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贞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中应用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儿科内收治的8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列为研究之中,依据随机数表标准,划分为对照组(400例)与优质组(40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普通的模式,优质组实施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与护理感受度方面的情况。结果:优质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佳(P<0.05);优质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更优(P<0.05);优质组患儿的护理感受度较对照组更好(P<0.05),优质组患儿的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中应用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价值,对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并且能够促进患儿生存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能提升患儿对护理的感受效果,值得大力推崇与使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R-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120-02
循证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护理的每一步骤都需有证可循,使护理更具科学、合理性,实现高质量的护理效果[1]。而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属于一种标准化的流程,该模式的进行,需要依照循证的原理对疾病实施有证可言的诊治,使其流程更具标准化[2]。同时,还需对病人的住院时间进行安排和设计,并将其制成清晰的表格形式,使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时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优化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所有流程[3]。从某些方面来看,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的联系十分紧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在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中应用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的效果与价值。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儿科内收治的8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列为研究之中,依据随机数表标准,划分为对照组(400例)与优质组(400例)。其中,对照组内,包括男性患儿264例、女性患儿136例;年龄0.5~7岁,平均年龄(3.75±2.14)岁;患病时间1~3d,平均患病时长(2.78±0.56)d。优质组内,包括男性患儿258例,女性患儿142例;年龄0.5~6岁,平均年龄(3.84±2.45)岁;患病时间1~3d,平均患病时长(2.67±0.44)d。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表示可实施统计处理。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儿、家属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②经临床确诊患有支气管肺炎;③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②研究存在较差依从性的患儿;③中途主动退出研究患儿。
1.3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普通的模式,按照常规的流程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不实施统一的标准规定。优质组实施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创建护理模式小组:由本院内部资深的医生、护士、药剂师、检验员等成立循证护理模式小组。②明确资料:对患儿的资料进行统一的收集、整理,明确患儿的具体情况,对支气管肺炎的有关情况进行查阅,使每一项护理都有证可循,为护理方法、流程的制定提供基础和保证。③制定临床路径表:路径表主要分为三个节点:入院护理、疾病期处理、出院护理[4]。入院时,对患儿的肺部的支气管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调查患儿的疾病史,评估出患儿的住院风险值。并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治疗护理的经验、住院的时间费用等行分析统计,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的流程,并做好临床路径表的填写,由科室的医护人员对其方案流程共同研究讨论,确定出符合患儿的最终标准方案,然后,医生与护士以循证护理为基础,对临床路径的模式、流程展开统一的实施。疾病期间,收集整理出患儿的各项病情资料,若患者出现阳性指标,则需反思护理方法和药物作用,做好病情的应对措施,必要时还可对呼吸道进行处理,适当轻拍患者背部,帮助痰液的咳出,并将情况记录于信息资料中。患儿出院后,做好出院的总结,讲解出院的各项事宜,对患者的带药服用剂量方法进行告知,并适当的讲解出院后的健康小知识。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的评价包括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两方面,其中,症状消失时间又包括咳嗽消失时间与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观察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运用SF-36生存质量表对患儿的生存质量行统计,选取其中符合患儿的三项指标(活力状况、总体健康、生理职能)进行分数判定。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感受度。护理感受度由患儿及家属对其进行打分,满分100分,分数愈低,护理感受度愈差。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按照患儿的依从情况分为完全依从、较为依从与非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较为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检测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平均值±标准差(_x±s),t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行c2检验,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意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 结果
2.1兩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优质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佳(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
2.2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比较 优质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2。
2.3两组患儿的护理感受度比较 优质组患儿的护理感受度较对照组更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下: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感受评分为(81.24±2.78)分;优质组患儿的护理感受评分为(97.54±2.85)分。
2.4两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比较 优质组患儿的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下:对照组患儿中,完全依从有126例,较为依从有186例,非依从有88例,依从性为78.00%(312/400);对照组患儿中,完全依从有209例,较为依从有184例,非依从有7例,依从性为98.25%(393/400)。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属于儿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5]。该疾病会引起支气管壁与肺泡的发炎,是儿童阶段最为普遍的一种肺炎。该疾病不论是春夏秋冬均有极高的患病几率,患上该疾病的儿童主要会表现出咳嗽、气喘、发热等多种症状,治疗常需住院进行[6]。然而,该阶段的儿童在生活方面需要家长的照顾,同时住院的费用也不低,对于家长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系属照顾与管理的延伸,具有优化护理质量的效果,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与循证护理联合应用,兼具治疗与护理两方面的效果,可以在治疗的同时,对患儿进行相关的护理照顾[7]。并且,在执行流程的时候全部采用的标准化模式,每一步骤的实施都是有证可循的,大大提升了治疗的效果[8]。此外,这两种模式的结合,不仅能使医疗质量得以保证,而且还可缩短患儿住院的时间,减少治疗的费用,患而还能够获得有效的照顾护理,意义价值显著。在本文中,优质组则实施的以上方法,而对照组则仅仅运用的普通模式,两组患儿实际应用效果大相径庭。可以明显发现:优质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佳(P<0.05);优质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更优(P<0.05);优质组患儿的护理感受度较对照组更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言,在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中应用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价值,对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并且能够促进患儿生存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能提升患儿对护理的感受效果,值得大力推崇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玲玲, 戴晶晶. 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在儿科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28(1): 66-67.
[2] 屈邵坤. 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过程中展开循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 51(12): 1513-1514.
[3] 张春花, 贺军民, 陈歆, 等. 循证护理在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患儿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学, 2017, 41(10): 1009-1011.
[4] 李方圆. 预警护理和循证护理在儿科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9(9): 1106-1107.
[5] 张凤琴, 张永红.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家庭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安徽医学, 2020, 41(3): 339-342.
[6] 杨柳. 优质护理配合机械排痰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 37(3): 299-300.
[7] 李淑瓊. 小儿支气管肺炎所致慢性咳嗽应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及优势分析[J]. 智慧健康, 2020, 6(14): 135-137.
[8] 张淼. 循证护理在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29):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