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珠
在市场上,武隆区凤来乡出产的凤来谷品牌大米售价较高,但仍然很抢手。因为这个品牌的大米,不仅产自高山地区,而且还是用“稻鱼共生”模式种出来的绿色有机米。
近年来,武隆区坚持绿色兴农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目前,该区是我市唯一同时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区县,并获评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高山农业,生态效益助品牌打造
武隆區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武隆区推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生态资源和发展资源高效联通,加快构建具有武隆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努力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
近年来,武隆区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构建了高山蔬菜、高山茶叶和特色水果、中药材、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特色粮油、特色经济林等组成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走进武隆区桐梓镇桐梓村龙家坡组的茶山,梯田式茶园错落有致,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
桐梓镇平均海拔达到了1200米,土壤、空气、水都没有被污染,而且因为气温较低,病虫害校轻。因此,桐梓镇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茶叶,已建成高山茶产业园8000亩,现有蜀桐、雪锦、雪鹰红等品牌,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除了发展高山茶叶,桐梓镇还鼓励农户流转土地入股农业公司,发展起了“1+1+N”乡村产业,即一个茶产业园,一个笋产业园,N个高效农业产业。
桐梓镇的“1+1+N”乡村产业,只是武隆区发展高山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隆区“一环两园”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做优做强了“仙女红茶”“土坎苕粉”等特色品牌,武隆脆桃、武隆猪腰枣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综合种养,农业也要低碳生产
除了发展高山特色农业产业,武隆区还围绕“种养加一体、农文旅融合”的思路,大力发展综合种养模式。
在武隆区,凤来乡的“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远近闻名。
自2016年起,凤来乡便借助当地的资源优势,把“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作为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并选择了耐氧性好、食性杂、养殖技术要求不高且市场上受欢迎的鲫鱼品种开始试点发展。
“稻鱼共生”,就是在种植水稻的田里开挖鱼沟、鱼溜,饲养鱼类等水生动物。稻田里养鱼,不仅能吃掉水稻田里的杂草、浮游生物、害虫等,大大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量,还能帮助稻田松土,促进水稻生长。同时,鱼儿的粪便也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
据了解,每亩稻田可投放鲫鱼苗约300尾,在3个月的饲养期,不投放任何饲料。每亩稻田靠养鱼这一项,就可增收上千元。
如今“稻鱼共生”技术在凤来乡得到广泛运用,在凤来乡,还有千亩“稻鳅共生”有机种养基地,每到水稻收割时节,水稻残叶、碎稻谷、虫子便成为了泥鳅的大餐,而泥鳅的粪便又成了水稻生长的肥料,种养全过程绿色无污染。
除了“稻鱼共生”,武隆区还在“鱼菜共生”种养模式上进行了探索。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培栽培系统,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成分被微生物转化成无机盐后,可以直接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
武隆区大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就是运用“鱼菜共生”模式,对养殖池塘的氮、磷进行吸收,再将水排入安装了增氧机的生态池,进行增氧分解有机物,生态池可种植菖蒲、鸢尾等水生植物,实现污染减排。
“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既有了生态效益又让村民们鼓足了腰包。
守护耕地,保障粮食产量质量
为提升耕地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武隆区按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正积极开展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和农用地耕地土壤安全利用工作。
近年来,武隆在相关区域狠抓种植结构调整、专用品种推广、优化及配方施肥、土壤改良等耕地土壤安全利用技术措施,截至去年,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5%,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
筏子村位于武隆区火炉镇东南部,土壤贫瘠、石漠化严重。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筏子村大力发展脆桃及蜜李产业。村民们放弃了传统的粗放种植模式,脆桃快繁技术、反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采果与分级等先进适用的技术在全村得到推广应用,大批村民通过种植脆桃实现了增收致富。
在武隆区庙垭乡,近年来利用社区教育学校和农民田间学校大力推广绿肥种植还田技术,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气、热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从而保障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据悉,绿肥种植还田技术就是利用冬闲田进行绿肥与粮食作物轮作或间作,通过将绿肥翻压还田,使土壤地力得到维持和提高的技术,不但做到了变垃圾为宝,保护了环境,同时提升了土壤的肥力和地力。
据武隆区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介绍,通过绿肥种植还田技术翻压2000公斤鲜草,可使小麦每亩增产20-30公斤、玉米每亩增产50-70公斤。
据介绍,武隆区接下来将大力发展山上、水中、林下经济,探索发展“林禽”“林药”“林菜”“林菌”综合种养模式,打造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绿色发展生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