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项目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021-09-23 18:27高虹
幸福家庭 2021年9期
关键词:意识幼儿活动

高虹

幼儿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行为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获得社會性特征的重要阶段。在幼儿社会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未来适应社会、后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以自主探索实践为理念的项目活动中,幼儿能获得真正合作学习的机会。因此,在项目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幼儿通过合作过程尝试合作方法、学会合作技能、享受合作成功,从而提高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项目教学重要的特征是让幼儿获得在一段持续的时间内仔细观察和探究有意义题目的经历。在项目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对任务的不同兴趣,选择自己想要探究的内容,并在探究中与相同选择的幼儿合作学习获得切身体验,让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在合作中为集体的探索作出贡献,获得成功和满足。因此,在项目活动中,幼儿能获得真正合作学习的机会,也会在合作中很自然地增强协调合作的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社会性发展。

一、解读影响因素,认识合作学习基点

(一)家庭环境带来的幼儿合作意识和技能缺失

目前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合作机会,家长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的意识也相对薄弱,导致幼儿缺乏合作意识和技巧。主要表现为不善倾听和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协商解决;缺乏群体精神和责任意识,不能很好地分工合作。

(二)教师对幼儿合作学习的关注流于形式

大部分教师了解合作学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但由于理解较浅层,操作中仅追求形式,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材料和场地的适宜性,没有发挥出合作的作用。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对合作目的的思考、对幼儿的合作缺乏要求、对出现的问题缺乏解决策略,从而影响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深入。

二、精选项目内容适宜的合作学习任务

项目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活动内容要具有明显的探究性和操作性,才能为幼儿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探索操作的内容要适宜幼儿的能力水平且需要合作,才能引起幼儿合作探索的兴趣。

我们以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为出发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针对性地设计项目活动。如在中班“弟弟妹妹来做客”项目活动中,该项目来源于秋游拼车,跨年龄段的车上友谊让孩子们津津乐道。中班教师及时抓住了幼儿的兴趣,和幼儿一起讨论生成了邀请幼儿园的朋友来做客的项目。为了让联谊活动更有意义,中班幼儿作为一个整体,合作完成了很多内容,他们一起讨论了邀请谁、邀请到哪里、怎么邀请、需要准备些什么等关键性的问题。针对有争议的问题,大家会采取投票的方式进行选择,如邀请的好朋友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还是小班的弟弟妹妹?通过投票最后决定邀请小班的弟弟妹妹来做客。幼儿合作商量了邀请活动的计划,安排了提供食物、布置环境、策划节目、邀请等环节。幼儿自主选择负责的“工作”,并一直处于合作讨论、分工操作的过程中。幼儿还会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如“弟弟妹妹会喜欢哪些食物”“桌椅怎么摆放更合适”“节目应如何衔接”“需要哪些道具”,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的方式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又如,在大班幼儿开展的“自购学习用品”项目活动中,幼儿要自行组队商讨、采购上小学需要的学习用品,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超市采购。在采购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物品找不到、钱款不够等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求助营业员、组内讨论表决等方式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幼儿解决问题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三、关注技巧习得,掌握合作学习方法

第一是学会倾听,倾听同伴对事物的理解,愿意倾听才能了解他人的观点,学会倾听才能比较不同,从而重组信息以实现相互认同;第二是学会询问,对自己不太明确、不太清楚的问题要主动提出疑问;第三是学会求助,在活动中主动求得同伴的帮助;第四是学会解释,让同伴明白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第五是学会感谢,让合作的情感氛围更加融洽。

此外,教师还要利用各种方式让幼儿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让幼儿学会倾听每个人的想法,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如在“弟弟妹妹来做客”项目活动中,幼儿会为准备什么食物招待弟弟妹妹而争论不休。教师则可以让每个幼儿进行“1分钟讲述”,说说自己推荐的食物和推荐的原因,最后所有幼儿进行投票。幼儿会在这些环节中看到个人思考的局限性,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对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四、科学组建小组,增加合作学习互动

