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童
【内容摘要】化学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门刚刚接触的新学科,初三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一开始普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主观上缺乏对化学学科的重视,认为这是一门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时间学习的学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化学其实是一门难度不小的学科,在两种纠结心理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化学成绩无法得到提高。本文将围绕如何激发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内驱力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三化学学习内驱力激发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本文分析指出了学生在此阶段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借此指出了几点解决策略。
一、淡化理念,提高认知内驱力
初中阶段学生最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时候会发现化学和一些文科类型的内容颇有相似之处,一方面是因为化学学科在接触之初需要学生掌握背诵的内容确实比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倦的心理,不愿意背诵化学的枯燥知识。另一方面化学内容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尤其是在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很多一线教师都会发现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会因为其抽象的概念型内容而丧失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首先就要提升其认知内驱力。要让学生重视化学这门学科,一定程度上淡化化学背诵的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时,教师会为学生讲解元素以及物质组成的表示等内容。需要明确的是,要让学生在刚刚接触这门学科的时候就学会化学元素方面的内容,首先就要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化学学科的教学而言,引导学生学会背诵这些知识是比较重要的。然而,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很多一线教师也会发现,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不够深刻,初三阶段还没有完全了解背诵的重要性,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化学的背诵是没有必要的。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教学处境,提高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教师可以首先淡化化学背诵的理念,先讲解一部分有效的知识。
讲解完化学元素周期表前20个元素及其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处理一些比较基础的练习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就会发现,如果不对元素周期表进行整体的把握处理,练习题目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判断题“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仅仅从理解知识的角度去判断很容易就会做错。这实际上也是在告诉学生学习化学并不仅仅是一个理解和吸收知识的过程,同时也需要记忆一些理念化、文本性较强的内容,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反复强调背诵的重要性,而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就会发现,如果不牢牢掌握这些文本性的知识,很难将相关题目做对。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教师淡化了背诵的理念,而学生掌握了学习化学的一些小技巧,明确了背诵的重要性,这也是提高学生认知内驱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
二、趣味教学,培育提升内驱力
教师在教学初三化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依靠学生自身,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做出适当的转变。比如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一些游戏或趣味化的色彩,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能够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大大提升。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探究燃烧的条件”这一课堂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注意,在初三阶段,学生接触的化学实验并不是很多,而有限的几个化学实验都是比较重要的。无论是在化学实验方法实验规范的教学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性思维的领导上都可以起到十分有效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实验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化学课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枯燥的实验教学,对于初三阶段的学生而言可能并不具备很强的吸引力。一方面这是因为初三学生的学习思路已经开始出现固化的特征,如果始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育提升内驱力的角度出发,采用趣味化的实验教学法。
比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探讨一个理论上存在的实验假设。当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在小组内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请其来分享自己的假设。如果学生的假设合理,教师则按照学生的假设内容进行实验探究,而如果学生提出的假设普遍比较不科学,教师也可以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步骤在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不应当浪费过多的时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时,需要注意时间控制。
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本次实验所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让学生经过预习和思考之后进行自主挑选,哪一些实验器材是可能会用到的,而哪一些实验器材是无法用到的。通过自己的猜测判断,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关注程度。同时教师可以将这一环节设置为一场比赛积分的课堂小游戏,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纸条上,交到讲台上来,结束之后重新检验本次实验究竟用到了哪些实验器具,哪一个小组给出的回答最为贴切,就会该小组加最多的分数,而回答错误或回答出一部分的小组则根据回答结果的实际情况,依次递减打分。接下来教师可以正式引导学生开始实验,实验的过程除了需要注意操作步骤的严谨性之外,还要保证实验的安全性,由于实验需要用到的白磷着火点较低,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可以亲自演示。探究红磷的着火点时,由于该物质的着火点是240℃,学生操作起来也比較安全,教师就可以将这部分的实验交由学生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又保证了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对于初三阶段的学生而言,不失为一种有趣的学习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完整个实验之后,教师也可以继续贯彻小组竞赛形式的实验教学,在实验探究后,教师可以暂时保留实验结论,引导学生自行总结,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有五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自行总结出一份实验结论,并且写到小纸条上,以小组为单位交给教师,由教师来进行最终结果的统计,经过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教师再来判断每个小组对本次实验的掌握情况究竟如何,并且根据小组最终给出的答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平时成绩的打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三、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内驱力
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比较简单,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只会学习和接触到一些比较基础性的化学知识。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注意这一阶段的化学知识有两个特点,其一是背诵性较强,其二是复杂性较弱。两个特点综合决定了初三阶段化学学科的特点,即需要教师逐层剖析的复杂性内容较少,而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较多。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需要牢牢把握这一特点,在转变教学方法的时候,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例如:在教学“化石燃料的利用”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就需要明确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学生在预习阶段就可以学会本节内容的绝大多数知识,教师在整体把握“化石燃料的利用”相关内容之后,也可以做出一个大体的判断,那就是学生可以自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而教师只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引导即可。
比如在教学本节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来主导本节课堂,预习阶段教师先为全班学生提出预习的主要目标,并且让学生根据预习目标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開探究,也可以在遇到问题时,随时向教师进行请教,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本身就比较好的学生而言,实际上能够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而教师真正要关注的是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课件提出几个问题,其中大部分问题在预习阶段就已经得到了解决,教师随机提问就可以完成教学。而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则需要将课堂的话语权传递给这部分学生,让还没有完全掌握本节知识的学生主导本次课堂。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现如今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化石燃料危机呢?”以问题为线索,随机抽取一名后进生进行回答,在这名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其他后进生也会随之进行思考,教师可以一边引导学生的思路,比如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思考问题的答案,一边将自己的想法记在笔记本上,当学生回答完这个问题,教师公布答案,学生再来核对自己的答案是否与教师的答案相一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尊重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而且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充分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当“提问”这种教学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声音,学生主动学习的心向也会被激发出来。
四、注重评价,提高附属内驱力
在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到,除了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还有外在附属驱动力也可以给学生的化学学习带来正向的帮助。比如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如果化学教师能够给学生一些正面的鼓励,有时候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开始大幅提升,这是由于初三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对于外界的肯定和表扬会有比较敏感的反应,教师和家长的鼓励表扬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而相应的教师和家长的批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只要牢牢把握这个特点,教师就能够在转变教学方法的时候,利用这一特点将评价的重要性引入到教学方法之中。
例如:在教学过《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之后,教师一般会为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单元小测。大部分情况下,单元小测会以考试的形式进行,除了这种形式,教师也可以准备一堂复习课,让学生在复习课上跟随教师的思路,回答和思考问题。比如在复习课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若干个和空气有关的化学问题,让学生进行作答。对于客观题,学生如果回答正确,教师应当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过于严厉的批评,而是应当站在引导者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路进行思考,并且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解答一些主观题时,教师也要注意使用这样的评价策略,如果学生的回答是科学且合理的,就对其提出鼓励;而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完整或思路不够清晰,教师也应当站在引导者的角度引导其想出正确的答案。当然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课堂时间。通过这样鼓励性较强的评价教学,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信心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内驱力也就提高了。
总结
激发内驱力就是预先经过学习才能得到强化的能量或动力,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就有助于学生继发内驱力的提升。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形成内驱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完善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欧利民.初中化学任务驱动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48):278.
[2]江晓莉.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J].读与写,2020,17(32):202.
[3]张劲松,王笛.以问题串激发学生内驱力以活动元优化化学课堂[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20(1):49-52.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古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