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与百年大党: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2021-09-22 09:59刘余莉
新传奇 2021年32期
关键词:治国初心中国共产党

读懂中国,首先应该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蕴藏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之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气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史子集浩如烟海,要从诸多经典中迅速领略其思想精华,实属不易。幸有《群书治要》可使我们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当今世界,西方社会对于中国将要走向何方,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走下去,表现了较之以往更为浓厚的兴趣。读懂中国,首先应该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蕴藏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之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气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史子集浩如烟海,要从诸多经典中迅速领略其思想精华,实属不易。幸有《群书治要》可使我们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群书治要》的成书、内容及历史影响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于贞观初年下令编纂的。鉴于前隋灭亡之失,唐太宗深知创业维艰,守成不易,千方百计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于是令魏征、虞世南、褚亮、萧德言等人,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以“务乎政术”“本乎治要”为原则,删繁择精,从唐朝之前的典籍中,撷取了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要,编纂了五十万字的《群书治要》。魏征在序文中称之“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

唐太宗读《群书治要》后感慨道:“览所撰书,博而且要,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临事不惑。其为劳也,不亦大哉!”他认为此书广博而切要,特令缮写十余部,分赐太子及诸侯王以作从政龟鉴。

据统计,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的用典来自《群书治要》的就有82条。而且因为《群书治要》摘录的原著有些在五代之后便已失传,唯有在《群书治要》保留了其精华内容,这更使得《群书治要》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不仅如此,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提法、新命题也都可以从《群书治要》中找到其思想渊源。

《群书治要》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傅子》)、“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饰言无庸,竭行有成”(《周书》),对于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号召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群书治要》中的“商贾在朝,则货财上流”(《管子》)、“古之所与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也”(《汉书五》)、“负且乘,致寇至”(《周易》),有助于领导干部深刻地理解“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道理。

由此可见,《群书治要》不仅是唐太宗创建“贞观之治”的理论基础,也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泉。这是因为《群书治要》所记载的是古人关于“道”的认识,中国古人无论是在处理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处理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关系时,都效法于“道”,形成了关于“治国之道”的庞大而又严谨的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与此一脉相承,全面体现了古人治国之道的精髓。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群书治要·尚书》记载,禹王的孙子、启的儿子太康,身居帝位,却不务朝政,放纵情欲而没有节制,百姓对他非常怨恨,但他还不知反省。有一次,他到洛水之南打猎,打了百余天,都不回京都,国民怨声载道,有穷国的国王把太康拦在了黃河岸边,不让他回国。太康的五个弟弟埋怨太康不理朝政而陷入困境,分别作了一首诗来劝诫太康。其中一个弟弟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廪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弗敬?”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了,国家才能够安宁。我看天下的愚夫愚妇,都能够战胜我。对于民怨,岂能只在乎已经显露了的?应该在尚未显露时就有所谋划。我面临亿万的民众,危惧的心情就像用腐朽的绳索驾驶六匹马拉的马车。作为民众的君主,怎么能够不谨慎恭敬呢?

在位者对待人民的态度与人民对在位者的态度如响之应声、影之随行一样自然而然。《群书治要·管子》中讲到:“人主能安其民,则民事其主,如事其父母。故主有忧则忧之,有难则死之。”反之,“人主视民如土,则民不为用。主有忧则不忧,有难则不死。故曰: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因此,如果国君不能使民安乐,人民就不会为其分忧。如果国君不让人民安居乐业,人民也不会为他效命。这说明,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深得百姓的拥护,在位者必须要能安其民、爱其民。

“劝之使谏,宣之使言”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

中国古圣先贤很早就认识到,要实现社会大治、国泰民安,在位者就必须保证听到人民的呼声,使下情上达。《群书治要·潜夫论》中讲:“治国之道,劝之使谏,宣之使言,然后君明察而治情通矣。”为此,古圣先王设立了各种制度,以便听取人民的谏言,了解自己的施政得失。

《群书治要·汉书五》记载:“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古代圣王采取的制度,是史官在前记载君主的过失,乐工诵读规劝的谏言,平民百姓在道路上可以批评时事,商旅之人在市场上可以随意议论朝政,这样国君方能听到他的过失,见义则从,加以修正。这些劝谏制度的制定,都是为了使民情上达,民心安定。

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国情的充分理解和继承,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协商民主作为选举民主的有益补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这就使得各级、各党、各社会群体、各方面民众的意愿都能通过适当渠道得以充分表达,更好地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人民合法权益。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学习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群书治要》,古镜今鉴,古为今用,有助于人们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牢记使命。

(《博览群书》2021年第3期 刘余莉/文)

猜你喜欢
治国初心中国共产党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不灭的初心(节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露胎印花罐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