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络流行语“××子”因选秀节目《青春有你2》的播出而在微博等社交平台走火。本文通过描述分析网络流行语“××子”及其衍变机制,尝试对“××子”的起源做出考察;同时,对“××子”流行原因进行梳理,旨在对新兴网络流行语“××子”的流行与传播做出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 网络语 “××子”;衍变机制;流行原因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5-0101-04
随着偶像女团竞演养成类真人秀节目《青春有你》第二季的播出,“欣欣子”(《青春有你》第二季参赛选手虞书欣支持者对虞书欣的昵称)一词在微博等社交平台迅速走火;随之出现了“敏敏子”(刘敏涛支持者对刘敏涛的昵称);“坤坤子”(蔡徐坤支持者对蔡徐坤的昵称)等结构相同的流行语,都是将人名(主要是明星或是自己喜爱之人)的最后一个字叠用,并与“子”进行组合,来表达粉丝或支持者们对明星们的支持和追捧。随后,这种将人名最后一个字叠用并与“子”进行组合的格式进一步衍变成“××子”,其中“××”并不限于人名最后一个字的叠用,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子”用法的蹿红受到广大粉丝群体追捧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争议和质疑,值得進一步研究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子”的研究现状
网络流行语“××子”的流行与衍变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动态性,是新产生的语言现象,并且由于受众范围较小,近期才因选秀节目《青春有你》走火,因此,学界暂无学者对网络流行语“××子”做出具体的解释与分析。
网络流行语“××子”最初是由于真人秀节目《青春有你》第二季的播出走红,而未观看相关节目的群众对于“××子”的用法多有不解之处;同时,使用“××子”进行网络交际的网民也并非完全了解这一流行语的来源与实质含义。本研究的创新在于网络流行语“××子”的时兴性,研究价值主要在于结合微博语料对网络流行语“××子”的衍变机制、最初源头以及流行原因做出梳理与分析。
二、网络流行语“××子”的流行与衍变
网络流行语“××子”流行之初主要是将人名最后一个字叠用并与“子”进行组合,随着广泛传播与使用,“××”逐渐不再限制于人名最后一个字的叠用,可以是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其他双音节词语。因此,网络流行语“××子”的衍变路径主要是由“人名最后一个字叠用+子”演变为“××+子”。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是双音节实词,虚词暂无“××+子”的用法,实词中区别词、数词、量词也暂无此种用法。以下笔者将参考黄伯荣和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一书对实词的分类,并结合具体语料详细介绍各类实词与“子”的搭配情况以及语法分布情况。
(一)名词+子
根据《现代汉语》,能进入“××+子”结构的名词类别如下,其中,方位名词一般没有“××+子”的用法。
1.专有名词,如:
(1)#虞书欣蝴蝶公主袖#今日@THE9-虞书欣 一身白衣清丽优雅,白色公主袖短上衣还点缀着蝴蝶,搭配波浪卷发和利落马尾,双面气质诠释满分。欣欣子又是清新美丽的一天!(新浪综艺06月19日18:13)
(2)#快乐大本营# 来娜娜子模仿敏敏子的《红色高跟鞋》来了。(谢娜06月13日 22:45)
以上主要是将人名最后一个字叠用并与“子”进行组合的格式。
2.普通名词,如:
(3)报一则,刚刚上街看到高中暗恋对象和他对象,不错子,残的好严重子,让我怀疑本人当年眼光子。(胡大里个扬儿哟 06月23日)
(4)#姜贞羽退赛# 创造营选手姜贞羽发博宣布退赛,她最后做出这个决定一定是真的没有办法了吧,抱抱美女子。(追剧大赏06月19日15:53)
3.处所名词,一般是地名,如:
(5)#为肖战的手绘加油填色#加油北京子。(山顶再见wx 06月18日 17:32)
(6)无语子,行李还在香港子,毕业证还在香港子,崩溃子,什么时候可以回去拿东西子?(unreal_korio 06月16日14:51)
4.少数时间名词,如:
(7)好像回到了大学在学校开小灶的时候,不过那时候,我都是吃的那个人,现在子,要自己行动起来才有饭吃。(木木夕1118 06月13日11:19)
(8)我睡得早,但是醒的晚呢,现在还是早上子。(一只佳佳吖 05月16日12:00)
(二)动词+子
根据《现代汉语》一书的分类,能进入“××+子”结构的动词类别如下,其中,形式动词一般没有“××+子”的用法。
1.动作动词,如:
(9)没时间管这些有的没的了,吃完饭就要看书子。(苏久 06月20日 13:15)
(10)买了买了!正好夏天要多喝水子。(Oyeci 06月07日 18:45)
2.心理活动动词,如:
(11)#李维嘉帮阚清子追星刘雨昕# 羡慕子,李维嘉大哥哥可太好了,帮忙追星成功还有合照,我和明星之间就缺一个维嘉哥哥了。(娱老汉 06月19日 18:41)
(12)喜欢子,困困晚安安。@蔡徐坤(販賣奎葵祺遇 07月04日01:05)
