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管理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2021-09-23 03:32:10王小兰周海燕
关键词:品管圈输液成功率

王小兰, 马 迪, 周海燕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长海医院 门诊部,上海,200081)

静脉输液是住院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也是护理人员的基本护理操作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静脉留置针被临床广泛应用,其具有操作简便、保障静脉通道流畅、固定方便和血管损伤较小等优点[1]。但是中老年患者多数合并基础疾病,其静脉多且细小,血管弹性差,给护士操作静脉留置针穿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品管圈活动管理是通过将工作相同或互补的护理人员组成小组,由团队共同努力制订解决方案并实施,从而改善整体护理效果[2-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活动管理对高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门诊部经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57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286)和观察组(n=286)。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纳入标准:① 年龄≥65岁且具备行静脉输液条件;② 能够正常交流;③ 积极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合并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② 合并活动性肝炎;③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 临床资料不完整。两组间年龄、性别和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静脉输液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主要护理内容为疾病宣教、留置针护理和保护、治疗方法,以及不良反应护理等。按照“三查七对”进行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于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

1.2.2 品管圈活动管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

1.2.2.1 组建品管圈活动管理小组 由内科或外科等护理经验丰富的10名护士组成小组,其中包括主管护师3名和护师7名。选取1名主管护师作为品管圈活动管理小组组长,负责指导和统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所有小组成员定期组织品管圈活动知识培训、静脉留置针使用和护理培训。并且于培训完成后进行笔试和操作考试。

1.2.2.2 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 于实施前开展主题讨论会议,所有成员积极发言,共同头脑风暴,尽情表达和阐述观点,针对静脉留置针相关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由小组组长进行总结。以“提高高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主题,由小组成员针对静脉留置针护理现状、不良反应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1.2.2.3 制订品管圈活动管理内容并实施 根据小组成员最终敲定的活动主题,确定管理活动内容。① 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并应用于所有入组患者。② 小组成员针对老年患者的不同病情,结合自身临床静脉留置针穿刺经验,选择适当的穿刺位置,位置选择时遵循静脉较粗、活动少且弹性较好的原则。对于静脉穿刺难度较大的患者(皮肤肿胀和血管塌陷等),统一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进行操作。③ 穿刺完成后选用 3 M 透明敷料将留置针进行固定,并且使用导管冲洗器进行封管操作。④ 确定静脉留置针穿刺流程后,由组长进行排班。主管护师带护师,经验丰富的带经验相对较少的,对临床经验较少的护师进行科学且个性化的带教学习。⑤ 针对刺激性药物减慢输液速度,从而缓解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和压力。严格控制刺激性药物和高渗溶液的输液顺序。针对输液结束的患者,使用5~10 mL的0.9%氯化钠溶液冲洗导管,并采用 2 mL 肝素进行封管处理。⑥ 于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具体治疗方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于不配合的患者,与家属一起做好其沟通工作。对于出现烦躁且无法通过沟通进行稳定的患者采取约束措施后再实施穿刺。

1.3 观察指标

1.3.1 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静脉炎、感染、药物渗出、导管堵塞和脱管。

1.3.2 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针留置时间 统计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针留置时间。

1.3.2 小组成员素质 采用自制量表对小组成员的素质进行评估。从品管方式、发现问题、参与活动、团队协作和护理质量5个维度进行评分,每个维度得分 0~10 分,得分越高素质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0%(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2.2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33%(χ2=24.915,P<0.001)。观察组的置管平均留置时间为(4.86±0.35)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59±0.28)d(t=47.918,P<0.001)。

2.3 两组素质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品管方式、发现问题、参与活动、团队协作和护理质量5个维度素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素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具有便于紧急抢救、保护血管和减少反复穿刺等优点。但是由于静脉留置针相较于传统头皮针,其管径较粗,对患者血管要求较高,护理人员一次穿刺成功的难度较大[4]。因此,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对于改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是通过工作类型相近或互补的护理人员,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的协作性,共同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并且持续完善方案。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护理和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75%(60/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50/64,P<0.05),并且观察组置管的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与邓永敏等[5-6]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提示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能够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护理人员因临床操作不熟练、穿刺部位和角度不正确,以及固定和封管不规范等均会引起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7]。与此同时,通过品管圈活动管理,低年资护士增加了临床操作机会,使其对血管评估能力有所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穿刺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品管圈活动管理降低了感染、静脉炎、非计划性脱管和药物渗出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品管圈活动管理通过严谨的讨论和合理的实施计划,以此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8-9]。品管圈活动讨论过程中针对刺激性药物减慢输液速度,从而缓解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和压力;严格控制刺激性药物和高渗溶液的输液顺序;针对输液结束的患者,使用5~10 mL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管冲洗,并采用2 mL肝素进行封管处理。品管圈活动管理通过合理排班,主管护师带护师,实行一对一带教培训,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能力。并且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对当前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由组长进行总结并制订实施和改良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品管方式、发现问题、参与活动、团队协作和护理质量5个维度素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与杜稳重等[10]和冯爱东等[11]的研究结果均相同。品管圈活动管理旨在通过实施规范的流程和明确的指导,以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2-13]。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且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品管圈输液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当代水产(2022年6期)2022-06-29 01:12:02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
中学科技(2015年11期)2015-11-25 05:09:33
品管圈“转”起来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品管圈的魅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