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9-23 10:37周夏妮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服饰图案信息化

周夏妮

(私立华联学院,广东 广州510663)

一、前言

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课程与经济发展有些脱离的问题仍然存在,人才培养与实际使用相对脱节的情况没有根除,特别是在疫情环境下,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奋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我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团队,在“互联网+”疫情时期下对《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闭环一体化设计,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过程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课程考核强调服饰图案的设计与应用实践过程。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课程目标

根据学情分析,学生整体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情况如下:

1.知识基础,已掌握服装制作工艺、时装画技法、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能,初步具备设计并制作服装的能力。

2.认知能力,根据先序课程的学习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学生的整体认知和实践能力水平各有不同。其中根据已学知识,画图绘图及配色的能力及开展调研、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强,团队在线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较弱,从方案设计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偏低,但随着专业课程的系统、深入学习,对职业认知更加全面。

3.学习特点,伴随互联网长大的00后,眼界与思想更为开阔及活跃,喜欢新奇的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互联网+”时代下,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多渠道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广泛关注当前的流行趋势、时尚文化产业;明确学习意向及就业方向。

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们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深化产教融合,这不仅是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的正确路径,更是引导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课程团队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教学理念,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服饰图案造型的基本规律及设计方法;掌握服饰图案配色方法与工艺表现;提高艺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改革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立足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岗位群,落实学校铸魂育人工程要求,培养具有民族情怀、人文精神、国际视野的服饰图案创新型人才。

在知识方面,《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服饰图案设计美学、不同类型传统图案元素的特点;掌握服饰图案创作过程;掌握不同风格图案的工艺表达;掌握传统图案元素在不同风格服装上的应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帮助学生树立世界眼光。

在能力方面,掌握图案构成法则及图案设计基本原理知识、色彩设计知识;能按照要求创作出不同类型的图案;掌握传统元素图案设计与服装设计、饰品设计应用技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

在素质方面,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建设,对图案纹样的学习,养成务实、吃苦耐劳、具有细致、耐心的品质;养成及时完成工作任务的习惯,具有信用意识、敬业意识、效率意识;能够把握问题的关键,利用有效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与方案,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工匠精神,养成严谨、专注的职业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程内容的改革

(一)“层进式+模块式+项目式”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

将课程内容按从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的模式分布,在每个层级内,将知识点分解成模块先进行单项训练,再在对应层级的项目里对各个分解能力进行整合,层级逐渐递进,项目难度逐渐提高。课程内容结合一个企业项目:用中国传统图案元素进行设计并制作成品,贯穿所有知识内容。

(二)信息化教学拓展了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信息化表现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表现图

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基础教学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在课程中学生的课前预习、课程考勤、课后作业等教学情况,都可以依托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对于教学情况把握更为全面精确。教学过程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最大化发挥现有网络资源的价值,借助网络云博物馆、网络课程平台、学校教学资源库,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课程结构化,素材碎片化以及信息化学习内容重构,拓展了视野与提高了对学习图案设计与应用的探索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教学实施方面

辩证看待学生作品,项目制的引入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对服饰图案设计有直观的体会和认识。教学过程以项目制进行和要求,但学生初次课程作品从设计到制作都难以真正达到企业要求,因为企业的规模、风格、种类多种,项目制教学要一步到位让学生初次作品就达到企业产品要求不太现实。但达不到要求不等于失去项目制教学的意义,项目制教学方式仍然能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的氛围,感受到市场产品的风格、质量,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并且在后期多次训练过程中,可逐渐达到企业要求。对一些设计风格适应公司要求,基础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组成精选设计团队,进一步和企业进行项目对接。

另外,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要以占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度量,制定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同时给优秀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和指导,提供专业上升空间。在作业方式上,可以适当提高对优秀学生的作业要求,适当降低对后进学生的作业要求,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模式上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学院已经全面推行信息化教学,特别是疫情期间,使用职教云、腾讯课堂等教学平台对基础教学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前学习、课中讨论、课后作业提交与评价”等教学过程都统一在职教云实行线上管理(如图2所示)。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利用周边现有资源,借助FDC信息化面料图书馆,给学生实行信息化手段教育。采用任务驱动、翻转课堂和基于问题的教学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体现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高阶性。

图2 职教线上管理

通过优化教学资源,保证实现教学过程的可行性。

1.学校可视化教学资源库上传云平台助力云实训。学生通过浏览器登入云平台即可完成在线实训。

2.借助云故宫博物馆及各省云博物馆。“身临其境”感受无数文化与艺术的瑰宝。

3.虚拟仿真练习增加体验感,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4.借力精品课程共享平台:职教云、慕课等平台拓展知识面。

5.各类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抖音APP、清代皇帝服饰APP及故宫博物馆APP等,通过与平台互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6.结构化团队,保障教学实施。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合理,一位高级职称、一位中级职称,两位著名服装企业设计总监担任企业导师,保障了教学实施。

五、强调过程考核的教学评价

为了更客观地体现对教师教学工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教学考核评价改革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教师教学工作方面评价,注重课程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在讲解服饰图案的设计与应用时,教师将培养热爱传统文化思想有机融入图案设计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文化自信;教师教学评估方面,注重学生课堂的技能操作与课外的知识拓展巩固训练;教学过程中以引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改革中,强调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作品除了“生生互评”之外,采取由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评价;重点对学习的态度,对课堂练习及参与图案设计的项目完成效果进行综合考核。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六、结语

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工作、生活、交流、思维方式等都带来了巨大改变。“互联网+”正以其自身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点和平等、共享的互联网思维重塑着高校课堂教学的结构形态。“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不仅仅是对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对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深层次的影响。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环节,课程改革理应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不断被丰富,如此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是迫切和必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以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手段、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

猜你喜欢
服饰图案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动物“闯”入服饰界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