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表现形式之一舞剧的教育功能

2021-09-22 14:37龚主
今古文创 2021年32期
关键词:舞剧教育

【摘要】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它是一种综合了舞蹈、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的舞台表演艺术。本文从舞剧《英雄儿女》欣赏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舞剧的教育功能,探究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对受众起到的作用。这个研究也为编剧、编导的舞剧创作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野,有利于其站在教育功能的角度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舞剧作品。

【关键词】 舞蹈功能;教育;舞剧;《英雄儿女》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072-02

舞蹈作为人类最早出现的艺术门类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以“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方式,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中发挥着作用。舞蹈来源于生活,人类从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中,获取审美体验、开启智慧大门和培育高尚道德的价值,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而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它是一種综合了舞蹈、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的舞台表演艺术。人们通过舞剧的求真、向善、尚美的本质特点,在思想上受到启发,并且将认识提高到一定高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在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重视全民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艺术更显出其独特的功能。

一、舞剧综述

舞剧《英雄儿女》以同名电影《英雄儿女》及巴金创作的小说《团圆》为蓝本,围绕着爱与信仰,通过舞蹈艺术独有的语汇和舞台独有的空间感,表现出广大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国土上的流血奋斗,并借助父子、父女、老战友之间的生死离别、劫后重逢来渲染气氛、解构舞剧故事,表现了革命事业的艰难历程。通过炮火连天、堡垒战壕等战场气氛的舞美、使舞剧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深蕴着亲情与道德力量。一曲《我的祖国》经过交响乐的重新演绎,融入舞剧中,更是激荡起一代人的心弦。舞剧《英雄儿女》讴歌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更是在此基础上升华了“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的崇高主题。

二、教育功能

(一)提升美的感受力

舞蹈既是审美的,又是愉情的。它通过肢体的展现、情感的表达,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美的同时,不断提高对于美的感受力,使自己的审美情操和审美意识得到不断提升。

当作品在舞台呈现时,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演员的人体自然结构和由演员美的人体所舞动出的美的动作和韵律,这是最直观的审美感觉。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说的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是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器官的作用而发生心灵感应的。一般来说,普通的观众欣赏新创作的舞蹈作品,多半是毫无思想准备的,直到大幕拉开,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才与作为审美客体的作品发生审美关系。根据人的生理机能,视听觉会迅速进行捕捉到逐个形象、舞美灯光、音乐节奏等,从而影响观众接下来认知人物身份、故事内容。这样的审美感觉随肢体的流动变化、音乐的韵律变化而带来美的享受。

舞剧《英雄儿女》的序《过江》作为整部舞剧的开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群积极向上的青年男女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向远处瞭望,而舞剧中的这一天正好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而后迅速急转直下,灯光全熄后过渡到朝鲜战争爆发,一大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他们身着统一的制服、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国旗的引领下带着必胜的信念向着朝鲜战场铿锵有力地走去。在这短短的序章时间里,无数的人物逐一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他们用自己的舞蹈肢体语言表现着自己的形象,比如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动作节奏十分明朗、清晰,动作力量感十足、整齐划一,手持长枪迈着有力的步伐;王成胸口佩戴红花,神情坚定;王芳手持手风琴站在哥哥身旁,充满希望的眼神。使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肢体语言和舞蹈形体语汇,感受到舞蹈美。

(二)培养向善的人格

蔡元培在《新青年》中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他认为,艺术教育在某些方面具有宗教的功能,对于人的道德具有约束力,对于人格的塑造起到辅助作用。蔡元培的美学思想直到今天还影响着舞蹈艺术家和舞蹈艺术教育者。如今,人们看到许多舞蹈作品依然具有思想道德的教化作用,而这种教化是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产生影响的。

舞剧《英雄儿女》第一幕《邂逅》,开场一群朝鲜女性踱着小碎步头顶篮子,在舞台上不断穿梭、逃亡,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她们十分惊恐但却又十分无助。志愿军战士们也在紧张着面对着即将爆发的战争,他们中很多人都很年轻,都是每个母亲的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但是在此时此刻,面对飞机大炮的轰鸣,他们却丝毫不胆怯。他们是一个个在战争环境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另一段则是整齐划一的一段女子朝鲜群舞,身着民族服装的朝鲜女性,胸前背着朝鲜鼓,手里拿着鼓棒,时而敲击,时而跳跃,跟随着节奏热烈激情地给志愿军们表演着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群舞。这是一种生命的舞动,在极端的战争背景之下,每一次整齐的律动、每一声响亮的敲击,都让人们深深感受到朝鲜人民对于生命的呐喊和对于生的希望。