3.少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这一类动词进入“××子”格式的较少,且使用不如其他类动词广泛,例如:
(13)呃,这哥没事业心就是因为“他不搞事业家境也够好”,财务危机,不存在子。(软弱笨蛋 06月07日 01:17)
(14)笑到我断网的崩溃心情瞬间消失子。(Dyn嗷07月03日 01:21)
4.能愿动词,如:
(15)hyq的非2f们,到时候我可以拿你担的小卡书签啥的换寒子吗?二换一我也愿意子。(星星被摘走啦06月08日 17:56 )
(16)该死的又玩了一下午,晚上要看乘风破浪的姐姐,可是论文课程报告咋办?晚上记得预约图书馆,假如明天起得来,应该起得来吧,应该子。(我以为想遇见李子维06月13日 16:41)
5.少数趋向动词,如:
(17)七月要快乐起来子。(SUPALLER 07月01日 00:03)
(18)提问:是不是感觉自己修的还没原图好看,是不是就不用修了呢?(万年产出连自己都看不下去子)(四维神兽皮卡丘 06月25日 15:41)
(三)形容词+子
根据《现代汉语》一书的分类,能进入“××子”格式的主要是性质形容词,如:
(19)微博限流真的好严重子,从昨天开始我漏掉好多别人发的东西了。(暮夜极光 06月03日 21:00)
(20)#蔡依林身材# 我读小学蔡依林长这样,现在我出来工作了蔡依林还长这样,优秀子。(7SEVENTEENK 07月02日 11:16)
(四)副词+子
根据《现代汉语》一书,副词主要有八类,能进入“××子”结构的主要是部分程度副词,其他副词并不常有“××子”的用法。如:
(21)我以为我很坚强,原来只是个子稍微子高些,其他指标都是低气压,催吐的滋味真不好受,唯一的好处估计能瘦点吧。哎!(沟沟壑壑纠结 2014年01月10日 07:56)
(五)代词+子
代词中能进入“××子”的主要是人称代词,并且主要是第二人称代词“你们”,如:
(22)下线几天,友友们有好东西可以多艾特我,我回来看,爱你们子。(脆皮呆瓜 07月01日 15:52)
(23)首页 要高考的你们子,加油啊!明年我会和你们一样。(糊不自知说你呢 07月05日 23:45)
(六)拟声词+子
拟声词进入“××子”格式中的主要是表示主体情绪的词语,如:
(24)可爱死了呜呜子。(吃小凝包 04月21日 21:23)
(25)嘻嘻子,回去要好好学习子。(元氣少女郭德刚 07月06日14:02)
(七)叹词+子
叹词进入“××子”格式的主要是一些双音节叹词,常见的主要是“哎呀”“哎哟”等,如:
(26)一个字爽,两个字超级爽。咦,好像有点点不对劲噢,哎呀子,不管了。(想见却不能见88 02月28日18:01)
(27)哎哟子,宝贝太漂亮了,这就是仙子啊就是仙子!(Strangeattractor 06月21日 06:56)
(八)小结
据不完全统计,上述由七类实词+子构成的“××子”格式,从使用频率与范围来看,“名词+子”最常见,其次是“动词+子”与“形容词+子”。从语法意义来看,“子”作为后缀并不影响实词本身具有的词性、词义、语法功能以及语法分布,加上“子”之后,整个格式仍是表达这个词语原有的意思。“××子”格式中的“子”主要是起着增加一种特殊的语气和语调的作用,并且常常用于追星,表示热烈的支持和追捧;也常用于抒发主体日常生活的情绪与感受。因此,“××+子”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性的格式。
三、网络流行语“××子”溯源与传播
(一)可能来源
网络流行语“××子”受到年轻一代网民的广泛追捧和使用之际,其来源与用法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综合参考各方观点,网络流行语“××子”的来源主要有三个:
1.来源于欧美圈贴吧
有的网友认为“××子”最初来源于百度贴吧-乡村天后吧(美国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的忠实粉丝贴吧),其中有一位吧友因骗了其他吧友的钱跑了而出名,由于他喜欢说“好美子”等一些“××子”词语,于是其他吧友就在贴吧中争相开玩笑模仿“××子”式的词语。后来这种“××子”式词语流传到了billboard(美国乃至欧美国家流行乐坛最具权威的一份单曲排行榜)以及微博上。也有网友认为“××子”最开始来自billboard的粉丝们对于女歌手的称呼,比如称呼阿尔巴尼亚裔英国女歌手杜阿·利帕(Dua Lipa)为大美啪子等,后来逐渐在微博上传用开来。
2.来源于日本“~子”型人名
“子”是日本古时宫廷贵族社会喜好为女子取的名字,明治维新以后才在一般庶民中流行开来;昭和时代以后,日本过半数女子都是某某「子」。普通民众心理上觉得“~子”具有高贵的感觉,同时也希望孩子像公主一般生活丰裕美满,从而掀起取名“~子”的风潮。据统计,在女子当中,各年代使用频度最高的十种名字都是用汉字表示的,其中带“子”的名字占了绝大多数。 “~子”型人名从明治维新以后成为女性的标志,作为传统的人名形式,充满了女人味,并代表了女性的理想。
“子”在古汉语中,主要是表达对老师或是男子的尊称。而在日语中,“子(こ)”有子女,小孩,姑娘,小东西,崽等意思,因此日本女性的名字中多带有“子(こ)”。例如“欣欣子”“敏敏子”等用法很有可能是对日本“~子”型人名的模仿,用以表达一种亲昵、可爱的语气以及追捧和支持的心情。
此外,也有网友认为,《青春有你》第二季的两位选手博如乔和虞书欣的造型与日本动漫《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主人公pop子和pipi美的形象非常相似(见下图),就有网友开始称呼选手虞书欣为“欣欣子”,从这里开始逐渐传播、衍变,“××子”的用法随之泛化。
