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慧佩
【摘要】 学术界对现代汉语语法歧义现象的研究一直很关注,因为歧义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而歧义研究对于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复杂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力图用大量的实例对现代汉语语法歧义现象进行分析。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将语法歧义从句法平面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从语义平面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句法;语义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5-0105-02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研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赵元任先生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鼻祖。他最早关注歧义这一语言现象,在《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这篇文章中,首次对歧义做了定义,还对其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区分。语法歧义有很多的类型,依据三个平面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句法层面、语义层面和语用层面。本文着重从句法和语义层面进行论述,至于语用层面的歧义,因为本文在前两部分例证分析中大量使用语用层面理论,因此就不再单独分析语用层面,将其融入例子中。
一、句法平面因素造成的歧义
句法平面是三个平面理论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平面。其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句法平面,都是基于它得以延伸出其他平面理论。句法平面就是针对一个句子,弄清句子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句子的角色以及它同其他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结构层次。最终根据这个关系来明确句子的结构。本文将这个平面分为五个类型,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论证。
(一)结构层次相同而结构关系不相同
(1)你们领导必须这么做。(同位/定中)
(2)服务这种事情非常累。(同位/动宾)
(3)计算公式(定中/动宾)
(4)神经衰弱是病人的首要问题。(主谓/定中)
(5)这匹布长八尺。(主谓/动宾)
这个类型的歧义句一般是由两个不同的词语连接而成,带有这样歧义的句子结构层次是相同的,即划分句子层次时两种意义的划分相同,而往往结构关系却不相同。例如例(2)中的“服务这种事情”一词,既可以理解为同位关系,指的是“服务”这个事情,是名词;也可以理解为是动宾关系,“服务”为动词,去服务。究其原因,可以发现造成这种歧义的原因是现代汉语中的词往往具有多种词性,一个词可以身兼多职,只要在语义上通顺连贯,在句法上符合规则,那么把它放在特定的语境下,这个词就代表这个语境下该有的词性。
(二)结构层次不相同而结构关系相同
(6a)我们|两个一队。(主谓)
(6b)我们两个|一队。(主谓)
(7a)五个|大学的学生。(定中)
(7b)五个大学|的学生。(定中)
(8a)学生可在星期一|前去反映意见。(状中)
(8b)学生可在星期一前|去反映意见。(状中)
这个类型的歧义句一般由三个或者更多的词语组成,因此这样的歧义句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划分。但是即使层次不相同,结构类型却相同。如例(7)中,“五个大学的学生”有两种划分,一种是“五个学生”,另一种是“五个大学”,层次不同,但都是定中关系。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是由于组合的几个词中,一定有一个词的组合能力特别强,可以和多种词性的词组合,因此形成了歧义。另外,这种歧义的形成与读句子时的语音停顿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结构层次不相同,结构关系也不相同
1.因层次不同,关系为并列或定中的歧义句
(9a)老李和老王|的朋友。(定中)
(9b)老李|和老王的朋友。(并列)
2.因层次不同,关系为动宾或定中的歧义句
(10a)讨厌|吃鱼的猫。(动宾)
(10b)讨厌吃鱼|的猫。(定中)
3.因層次不同,关系为同位或并列的歧义句
(11a)优秀的画家|齐白石和徐悲鸿。(同位)
(11b)优秀的画家齐白石|和徐悲鸿。(并列)
4.因层次不同,有一个宾语或双宾语的歧义句
(12a)送|中国礼物。(单宾语)
(12b)送|中国|礼物。(双宾语)
5.因层次不同,关系为主谓或动宾的歧义句