合作小组的组成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在开展项目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因素,引导不同特质的幼儿组成小组,达到组内能力互补的目的,让幼儿在相对同等的水平上更好地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根据项目中不同的任务组建小组,引导对此任务有浓厚兴趣的幼儿组队探索,帮助幼儿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让幼儿能更好地合作学习。如在大班“快乐毕业自助餐”项目中,教师根据幼儿对自助餐的不同关注点,引导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如场地部、食材部、宣传部等,分别围绕场地规划和布置、食物选择和摆盘、来宾邀请和餐桌布置进行探索操作。教师引导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收集大家的建议和绘画计划图纸,并根据自己的分工内容进行粗分工和细分工。

场地部:“我们要把餐厅按选餐和进餐分开,要铺好餐垫,还要布置好看的气球。”由此分出了“布置组”和“自制餐垫组”。食材部:“我们需要漂亮的摆盘,还有食物介绍牌和指示牌。”由此分出了“摆盘组”和“自制标牌组”。宣传部:“想邀请的人有很多,利用邀请卡邀请他们吧。”由此分出了“邀请组”和“绘制邀请卡组”。这样任务小组式的合作学习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让活动开展得更有深度,幼儿的合作学习更加深入。

五、适当指导介入,落实合作学习成效

在项目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给予幼儿合作学习适当的指导介入,让幼儿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一)适宜的介入时机

幼儿在合作学习中出现无法解决的认知冲突或矛盾冲突时,需要教师及时地介入。教师要帮助幼儿梳理冲突点,让幼儿的合作更具针对性,确保合作的热情和效率。如在“我和兔子出去玩”项目活动中,幼儿分组给兔子搭建“游乐场”(草坪里的活动场地),活动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瓶子组”的空瓶被兔子碰倒,兔子从缺口逃了出去;“轮胎组”搭建高度不够,兔子跳了出去;“竹子组”用了席子,容易倒下来。孩子们不断调整,但效果并不明显,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出現了相互指责的现象。于是,教师及时介入了幼儿的讨论,引导各组幼儿发现问题并思考改进。在教师介入后,“瓶子组”通过加水增加瓶子的重量,“轮胎组”和“竹子组”通过两组合作用轮胎夹住竹席充当围栏,弥补了原本材料的搭建缺点,完成了任务。

(二)妥帖的介入方式

教师介入指导的方式要适宜,要避免指令式的方式,应以合作者、建议者的身份引导幼儿合作,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下引发团队的思维碰撞。如在大班项目活动“嘻嘻哈哈游艺会”中,幼儿以民间游戏为主题,统筹设计六一班级节日游艺活动。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在每个设计组制订好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后,可以自行邀请“试玩者”进行体验,而教师则可以“试玩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和每个“试玩者”一样交流感受,提出问题,供设计组修改。

(三)恰当的介入分寸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教师要让幼儿明确合作要求,便于幼儿理解和操作,但讲解的内容要适当,内容太少会导致幼儿不清楚合作要求,内容太多会限制幼儿合作的自主性。因此,在项目活动前期,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制订计划的形式明确活动要求。如在中班项目“挖水池(玩沙)”活动中,幼儿自行组队分成三组。在“开工”之初,他们进行了激烈讨论,对水池进行了充分的想象,但却没有过多地涉及操作中的问题。因此,教师提出让各小组围绕“挖水池”制订小组计划,让幼儿想想需要规划的内容。三个小组的幼儿各抒己见,讨论出需要事先规划水池造型、确定用什么工具挖、怎么分工等内容,并在讨论的基础上以绘画形式把小组意见记录了下来。于是在小组制订好计划之后,每一位幼儿都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无须教师逐步讲解,幼儿也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提高了合作学习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重视活动成果的展示,让幼儿能感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体会到与他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活动成果的反馈还可以帮助教师反思幼儿合作学习的成效,帮助教师掌握幼儿合作学习的情况,促进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亦是如此。教师要在项目活动中,充分落实自主实践理念和小组探索形式,让幼儿在真正的合作学习中激发合作意识和兴趣,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合作品质,促使幼儿向真正的“合作者”迈进。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自筹课题“促进幼儿社会性自主发展的项目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B-b/2018/02/161。)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虎阜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意识幼儿活动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