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年间,有一朝廷大员被贬到杭州为官,他乘坐大船从水路出发,同行的还有他14岁的儿子,河上不时有几艘渔船穿行而过,向过往船只售卖捕获的鱼虾。
这位官员平时最爱吃鱼,便招手让一艘渔船靠近,卖鱼人拿出一篓活蹦乱跳的鲜鱼,官员看了十分满意挑了许多,付账时他有意锻炼自己的儿子,便让儿子数出铜钱交给卖鱼人。之后大船继续行驶,过了一会儿却听见后面有人高声叫喊:“前面买鱼的客官停一下!”官员扭头一看,原来是刚才那位卖鱼人,官员笑着对儿子说:“这个人可能又捕到了大鱼,赶来要卖给咱们呢!”说话间卖鱼人的小船已经靠到了大船旁边,卖鱼人对官员说:“刚才应该收三十文,可是你家公子没点清楚,多给了一文,所以赶来归还。”官员听了这话深感意外,心里也有了一些触动,表示非但不要这一文钱,还要再给卖鱼人一些赏赐,哪知卖鱼人拒绝了,他将那一枚铜钱轻轻掷还,便掉转船头离开了。
这位官员的儿子名叫蔡绦,多年以后写了一本书名叫《铁围山丛谈》,里面完整详细地记录了这件事。蔡绦大发感慨:自己身处北宋末年的官场之中阅人无数,发现有些人虽然满口仁义道德,可一旦涉及权位名利,他们就锱铢必较、睚眦必报,比起那个渔民可真是差遠了。(摘自《演讲与口才》 宋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