策略。本文以“压强”教学为例,对基于分类体验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分类体验;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52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着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精神。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增加学生的教学体验,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分类体验作为基础,彰显活动参与和个人体验的特征,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以此获得个人体验,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交流沟通,将自己的体验分享给他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一、对分类体验的认识
所谓分类体验,就是以体验性学习为基础,将学生的教学体验分成多个类型。而体验性学习,就是由学生亲身经历,通过实践参与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探究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挖掘问题,并且获得丰富的经验,最后总结道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与认识客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物理教学则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注意,从而形成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先进行亲身体验,然后逐渐形成经验和认知。根据具体的分类体验,分析可知其具有亲历性、缄默性、个体性、操作性、娱乐性的特点。所谓亲历性,就是亲身经历,通过自己的体验经历获得经验和知识。例如,将两只手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然后再放入温水中,感受两只手不同的变化,进而获得不同的结论。所谓缄默性,就是指体验伴随着丰富的情感、知觉、思想等活动,具有抽象、直观、非理性的特点[1]。所以,体验所得的感受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形容,即具有缄默性。所谓个体性,就是通过自己的意愿去体验,根据自己的思想、价值观、经验等去分析、感受和构建,进而获得独特的理解和感悟。由于个体经历不同,所以即使体验的物理经历相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结论或感悟。例如,一些人觉得70℃的水很烫,一些人觉得70℃的水只是有一些热。这是个人的感官体验,彼此之间的感觉有所不同。所谓操作性,就是亲身经历、亲手操作,通过实践获得结论和体验。所谓娱乐性,就是说体验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获得情感的过程,而情感与个人感受有关。如果没有真切的感受,就无法产生情感,难以存留在记忆中。所以,学生亲自操作物理实验,既可以满足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也可以带领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进而使学生产生愉快、趣味的感受。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一)了解学生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正在发育,思维能力在不断增强,抽象思维逐渐形成。在学生的青少年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体,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思想比较独立。以此为基础,教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培育方式,明确学生当前的学习态度,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大部分初中生已经进入了身心发展的阶段,学习态度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如果不好好引导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情绪[2]。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分类体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
(二)培养学生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的竞争愈加激烈,学生要储备丰富的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优秀的能力素养,这样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应用的能力等等。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来探究问题,进而获得直观的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光的反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我们可以看见电灯?”此时,学生可以抬头观看教室中的电灯,然后回答:“因为电灯会发光,所以看得见。”教师随之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人不会发光,却也可以看得见?”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彼此以及观看周围事物进行深入探究,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提问、探索等能力。尤其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通过体验、感悟的方式来探索问题,进而得到答案。
(三)渗透德育内容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科的作用,不仅要强化学生各项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在现代教育中,德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物理学科也不例外。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就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鼓励学生[3]。教师也可以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体验教学重视实践和体验,教师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渗透辩证思想和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物理知识,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和体验物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