舞剧中体现出来的至真至善至美,感染着受众,这些所带来的冲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对于培养向善的人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舞剧所呈现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舞蹈艺术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舞蹈家们在创作时总会融入自己的道德判断与评价,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美育中的组成部分,具有道德感化的功能和使命,促使人格向善发展。

(三)汇聚民族的向心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难有机会体验到已远离所处时代、所接触环境的事件,很多事情需要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再次展现在面前。而舞蹈作为其中之一的,能够让人们通过其独有的诠释,感受到从未感受过、从未体验过的事件。

舞剧《英雄儿女》中的第二幕《赞歌》,不仅是对王成个人英勇献身的赞歌,更是对在整个上甘岭战场上所有战士的赞歌。这场舞剧从描述战场烽烟,志愿军冲锋陷阵的男子群舞舞段到王成为了战役的胜利,情急之下,拉响爆破筒冲向敌营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个人舞段,整个章节是本场舞剧的第一个小高潮,亦是观赏者最易动容、最易产生审美高潮的章节。

虽然绝大部分观众生活在和平年代,并未亲身感受过朝鲜战场的残酷,但是相信观众从各种纪录片、日常学习中,能够体会到战争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这样的共情能力是人们所共有的。在这一章节中,观众能看到长达10分钟的男子群舞,是这样一群志愿军,他们在舞台上时而卧地、时而腾空,紧紧握住手中的枪,死盯着敌人所在的地方。在战壕里的战士,很多人已经体无完肤,脸上、身上已经伤痕累累,但是神情依然十分坚定,这不禁让观众动容,甚至潸然泪下。而男主王成的独舞片段,动作幅度、张力则更加大。在舞蹈动作上多用“快出”这种力量感的动作来展现人物一往无前的性格,而匍匐前進等拟像的动作,则是模仿真正的战争场景。在一段有力的技巧动作过后,最后登上战壕顶端,为了战役的胜利,拉响了身上捆绑的爆破筒,高喊出了生命最后的呐喊:“向我开炮!”

而第四幕《决胜》作为结束章,是志愿军最后的集结,也是最后的一场战役。无数的战士在国旗的挥舞下,扬起熊熊斗志,扛着武器,仿佛要与敌人做最后的殊死搏斗,无数的战士冲向敌营,又有无数的战士在轰鸣声中倒下,但是唯一不倒的是战士手中的旗帜。在一首激情昂扬的歌曲《我的祖国》中,舞剧迎来了结束前最后的温情片段,是哥哥王成“回来了”,他与妹妹在旗帜的挥舞下纵情地舞动,是梦境,更是精神的寄托、胜利的象征。最后全军集结在一起,重复着一段段激情的舞蹈动作,他们是一个个英雄的化身,也许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再也没能回来,牺牲在了异国他乡。受众在观看后,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性地认知角色人物性格、故事剧情。而是通过这些有血有肉的生命,融入自己的情感。通过作品情节的不断深入,也随着对人物有了更加充分地了解,舞蹈的整体走向也慢慢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的情绪也走向更加深层的理性加感性的共同融合认知的阶段,而这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等于三的跨越。

至此,舞剧已经将观众引向另一个世界,与那个世界的他们同悲欢、共休戚。已经与创造这些形象的编剧、编导“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并且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场舞剧仍然会如丝竹之乐般余音绕梁,在脑海中久久不能忘却。这些鲜活的人物群像,这一个个铮铮傲骨,让观众对作品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这已经不仅仅是处于表面的舞蹈美,而是一个舞剧的精神内核,舞剧《英雄儿女》传达的是一种中华儿女独有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结语

通过这台气势恢宏的舞剧,让观众能从新的角度出发,感受到从未感受到的历史事件,同时也能通过舞蹈形式之一的舞剧的完美呈现,从而立体地感受到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独有的教育功能。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志愿军遗骸回国。抗美援朝战争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的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的敌人。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

[2]吕艺生.舞蹈学导论(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3]夏薇.浅议舞蹈的基本功能[J].科学大众教师版,2012,(2).

[4]赵爽.艺术欣赏过程中情感体验的探讨[J].艺术科技,2013,(3).

[5]魏清丽.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

作者简介:

龚主,女,湖南长沙人,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猜你喜欢
舞剧教育
回眸,是为了下一次的启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冯双白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
从文学名著到舞剧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