(13a)相信小明的想法|有依据。(主谓)
(13b)相信|小明的想法有依据。(动宾)
6.因层次不同,关系为动宾或并列的歧义句
(14a)夸赞|小红处罚小李。(动宾)
(14b)夸赞小红|处罚小李。(并列)
(四)因兼类词造成的歧义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就是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即兼类词很多。因此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情况下会出现歧义。
(15)这篇新闻稿你给我看看。
(16)午饭不热了。
(17)我的自行车没有锁。
如例(15)中的歧义是因为有一个兼类词“给”,既可以理解为是动词,“交给,拿给”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是介词,“帮,替”的意思。
(五)词和短语同形产生的歧义
(18)妈妈还要炒肉丝。
(19)小丽在等弟妹。
(20)我要烙饼。
例(20)中的“烙饼”,做名词时是饼子的名字,做动宾短语时是“烙这个动作”。
二、语义平面因素造成的歧义
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义关系的分析。而语义关系是指句中词语和客观事物的关系,即符号和内容的关系,是词在句法结构中获得的意义。这里的语义是指在特定的这个句子中获得独特的意义。
(一)句子本身语义关系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第一小类:施事与受事。
(21)鸡不吃了。
(22)五年级一班的莉莉输了血。
例(21)(22)中的歧义原因是不明确施受主体,“鸡不吃了”有两种理解,鸡是施事,鸡不吃(米)了;鸡是受事,(我们)不吃鸡了。
第二小类:受事和工具关系不明所引起的歧义。
(23)邻居家的小明在写毛笔。
(24)淘气的小朋友正在打板子。
例(23)中的“写毛笔”,第一种理解是:写毛笔字即用毛笔写字,属于工具;第二种是:写“毛笔”这两个汉字,毛笔是受事。
第三小类:受事和结果关系不明造成起的歧义。
(25)烘焙师切了两块蛋糕。
(26)三组的组员打算选组长。
例(26)中的“选组长”,可能是竞选一个组长,也可能是选择现有的组长去干某事。
第四小类:主体和客体关系不明造起的歧义。
(27)学生小卖部
(28)军人服务社
例(27)中的“学生”,既可以充当这个小卖部的老板,也可以理解为面向的顾客群体是学生。
第五小类:虚实关系不明所造起的歧义。
(29)你饭卡钱少,打什么饭。
(30)给他几分钱,就消停了。
(31)你看你的,老王笑老王的。
这三句中的“什么”“他”“你的、老王的”都既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指,从而形成歧义。
第六小类:领属关系模糊所引起的歧义。
(32)贝贝的鞋做得好。
(33)两个科学院的专家。
例(33)中的“两个”,一种修饰科学院,另一种修饰专家。
第七小类:动态的活动和静态的存在重合。
(34)舞台上布置着鲜花。
(35)校门口挂着横幅。
例(34)“布置着”可以是正在布置,是动态的;也可以是已经布置好了,呈现静止的状态。
(二)语义指向不明确所引起的歧义
语义指向,即在现代汉语的句子中,某一个句子成分与其他句子成分的联系,是否可以在一起搭配。在歧义句中,这个成分同时与很多成分搭配造成语义的混乱,使得句子变为歧义句。
第一种情况:状语指向不明。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是起修饰作用的。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和动词,一般情况下,状语只同一个句法成分发生关系,在歧义句中却可能同几个成分发生关系,就造成了歧义。
(36)老师在操场上看到了逃课的学生。
(37)老王最爱种花。
例(36)中的“在操场上”,可以指向老师,也可以指向逃课的学生。
第二种情况:补语指向不明。
(38)他们早已经喝完了酒。
(39)老板逼得员工很凶。
第三种情况:否定词的指向不明。
(40)上个月我没有给莉莉书。
(41)这回呀,我不进门就问他们。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分析了歧义现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总结,并结合具体的例子从句法和语义两个大的角度进行分析。句法角度是从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入手,分析了三种不同的类型以及兼类词、词与短语同形造成的歧義。语义角度是从语义指向和语义关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由于歧义现象纷繁复杂,有很多的种类,因此歧义的研究还在继续。
参考文献:
[1]曹永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陈一民.歧义结构的意义优选[J].语言文字应用,2005,(03).
[3]陈一民.歧义格式的歧义指数[J].中南大学学报,2005,(01).
[4]迟宇风.语义歧义与语用歧义[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3,(02).
[5]戴黎刚.歧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