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手术室护士应用抗生素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预防性治疗的效果

2021-09-23 09:07孟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5期
关键词:预防性耐药性抗生素

孟娜

术后伤口感染是手术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临床统计,术后伤口感染占院内感染第二位,在切口清洁及敷药过程中极易发生感染事件。多项研究表示于术前2 h 内给予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发生术后感染,通过此预防方式可提高围术期患者血药浓度,灭杀手术过程中遇到的病菌及细菌[1]。但有报道称[2],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会提高耐药率,仍出现术后感染且难以恢复,延长住院治疗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影响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本文将本院于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90 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围手术期实施抗生素预防性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90 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5 例。试验组患者中年龄最大66 岁,最小23 岁,平均年龄(40.67±8.96)岁。参照组患者年龄最大67 岁,最小24 岁,平均年龄(41.54±8.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患者及家属确认后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上交至伦理委员会后获批。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具体措施:先对患者病情及手术过程采取可行性评估,准备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类药物,于术前2 h 内对患者实施半剂量抗生素药物,剩余半剂量于术中或术后应用。术后次日开始给予全剂量抗生素,连续实施5~7 d,剂量及用法需遵医嘱用药,一般常用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及头孢类等抗生素。参照组患者围术期不应用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抗生素药物选择及耐药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 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抗生素药物选择及耐药情况比较 试验组出现1 例术后感染,为阴性凝固酶葡萄球菌感染,实施头孢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抗生素耐药发生率为2.22%(1/45)。参照组出现9 例术后感染,其中大肠埃希菌感染3 例,实施喹诺酮类抗生素;铜绿假单孢菌感染1 例,实施氨曲南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 例,阴性凝固酶葡萄球菌感染4 例,实施头孢抗生素,其中5 例产生耐药性,抗生素耐药发生率为11.11%(5/45)。两组患者抗生素耐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571,P=0.0910>0.05)。由于数据感染样本较少,无法统计病菌耐药性,故无法证实使用抗生素对预防性治疗耐药性产生影响。

3 讨论

抗生素是在临床应用较广泛的药物种类之一,预防感染是其主要作用,临床手术将其用于预防切口感染,实际效果确切,普遍被医生与绝大多数患者所认可[3]。妇科手术种类较多,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宫颈锥切术、上环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及子宫脱垂悬吊术等,多为外科手术。医院手术较频繁,其手术操作不当及抗生素应用不合理致使耐药细菌不断传播于患者之间,部分患者针对药物的抵抗力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其机体免疫力也会受影响,造成抗生素的预防效果不佳,对整体手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4]。故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方面尤为重要。无论是在术中及术后,即便清洁和消毒工作再严格,也无法保证围术期手术切口附着少量外部细菌,未及时发现导致细菌大量繁殖而引发伤口感染,在术毕缝合切口时清理不当会污染伤口,特别是穿孔类手术,因其伤口较特殊,感染率>20%[5]。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抗生素在围手术期预防性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要考虑到用药安全、耐药性以及医疗费用等方面,为避免发生过度医疗引起纠纷,应依据合理且科学的方式给予应对[6]。经研究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掌握抗生素应用范围。针对Ⅰ类手术切口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应用抗生素,如果有感染预兆或创面较大时再实施抗生素。②预防性抗生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应用,根据手术所需时间、手术难度及切口位置等因素考虑在何时应用抗生素效果最佳,对术中及术后抗感染结果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应在术前1~2 d 应用预防性抗生素,但已被多项研究证实此方式不仅无法降低伤口的感染风险,反而受术者机体内菌群失衡,进而产生耐药菌,提高感染风险[7]。本文研究主张在术前2 h 内应用抗生素,其血药浓度足以抑制手术过程中入侵伤口的细菌及病菌。若手术时间>3 h,则已经超过了抗生素的半衰期,需加用抗生素。如果于术后开展抗生素治疗,则细菌早已入侵组织开始分裂繁殖,会增强其致病能力,原定剂量的抗生素已无法产生灭菌作用导致抗感染失败。③在选择抗生素时确保其科学性及合理性,尽可能应用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减少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避免菌群失调。④要足量应用抗生素,且手术过程尽量不要频繁更换,保持术后应用3~4 d,方可达到良好的抗感染效果。对于作用不明显的抗生素则最长使用时间为5 d,若效果仍未达到预期则需更换抗生素,延长抗生素应用时间无法获得更好的效果[8]。⑤用药原则要遵守阶梯性,开始不能直接应用高效以及新型的抗生素,对于联用也要慎重考虑。在应用头孢菌素类加甲硝唑类二联用药时要对患者进行皮试,且抗生素联合应用要符合卫健委制定的相关原则。但单独选用头孢类药物,针对厌氧菌存在一定的潜在感染风险,要应用甲硝唑联合头孢菌素类,针对抗生素联合用药的预防性治疗效果要予以深度观察[9]。细菌的耐药性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需要注意,主要切口感染涵盖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5 种细菌,其耐药性与菌株种类、抗生素种类、应用时间及用量关系密切[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5.69±1.27)d 短于参照组的(8.47±2.06)d,治疗费用(6247.3±1213.5)元低于参照组的(7629.1±1574.8)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抗生素耐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数据感染样本较少,无法统计病菌耐药性,故无法证实使用抗生素对预防性治疗耐药性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抗生素可有效缩短预后周期,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对耐药性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预防性耐药性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