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梳理长江防洪建设成效,分析长江防洪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安澜长江建设的思考。根据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的目标,提出要遵循五项原则,做好顶层设计、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推进重大工程建设。
关键词:防洪能力;防洪减灾;长江
中图法分类号:TV882.2;TV8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1.0401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长江经济带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长江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设安澜长江。根据水利部党组决定,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开展“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提出了新时期安澜长江建设方案。
1 长江流域基本概况
长江干流全长6 300余km、总落差约5 400m,流域面积约180万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约18.8%,流经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资源支撑,但是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威胁着长江流域内广大地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长江流域洪水遭遇复杂,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下游受洪水和潮汐双重影响。随着环湖、临江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富聚集,防洪保安需求不断提升,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2 长江防洪建设成效
在历次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的指导下,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治理方针和“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指导原则,经过多年建设,长江流域基本建成了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合,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
一是长江中下游3 900余km干流堤防全线达标,两湖重要堤防和湘资沅澧四水、赣抚信饶修五河等主要支流堤防防洪能力明显提高。二是长江干支流已建成包括三峡、丹江口在内的控制性水库55座,防洪库容约649亿m3,在拦洪削峰、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方面作用显著。三是长江中下游规划的42处蓄滞洪区已完成33处围堤加固,5处分洪闸建设,4处安全建设。四是开展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对直接危及重要堤防安全的崩岸段和部分河势变化剧烈的河段进行了治理。五是1998年大水后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调蓄容积178亿m3。六是对一批大中型和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七是近期规划安排的全国13个重点防洪城市以及重庆、昆明、贵阳和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地级城市均开展了城市防洪建设。八是长江中下游初步形成“高低分排、先田后湖、自(排)提(排)、排蓄并重”的治涝体系,多数易涝区现状排涝力达到5~10年一遇。九是已建报汛站超3万个,建成一套基本适应当前防汛需要的水情信息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管理法律法规等非工程措施也正逐步完善。
目前,长江干支流主要河段现有防洪能力大致达到:荆江河段遇100年一遇及以下洪水,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4.5m,不需要运用荆江分洪区;遇1000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配合荆江地区蓄滞洪区的运用,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5.0m,保证荆江河段行洪安全。城陵矶及以下干流河段通过三峡等干支流水库调蓄,考虑蓄滞洪区的运用,可防御1954年洪水;遇1931年、1935年、1954年大洪水,通过三峡水库的调节,可减少分蓄洪量和土地淹没。
2020年长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7—8月,长江干流先后发生了5次编号洪水,其中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三峡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鄱阳湖发生流域性超历史大洪水。通过水库群联合调度,分别降低岷江、嘉陵江、长江干流川渝河段洪峰水位1.4~3.3m;对城陵矶補偿调度,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控制在了分洪运用水位以下,避免了城陵矶附近蓄滞洪区的运用,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相比1998年长江中下游累计出现各类险情73 825处,大、小圩垸溃口、分洪1 970处,死亡约1 562人,直接损失1 600亿元(按照国民人均收入对比计,相当于2020年的2万亿),2020年洪水险情4 350处,溃口、分洪圩垸860个,死亡98人,直接损失1 720亿元。可见,长江防洪建设成效显著。
3 长江防洪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3.1 面临的形势
虽然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基本建成,抵御大洪水能力不断增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长江防洪仍将面临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为。
一是防洪情势新变化。清水下泄导致河道长距离冲刷,影响河势稳定;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减少,干流防洪压力增加;短历时强降雨事件频发,对中小水库防洪、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城市和农田涝区排涝、山洪灾害防御等均带来了新挑战。
二是防洪风险新变化。支流防洪整治、沿河沿江片区排涝能力提高后,洪水风险由主要支流、湖泊转移到干流。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一方面是保障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立足“三新一高”,“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防洪提升工程,解决防汛薄弱环节。
四是长江大保护更高要求。长江保护法规定,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洪减灾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整体能力。
3.2 主要问题
对标新形势新要求,长江防洪存在的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重要支流和湖泊防洪能力仍总体偏低。青弋江、水阳江水网交错复杂,泄流不畅,局部主干河道行洪压力增大;滁河下游河道和分洪道受外江高洪顶托,下泄能力明显不足;汉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达标率较低,东荆河泥沙淤积,难以达到设计分流能力;洞庭湖区11个重点垸堤身堤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鄱阳湖区1万亩至5万亩的圩堤亟待系统加固;巢湖流域受外江高水位顶托时,对江自排能力不足,极易发生“关门淹”。
二是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绝大多数重要和一般蓄滞洪区未完成安全建设,缺乏进退洪控制设施,部分围堤未达标,难以实现“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
三是洲灘民垸行蓄洪运用困难。洲滩民垸人口众多,遇大洪水时洲滩民垸行蓄洪运用困难,发展与防洪管理矛盾日益突出。
四是防洪非工程措施配套尚待完善。大洪水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欠缺,发生大洪水时测洪能力不足;洪水防御方案针对外江高水位顶托、防洪工程超标运用等应对方案考虑不足;防洪工程体系调度决策依赖专家经验程度高,多工程联合调度的潜力有待挖掘;蓄滞洪区、洲滩民垸等行蓄洪空间长期管理薄弱。
4 安澜长江建设思考
安澜长江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25年,立足补短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对标对表“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十四五”期间,彻底摸排并解决流域防洪隐患。
