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的影响

2021-09-23 03:32:04邓映莲黎柳章马少健徐栩婷郭婉玲
关键词:预见性心肌梗死急性

邓映莲, 黎柳章, 马少健, 徐栩婷, 郭婉玲

(东莞市长安医院 急诊科,广东 东莞,523850)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进而导致局部心肌组织因急性和持久性缺血发生坏死[1]。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胸骨后头痛、发热和白细胞水平持续升高,以及濒死感等。同时急性心肌梗死会对患者血管和心脏等多个器官或系统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死亡[2]。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为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抗休克治疗和吸氧治疗等,但是有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较大,预后较差[3]。因此,在治疗阶段对患者采取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应用广泛,并取得明显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 均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的诊断标准,且通过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② 发病至就诊时间小于12 h。排除标准:① 合并其他恶性病症;② 严重精神和意识障碍;③ 凝血功能障碍。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为(65.02±3.8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2~10 h,平均时间为(6.53±1.72)h。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56~74 岁,平均年龄为(65.14±3.0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11 h,平均发病时间为(6.81±1.80)h。两组间性别、年龄和发病至就诊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模式 将常规护理模式应用于对照组,结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患者主诉,对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做好心电图监测,如果存在异常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基础健康教育,嘱其卧床休息,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吸氧等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并进行用药指导。

1.2.2 预见性护理模式 将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具体内容如下。① 建立预见性护理小组。通过文献查阅和患者基础资料分析等,分析导致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心脏功能恢复不佳和负面情绪等,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② 心理护理。首先保障病房的整洁和舒适,对患者病情资料进行评估,深入了解其心理状态,疏导其不良情绪,强化其信心。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阶段了解其心理状态,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有效洞悉,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缓解其负面情绪。另外还需要引导家属和好友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满足患者日常护理需求,提高其康复期望水平。帮助患者掌握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聆听柔和音乐、读书和看电视等,缓解消极心理状态。③ 症状护理。确保相关急救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加强巡视,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如果存在强烈疼痛需要给予适量止痛药物,如果存在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及时上报主治医师。④ 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制订饮食方案,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嘱患者多食用新鲜果蔬。结合患者恢复情况进行适当锻炼,嘱患者多饮水,减少排便对心脏负荷的影响。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腹部按摩,若患者便秘严重可以使用开塞露等相关药物帮助其排便。⑤ 加强健康宣教。通过视频和PPT等形式为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和预后相关注意事项,提高其认知水平,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⑥ 并发症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提前做好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干预工作。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发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增加巡视次数,定时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有效处理。⑦ 组内成员需要定期组织相关讨论会议,探讨护理阶段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善并调整护理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

(2)使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满分为100分,≥80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3)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价表(GQOLI-74)[6]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情况,主要评估内容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各分数均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P<0.05)。见表1。

表1 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严重,病势凶险,发病风险较高,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护,可能会导致死亡。对患者治疗的关键为,尽早地促进闭塞冠状动脉开通,最大限度地减少梗死面积,对濒死心肌进行有效挽救,实现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但是多数死亡患者均死于院外,且大多发生在发病2 h之内。如果患者存在致死性心律失常则会引发死亡,但是因为就诊时间延迟,患者常会失去最佳救治时机,因此预后不佳[7-8]。所以在早期阶段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抓紧有效救护时间,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9]显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确切,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和并发症发生风险。这也说明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预见性护理主要指护理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护理程序展开工作,在全面判断、评估和分析的作用下,对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提前预测,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属于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P<0.05)。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究其原因在于,常规护理注重疾病因素,通过药物和机械辅助强化疗效,但是缺乏对其他因素的考虑。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并且建立专业和针对性强的护理小组,能够在实施护理干预前掌握导致MACE发生的风险因素,保证护理方案制订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另外保证病房环境的舒适整洁有助于帮助患者融入院内氛围,缓解其负面情绪。同时适当的心理干预也能够有效缓解疾病因素对患者造成的负面情绪,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降低病情对其的影响程度。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通过相关设备进行检查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为救治争取时间。饮食干预有助于改善病情,促进恢复,同时促进胃肠蠕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缓解患者的心脏负荷。通过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能够提高其对疾病和治疗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纠正一些固有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11-12]。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能够提前做好相关预防护理措施,实现对患者病情发展的有效抑制,促进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预防MACE的发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预见性心肌梗死急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 20:28:49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