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神舟十二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七次载人飞行,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第七次送自己选拔培训的航天员上太空。
作为技术负责人,黄伟芬创建了我国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技术体系,建立和发展了相关技术,选拔训练了两批航天员,为国家载人飞行任务选拔训练出了优秀乘组,为实现载人航天历史性的突破作出重要贡献,载人航天工程3个国家奖都有她。
“航天员女教头”
黄伟芬最开始的专业并非航天,她先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飞机设计专业,研究生考入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硕士毕业后,黄伟芬留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里工作。
1992年的9月21日,中央批准立项实施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工程立项之初,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28岁的黄伟芬与这项伟大的事业开始连接在一起。
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缺乏现有体系,没有训练经验,国内外资料都有限的情况下,仅仅用了三个月,黄伟芬就交出了一份航天员训练总体方案设计。这不仅是我国首部航天员训练的顶层方案,也奠定了之后二十年航天员训练的总基调。1999年,黄伟芬带着不足30人的教练员队伍,开始了中国航天员培训研究的探索。
中国的航天员主要从优秀的飞行员中选拔而出。虽然太空与天空仅一字之差,但對人的要求却是天壤之别。除繁重的文化课学习外,航天员还要承受超重、失重、低压等特殊环境因素的严峻考验,挑战生理和心理的承受极限。经过多年的摸索,黄伟芬和她的团队摸索并完善出八大类、百余个航天员的训练课目,每个课目又有很多训练单元,涉及到医学、生理、心理,还有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等诸多方面。
30年来,被称为“航天员女教头”的她已7次送自己选拔培训的航天员上太空,但她觉得自己作为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一点也不亏,并称:“这项工程对国家、民族来说都特别有意义,自己能参与到这项工程当中,就非常的幸运。”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黄伟芬1981年毕业于赣州四中,读书时成绩年年第一。黄伟芬的高中同学欧阳斌说,黄伟芬学习成绩拔尖,但却并不是只知读书的“书呆子”,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她不仅多才多艺,积极参加学校文体活动,还是赣州市武术队的一员,舞得一手好剑。不过最让同学们钦佩的,还是黄伟芬为国奉献的赤子之心。
同学万萍说,当年以黄伟芬的成绩,众多好大学和赚钱快的专业任她挑选,但她却挑选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只因为黄伟芬父亲的一句“国防科技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我们要做,就做国家尖端科技,提高国家的国防力量!”
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胜利升空,黄伟芬的高中同学纷纷发出祝福。万萍为自己的老同学感到骄傲:“黄伟芬的选择,真正诠释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们的国家能够快速发展,正是因为有着许许多多像黄伟芬一样的栋梁在各个岗位上无私奉献。”万萍说,“有许许多多‘黄伟芬式的人才,我坚信,国家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央广网等)
适用主题:使命与担当;默默奉献;个人能力与群体力量;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
片段速用
时代方起浪,青年需弄潮。青年应当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如飞溅的浪花融入激荡的潮流。为了父亲的一句“国防科技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黄伟芬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选拔训练航天员的岗位,一做就是30年;为了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乡村书记黄文秀一头扎进村民中,用一颗赤诚之心走访、关心人民群众,如花的生命定格在凶猛无情的山洪中。与之相反,有些人过分强调个人发展,忽略时代需求,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的人,必将被奔涌的历史大潮抛弃。(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戴予盈)
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开创新时代。新青年有热血、有担当,能够为了国家的发展义无反顾地投入建设。在父亲的建议下,“航天女教头”黄伟芬三十年光阴初心未改,为中国航天事业选拔训练航天员。她怀着一片赤诚之心,凭着坚强不屈的意志力不断开辟新征程,为中国航天事业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因为有许多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青年人,中国才能引领航天新时代。(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陈子嘉)
(指导教师:陈晓华/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