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国书法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更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明代时期的书法如明星般熠熠生辉。在这一时期,祝允明、董其昌、徐文长、王铎具等人为中华书写艺术贡献了自己毕生所学,具有极高的书法造诣,他们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长河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 明代书法;类型;时代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5-0081-0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他不仅传承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而且在新时代发挥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历经千年洗礼,古代书法作品早已在文人墨客笔下装订成册,广为流传。早在战国时期,秦始皇便已经统一文字与度量衡。文字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不同区域的百姓得以深入交流,各地商贸得以深入开展。同时文字的统一为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明代书论的审美类型概述
对明代书论中的书法审美类型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明代书法论述了一定的哲学思想,阐述了艺术理论与书论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对明代书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将明代书论中的书法审美类型概括为三种:第一,书法艺术家审美取向理论化,书法作品与理论密不可分;二是强调书法艺术家的自主意识,注重艺术作品中的自由精神,重视个性的发挥;三是明代书论与时代书法艺术家息息相关,以文徵明、董其昌为代表的文人书法作品极具清风高洁,以徐渭、王铎为代表的文人书法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这两种书法风格在明代较为典型。受到众多哲学艺术影响,明代书法从中后期延续清初书法的主流风格。作为书法艺术的传承者,明代书法家励精图治,不断创新书法风格与类型,为书论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时代审美风尚对于时代书法的指导作用
纵观中国书法发展历史,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书法艺术随时代进步而逐渐得到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世界各个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从书法风格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都是在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影响之下完成,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国文化讲究综合性,书法艺术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书法艺术学科成为书法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书法教学中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身发展的历史成就成为文化领域独有的艺术景象。首先,书法艺术重视突出时代价值观,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不同的时代风尚和潮流。时代风尚和社會文化各种方面的相互影响,又会直接影响时代风尚以及文化的兴盛与衰败。时代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评价是不一样,如何引导这种审美成为当前时代审美的主要价值,成为书论家们平时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如汉魏时书论中的“尚象”,晋时书论中的“尚韵”,唐时书论中的“尚法”,宋时书论中的“尚意”等,都是对各个时代书法艺术家书法实践中审美风尚的总结与概括。一系列实践活动,成为促进时代书法艺术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中国书法发展历程
汉代是书法理论发展的萌芽期,古代书论著作最早出现于汉代。从广义的书法概念出发,书法写作要求把字写好、写整齐;从狭义的书法概念来看,书法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汉代晚期书法艺术出现了为娱乐艺术而写字的现象。书法艺术家基于审美要求,在书法艺术中出现了草书,草书的出现进一步繁荣了艺术审美。草书的书法创作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书论与书法艺术发展史中的中流砥柱。