3.来源于汉语方言
在汉语方言中,也存在许多以“子”作为后缀的用法,例如东北、四川、湖南等地区,“子”作为后缀的方言词语,有的改变了其自身的词义或是词性,有的也如上文讨论的网络流行语“××子”一般,只是增强了语气和情感。
以东北地区的方言为例,“子”作为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言词缀,既能在语法上对词语的词性起到变动词为名词的作用,也具有增强语气及幽默感的作用。东北方言中的词缀“子”可以表示嘲讽、贬义,如“矬巴子”“土包子”等;也能表示亲昵的语气,如“老爷子”“丫头片子”等。
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笔者认为,词缀“子”在众多汉语方言区的广泛使用,不一定是网络流行语“××子”的直接源头,但在某种程度上,为网络流行语“××子”使用和传播奠定了基础,更容易令人接受。
以上所讨论的三种关于网络流行语“××子”的可能来源,较有说服力的是第二种来源,即来源于日本“~子”型人名以及日本动漫《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第一种来源可以说明的是早在2017—2018年左右,网络上就存在使用“子”作为后缀来称呼明星的现象,但与本文所研究的,由“人名最后一个字叠用+子”演变为“××子”格式的流行语“××子”有所背离,因此,第一种来源不是本文所研究的网络流行语“××子”的可靠来源。不论是从日语中“~子”型人名含义上的切合性,或是从人物形象的极大相关性方面来说,都有理由推断网络流行语“××子”很可能来源于日本的姓名文化以及动漫文化,而汉语方言中的词缀“子”则是为网络流行语“××子”的传播与流行推波助澜。
(二)传播路径
根据上文的结论来看,网络流行语“××子”的传播路径主要为:日本“~子”型人名文化以及日本动漫文化→《青春有你》(最早出现的“欣欣子”用法的来源)《乘风破浪的姐姐》等节目→微博→其他社交平台。而网络流行语“××子”的演变过程则主要为:“人名最后一个字叠用+子”→“其他单音节词语叠用+子”及“××+子”。
四、网络流行语“××子”流行原因探究
网络流行语“××子”的流行既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必然产物,网络流行语“××子”流行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文化、语言的接触与传播、社会使用心理以及网络媒介的推波助澜作用。
(一)文化、语言的接触与传播
根据上文的推断,网络流行语“××子”很可能来自日本“~子”型人名文化以及日本动漫文化。日本女孩名字中带有“子(こ)”的取名方式多是希望孩子乖巧、可爱、惹人怜惜,这与日本风靡的萌系文化有一定的关聯。网络流行语“××子”风靡之初将“人名最后一个字叠用+子”的用法也在于表达一种亲昵、可爱、追捧的语气,网络流行语“××子”中“欣欣子”“敏敏子”“坤坤子”将人名最后一个字叠用并与“子”组合的用法正是中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产物。
此外,这一格式的网络用语的使用也可能受到汉语方言中的词缀“子”用法的铺垫和推动,因此网络流行语“××子”的流行也是普通话与汉语方言交融的产物。
(二)社会使用心理:求新求异、追随潮流
当代年轻人追求与众不同,渴望求新求异,他们对旧的词汇系统高频、重复使用产生乏味感,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与日常会话习惯不同的言语模式。网络流行语“××子”的使用切合了网民特别是年轻的网民群体个性表达的需求,满足了求新求异的社会心理;在丰富语言表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际交流的幽默感和新鲜感,增强了表达的趣味性;凸显出使用者的个性,也满足了使用者追赶潮流的心理,因此网络流行语“××子”从“欣欣子”开始,就很快地吸引了网民的注意和关注,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跟风使用,从而广泛传播。
(三)网络媒介的推波助澜
网络流行语“××子”的流行是网络时代的产物。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的便捷性、普适性以及超时空性的特点,使得网络成为对流行语的传播产生最大影响的媒介。网络流行语“××子”经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平台传播,在短时间内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使用。
此外,由于“××子”结构简单,容易模仿,构词模式易于大众掌握和使用,也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从而促使网民迅速接受并大量使用这个结构,并紧跟潮流,不断创新,推动“××子”这一结构不断衍生与发展。
五、态度与趋势分析
