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晶心
1
“我就是想为抗疫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南师附中树人学校2019级28班学生滕倍铎说。
滕倍铎今年14岁,作为一名中学生,自南京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他就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在热河南路街道新和园社区、大桥公园“黄码”核酸检测点做服务工作。
因为来检测核酸的人流量很大,他的主要工作是维持检测点的秩序与引导工作,在秩序稳定后,也帮助采样人员进行信息登记。盛夏炎炎,这些工作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可是,滕倍铎觉得,自己的工作与医护人员的工作比起来,都不算什么。
一次,一名做检测工作的医生在忙碌中,将口罩一边的带子从耳朵上刮掉了下来,口罩悬在了一边,嘴巴和鼻子都暴露了出来。当时,滕倍铎正好站在她旁边,医生让他戴上防护手套,帮她把口罩重新戴好。天气很热,滕倍铎隔着手套都能感受到医生脸边散发出来的阵阵热气,她的脸也早被全身防护服捂得通红。
医生说:“大家都在等着我,我要赶紧回去继续检测。”滕倍铎听了非常感动。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四周,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还有志愿者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地忙碌着,大家都毫无怨言。滕倍铎心里升起一个愿望,希望自己可以为抗疫做更多的贡献。
在核酸检测点做志愿者工作的时候,他不时地听到排队的居民在议论如何申请“黄码”转“绿码”。
“黄码”转“绿码”,市民很着急,网民很关心,南京各部门都在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大家普遍知道的是,当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为黄码后,要向所在的社区报备,需要在一周内到指定地点进行三次核酸检测,然后再提交转码申请,进行复核,等待结果……提交申请的渠道有专用邮箱、12345热线、微信小程序等。
2021年7月27日以来,鼓楼区共收到申请转码的12345热线工单、电子邮件、微信小程序申请60000余件,工作量极其庞大。尽管如此,电子邮箱中还有近50%的工单存在各种问题,比如行程史缺失、核酸检测报告不全、未达隔离期限等,不仅影响了审批效率,而且退件处理也增加了申请人的办理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鼓楼区行政审批局用24小时在“鼓楼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微信小程序中增加了专门的“苏康码”转码申请模块,为符合现行转码政策的鼓楼区居民进行转码服务。
自7月31日上线后,通过小程序,鼓楼区居民的转码申请成功率从40%提高至了85%以上(审核不过的原因主要是隔离期未满和核酸检验期限不符合相关要求。例如在南京禄口机场乘飞机的乘客,必须隔离期满14天,且需出具第14天的核酸检测报告,阴性的方可转码)。
滕倍铎通过新闻发布会和“鼓楼微讯”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这个专门的转码小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他在现场听到有一些老人说仍然不清楚小程序的操作流程。不转码就无法乘坐公共交通,没法去菜场买菜,给生活带来很大困扰。滕倍铎想:“如果做一个‘可看可听的动画,一步一步介绍操作流程,这种形式直观、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应该可以帮助到老人们。”
2
滕倍铎在学校担任少先队大队宣传委员,经常制作视频、海报和PPT,所以对制作动画很熟悉,这也是他的一个业余爱好。他想,此时正好可以发挥所长。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家人一说,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为抗疫服务,任何创意都可以派上用场。利用午间休息,滕倍铎开始制作动画。动画中关于如何转码操作的对白文字取自官方说明,这点很重要,不可随意杜撰。滕倍铎将它们一句句摘取出来,用语音转换软件转换成语音,再投进动画,辅以卡通人物形象。这样,一则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时长两分多钟的动画就制作成功了,滕倍铎仅仅用了两小时时间。
“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只要对照操作就行了。”一遍遍检查、回放自己制作的动画,滕倍铎这样想。他将制作好的动画发给了“鼓楼微讯”公众号,希望能通过这个鼓楼居民熟悉的平台,助力居民更方便地转码。
8月3日,“鼓楼微讯”公众号将这则动画刊登了出來,南京市民大量转发。已经转码成功的市民都将这条信息转发给了有转码需要的朋友。
南京的疫情渐渐得到控制后,滕倍铎恢复了正常的暑假生活。每天完成相应的作业,预习新知识,也和同学交流学习和假期见闻,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就向老师请教。他还爱好唱歌、编程、航拍,以此调节自己的学习生活。每天早晨,他坚持跑步,每天跑个三公里左右,锻炼自己的身体。
在2020年初疫情防控期间,滕倍铎曾发起、组织树人学校2019级学子为江苏省人民医院捐赠防疫物资。对于自己所做的事,他说:“老师常常教育我们,在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要做一个有担当、有奉献精神的人,力所能及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所做的就是我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