元代和明代前、中期的书法家对书法的理解从宋代延续下来,具体艺术创作和实践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历史由元代到明代,国家政权从蒙古族回到汉族统治者手中,政治上的改革和创新也会影响到书法艺术创作,艺术注重从古典中表达艺术语言以及书法艺术形式的基本规范,书法艺术家代表文徵明对古代各种字体、各种风格进行全面深入地学习与研究。这就是为何书法艺术家笔下应用很广、涉及书法领域笔记全面的原因,这也使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文徵明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或许无法与颜真卿、苏轼等相提并论,但他能够以独特的人格魅力、优雅的文人气息和博古通今的历史知识取得一番成就,仍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榜样。还有一些书法艺术家虽然与书法主流艺术风格有一定差距,但是敢于大胆突破,形成奇崛的风格甚至有些怪异的书法风格,成为书法家的一分子。由于强调文人主义特点,艺术家注重书法艺术和理论的特点,书法实践从哲学、美学、文学、绘画等丰富的领域中存在不同的风格,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涵,提高了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四、明代书法的特点及标志性
明代是书法大师作品问鼎的时代,书法名家非常多,尤其是江南书法名家。马宗霍《书林藻鉴》著录明代书家470人,其中江苏籍约200余人,浙江籍100余人,明代中期更有“天下法书尽归吴”之说。从书法受众来看,书法欣赏群体不仅包含士族大夫等在内,普通百姓也涵盖其中。许多普通百姓平时以收藏或悬挂名家书法字画为兴趣和爱好。明代挂轴和楹联、横批、扇面等书法作品以多种形式在民间普遍流传,其中裱装书法作品因工艺非常精致,通常以商品的形式流入市场。字画书法的买卖交易进一步繁荣了文化市场,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一)明代书法的特点
明代书法作品融合了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是一定朝代背景下的产物。在明代早期,一种被称为“狂草”的书法字体,一时引起民众的诸多议论。顾名思义该书法字体不按传统的草书模式,而是由书法家个人随意发挥,作品中许多字体不容易辨认。明代中后期,还有许多书法艺术家有书写狂草的习惯。宋元时期虽然有书法艺术家写草书,但很少有人书写狂草。概述之,明代这种狂草书体是一定历史时期下的产物。
除此以外,台阁体书法作为明代的一种特殊艺术文化表达,是明代书法历史上十分关键的艺术形式,逐渐蔓延到明代整个朝野。
台阁体书法以楷书书法为主流的艺术表现形式,且不局限于楷书艺术形式。受此影响,篆书、隶书、草书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台阁体是明前期宫廷书法的代名词,其风格非常雍容华丽,符合帝王的审美意趣。
明初是君主专制制度最鼎盛的時期,皇帝的意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属于绝对权威,在艺术领域上可谓“一言九鼎、至高无上”。郑昶《中国画学全史》称:洪武时,宫廷画史赵原因逆皇帝意旨被杀,周位继作画史,也被谗致死,内廷供奉盛著,在天界寺画了人骑龙的壁画而身首异处,伴君如伴虎,而对封建专制为明哲保身,只能压抑个性,迎合上意,取悦龙颜。沈度的书法得到皇帝赏识,被誉为“当朝王羲之”,于是大家都学他的字,结果书家虽多,却只有一个声音,一张面孔。沈度亦善篆、隶、行、八分书,“八分尤为高古,浑然汉意”。后人评价颇高,而似乎均为其小楷所掩。这是因为沈度所代表的台阁体显然是以小楷为主要书体的。他所擅长的篆、隶、行、八分虽与其小楷有书体之分,但仍是以雍容典雅、规整端庄为风格特征的。台北故宫所藏沈度隶书《归去来辞轴》便是这样的代表作品。沈粲与其兄沈度不同,以草书名世。《明史·文苑传》称“粲以遒逸胜”,即指他的草书而言。
(二)吴门派的发展及特点
明中期以后,书法家经过反思与总结,开始对台阁体连同整个复古运动进行批判,此时文人书法开始发展。说到吴门派代表人物有沈周、文征明等。吴门派共同特点就是大多数都是诗、书、画全才,追求宁静优雅艺术,更加注重田园生活自在其中的精神生活。沈周出生在一个书画家庭里,其擅长诗书画,而且终身不为官;而文征明和沈周亦师亦友,出生在官宦之家。文征明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多次都没能考取功名,后一心致力于诗文书画,过着名士的生活。书法中行草学索靖、倪云林、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点画纵横隳突,狂放不羁,结体宽博开张,变幻奇谲,章法大小倾斜,参差错落。他是位划时代的书家,在综合书风方兴未艾之际,他独树一帜,开创了新的追求。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是抒情以及展示独特艺术魅力的过程。
对书法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应该是综合的、立体以及多种形式的审美,是一种包括书法艺术文辞内容、文化内涵、深层文化艺术的全面欣赏的过程。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书法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精神。随着现代书法热度的不断上涨,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分析和研究也不断加深,书法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毛万宝.论《中国书法》对当代书法美学之建构[J].中国书法,2012,(12):135-142.
[2]阴胜国.论清代中期的正统审美思想与帖学书法之关系[J].书法赏评,2010,(5):25-28.
[3]马祥和.试论明清时代书画艺术的审美嬗变[J].美术大观,2011,(8):46-47.
[4]马雨萌.论明代书论中的书法审美类型及其与时代书风之对应关系[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9.
作者简介:
刘亚丽,女,汉族,山西临县人,助教,博士在读(全州大学),研究方向:艺术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