第二阶段:到2035年,旨在提品质,对标2035年远景目标,持续研究江湖关系,优化流域蓄泄格局,科学调整防洪区划空间布局,打造面向现代化的防洪工程体系,聚焦信息化、精细化,健全现代化洪水防御体系,贯彻以防为主的风险管理理念,完善洪水风险管理体系,打造洪行其道、惠泽人民的安澜长江。
为此需要建立一个目标体系,遵循五项原则,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4.1 建立一个目标体系
总体目标是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
到2025年,为指导新时期安澜长江建设而修订的长江流域防洪规划获得批复,重点防洪保护区、中小河流重要河段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重点城市和重点涝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山洪灾害防治措施进一步巩固,应对超标准洪水能力加强,洪涝灾害防御体系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到2035年,流域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全部达标,山洪灾害风险管理全面强化,重要地区率先建成高质量现代化洪水防御体系,流域水工程精细化联合调度基本实现,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建成,防汛决策智能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基本实现现代化流域洪涝灾害防御体系。
4.2 遵循五项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全面排查防洪隐患。
二是要坚持底线思维,立足防大汛。发生大洪水时,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是坚持人水和谐,均衡发展。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防洪与综合利用、重点与一般、防洪保护区与蓄滞洪区协调发展。
四是坚持风险区划科学布局,合理安排蓄泄空间。加强洪水调度管理和风险区划,满足区域战略发展要求。
五是加强科技支撑,监管并重。完善配套的预案体系和科技手段,发挥好已有和规划的工程效益,监管好现有行蓄洪空间。
4.3 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从规划和政策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要加快健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体系,深入调研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变化,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衔接其他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修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加强重要支流防洪规划和重点、重要城市防洪规划;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监管制度,划定河流、湖泊行蓄洪空间,继续完善洪水风险图编制和动态应用,建立流域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完善行蓄洪补偿机制,强化蓄滞洪区和洲滩民垸管控。
二是开展重大问题研究。(1)开展长江中下游防洪布局复核研究。复核流域设计洪水和洪水传播与遭遇规律、重要控制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和河湖的蓄泄能力,核算干支流水库、洲滩民垸、蓄滞洪区的调蓄能力,核定防洪保护区范围,推进长江中下游防洪控制水位优化论证研究。(2)继续优化蓄滞洪区布局。按照远近结合、分期推进、积极稳妥的原则,根据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变化,考虑流域整体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提出流域蓄滞洪区布局调整方案。(3)开展中下游洲滩民垸管理研究。深入研究不同河段内洲滩民垸发挥的行蓄洪作用,分段分类地制定洲滩民垸的管控策略。(4)持续开展水工程联合调度研究。结合工程建设和管理要求,扩大流域内控制性水库、蓄滞洪区、洲滩民垸、跨流域调水工程和骨干涵闸泵站等水工程联合调度范围,提出统筹防洪与治涝、供水、生态、发电等多目标关系的联合调度方案。(5)持续开展特大洪水防御对策研究。分析长江流域极端洪水灾害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1954年全流域性洪水与1935年等区域性大洪水、“9711”等长江口风暴潮形成机理与遭遇的可能性,研究特大洪水灾害动态评估与风险调控技术。(6)开展洪水资源化研究。结合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等要求,对有条件的水库进行加高加固扩大库容,通过优化调度挖掘防洪库容潜力,配合流域内及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实现流域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
三是推进重大工程建设。(1)推进堤防达标升级工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长江三角洲感潮河段、城市发展重点区域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对江西、安徽部分4、5级堤防提质升级。加强长江重要支流和洞庭湖、鄱阳湖等重要湖泊治理。(2)提升防洪水库蓄洪能力。加快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升五强溪等水库防洪能力,推进姚家坪等控制性水库建设;深入研究金沙江上游新建防洪控制性水库(虎跳峡河段)的必要性;科学开展水库清淤与砂石利用。(3)持续开展河道治理工程。深化长江河道演变及其影响的研究,加强河道(河口)河势控制和系统治理,加强崩岸应急抢险能力建设,强化河道管理能力建设。(4)加快推进蓄滞洪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陵矶附近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洪湖东分块,武汉附近杜家台,湖口附近康山等重要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有序推进一般蓄滞洪区建设。(5)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工作。(6)加强治涝工程建设。加强洞庭湖区、江汉平原区、鄱阳湖区、沿江圩区等重点区域治涝工程建设,提高排涝能力;加强城市水系连通、低洼地段的排涝设施、地下排水系统建设,建设“海绵城市”。(7)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将先进技术应用于暴雨洪水监测预报;加强遥感等信息技术在灾情评估、监测预警的应用;深化并延伸信息化技术体系,建设虚拟空间中流域运行管理的支撑平台,形成数字孪生流域,为解决长江水问题,保障水安全,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统一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Thinking of Peaceful Yangtze River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Ma Shuishan
(Bureau of Planning and Programming of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Wuhan 430010,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orts 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Yangtze River flood control construction,analyzes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faced by the Yangtze River flood control,and puts forward the thinking on the peaceful Yangtze River construction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n flood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system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is proposed to follow five principles,do a good job in top-level design,carry out research on major issues,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projects.
Keywords: flood control capacity;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duction;Yangtze River
收稿日期:2021-06-07
作者简介:马水山,男,正高级工程师,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局长,主要从事水利规划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