网络流行语“××子”在社交平台蹿红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争议和质疑。为了解社会大众对网络流行语“××子”的知晓程度以及具体态度,笔者采取线上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对身边各个年龄层次的网民发放问卷。本次问卷调查总计填写10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2份。本次问卷调查年龄层次分布不均,主要为90后年龄层(占比67.65%),其次是60后(占比10.78%)、70后(占比7.84%),此次问卷调查较能体现90后网民对于网络流行语“××子”的观点与态度。
(一)关于网络流行语“××子”的不同态度
针对网络上流行语“××子”的不同态度,根据问卷分析,有62.75%的网民(本小节中出现的“网民”皆指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网民)对于网络流行语“××子”的流行传播持无所谓态度,26.47%的网民表示支持,10.78%的网民表示反对。
就这类网络流行语使用的可取之处来看,大部分网民认为这类网络流行语具有增加幽默感与新鲜感(占比76.92%)、增强表达交流的趣味性(占比81.32%)、增强语言生命力(占比30.77%)、凸显使用者的个性(占比29.67%)以及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占比21.98%),也有部分认为“××子”的使用能凸显关系的亲密,显得更为合群、利于展开社交。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对网络流行语“××子”的流行和传播持反对意见的网民主要认为这类网络流行语的过度使用众多弊端。56.86%网民认为此类流行语的使用影响语言表达规范,6.86%的网民认为此类网络流行语会造成表达的含糊性和歧义性。此外,48.04%的网民认为这类网络流行语的过度使用滋长了盲目从众的社会心理,还有36.27%和33.33%的网民认为这类网络流行语的过度使用是一种过度求新的行为、造成了日常沟通的困难,也有3.92%网民认为这类网络流行语的过度使用玩梗过度,十分无聊。
(二)趋势与走向
虽然网络流行语“××子”的流行受到大部分網民的支持和拥护,但网络流行语“××子”并不具有特殊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网络流行语“××子”的受众范围较小,并且集中在90后、00后等年龄层次;网络流行语“××子”的流行与传播也主要是用于娱乐和日常抒发方面,并未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因此,网络流行语“××子”将继续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继续小范围传播,但不会有更大的热度以及影响力,并将在逐渐失去新鲜感之后归于沉寂。
六、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网络流行语“××子”的流行与衍变、可能来源以及流行原因进行探究,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对网友的态度做出分析,并对网络流行语“××子”的未来走向做出大致推测。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与传播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最终的走向也仍需要时间的见证,但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无论网络流行语如何发展,都不能背离基本的语言规律,只有符合语言规律且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正面推动作用的网络流行语,才能真正被社会大众接纳,被社会文化所接纳。
参考文献:
[1]刘金明,葛银凤.国内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2008—2018)[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72-76.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姜天喜.浅谈日本人名的历史变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128-129.
[4]孙滕.浅析日本女子的“~子”型人名——以大正元年以后的女子人名为主[J].赤子(上中旬),2015,(10):124.
[5]孙宁.浅析东北方言词缀“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1):135-138.
[6]蔡华祥.汉语方言的后缀“子”“儿”“头”研究概况[J].语文学刊,2015,(04):33-34.
[7]蒋静.四川方言后缀“子”浅谈[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01):78-80.
[8]陈丝雨.浅谈萌文化传播空间的拓展[J].视听,2020,(04):143-144.
[9]王健颖.网络流行语“柠檬精”初探[J].戏剧之家,2020,(16):200+202.
[10]张胜.略论网络流行语“种草”[J].文学教育(下),2020,(05):74-75.
作者简介:
杨小漫,女,汉族,福建福州人,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