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军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许多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国家在财税政策方面也大力支持企业创新,然而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也出现了研发费用管理不规范、研发投入流程不顺畅、相关的税收政策优惠没有享受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企业研发管理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产生的风险,提出相关的建议对策,以此来完善企业的研发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企业研发费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研发活动的界定不准确
财税【2015】119号文件所称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只有这些项目才能够纳入研发活动进行管理,享受国家的财税优惠政策。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税人员负责研发费用的归集申报,技术研发人员负责研发活动的实施,技术人员对财税知识往往了解的不多,但没有技术人员进行审核认定,财务人员对研发活动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的意思,如果单单依靠财务人员去界定一项活动是否是研发活动是很困难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营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每一家企业都不尽相同。企业不仅存在着技术革新、产品革新等重大研发投入项目。同时为增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企业经常组织一些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项目评优活动。“五小”项目被企业采纳利用,同样能够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甚至能够作为发明专利进行申报。重大的研发项目纳入研发活动比较容易界定,这些“五小”项目是否属于研发活动,是否能够享受国家的财税优惠政策,企业有时界定不准确。此外,有些企业利用成熟的科研技术成果直接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技术成果的孵化工作,以此来提高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升级改造等,这些活动是否属于研发活动,是否纳入研发活动管理,企业有时同样界定不清楚。
(二)研发活动的管理流程不顺畅
研发活动对企业至关重要,但很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往往没有专门负责管理的研发部门,企业研发性的活动缺乏集中性管理,所发生的研发费用比较分散,从研发支出预算安排、研发费用支出审核、研发费用的归集整理、研发支出的税费申报以及相关政府补助的申报等环节没有统一的管理安排。有些企业的研发项目有时存在多项同时进行,有些研发费用支出需要进行分摊归集整理,如果不对每一个研发项目进行准确的归集,必然会造成费用支出混乱,核算不准确等问题。此外研发费用的使用部门与财务资金的支持归集部门配合松散,研发项目的费用使用部门与财务核算部门存在着衔接不上、衔接不流畅等问题同样会导致研发费用支出归集混乱,研发费用结项缺乏投入产出分析,最终导致研发费用投入产出效果差、无法享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等问题。
(三)研发费用归集账务处理不准确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研发项目的研究阶段的各项支出考虑到研究阶段的探索性及成果的不确定性,在研究阶段的所有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研究支出作费用化处理。当研发项目进入开发阶段的时候,研发项目转化为开发的成果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开发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五个条件的,即:1.完成该无形资產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同时有相关的证明资料来作为支撑,那么可以将开发阶段的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若是无法区分是研究阶段支出还是费用化支出的,应该全部进行费用化处理。企业的研发活动往往是非常复杂的,没有标准化的模式可以参考借鉴,通常情况下,归集核算研发费用属于研发支出的后端处理,一些研发成果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仅仅凭借准则的定义是很难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做出正确的判断,研发费用的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无法划分清楚。这样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核算不准确,企业的研发活动投入产出分析工作所依赖的数据就不准确。进而影响企业的分析决策。
二、研发活动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研发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每个企业对其管理都不相同,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有:
(一)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研发活动可能会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一旦研发失败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在企业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不愿意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此外,大型企业集团往往采取的预算管理机制,股东对经营管理者进行考核更多的是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等指标的考核。研发活动投入很多,一旦研发失败,企业的营收、利润的指标无法完成,这样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往往不愿意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一些小型企业管理人员往往采取拿来主义,照搬其他企业的生产制造流程,虽然缺乏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掌握核心技术,但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能够获取稳定的现金流,完成预算管理目标,不会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研发活动同样不受重视。企业管理人员往往忽视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意识不到研发活动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后劲,造成企业的研发活动投入少,研发活动缺乏统一的管理等现象。
(二)对研发活动统筹考虑不足
企业对研发活动缺乏整体考虑,从研发项目的立项申报、研发支出的预算管理、研发活动支出控制、研发活动管理的责任部门归口管理等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流程文件,对研发支出的投入产出缺乏系统的论证分析,缺乏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政策。研发部门与财税部门配合不紧密,相关政策了解的不充分,导致研发活动混乱,投入产出的效果差,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