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圣力
如题所说,似是溢美之词,其实是读了王昕朋作品后的真实想法。
与王昕朋相识在北京后海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到《民族文学》杂志社去看朋友,刚好王昕朋在那里。昕朋身材瘦小、结实,对人热情、友善,说话也直爽、痛快。文学让我们彼此感觉没有隔阂,天南海北地聊得热火朝天,开心处便一起大笑。
读他的小说,我和一些作家评论家朋友常发出惊奇之问。他作为国家机关的一名干部,却以自己的文字,关注着普通民众的生活疾苦和坎坷遭遇,关注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和社会的转型变化。他的小说,从平实的叙事里,把我们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存在提炼出来,精炼了,又虚构了,然后铺陈在读者面前,每一部小说,都带着对生命的关注,带着热爱生活的力度,带着对天下苍生的温度。读一读,便被他作品里的故事和人物感动了。他小说里塑造的人物,多以普通百姓为主。以他的京城生活题材小说为例,有洗车的、收破烂的、运垃圾的、修鞋的、保洁的、报刊亭售书的、停车场收费的、大街上拦车乞讨的、进京上访的……个个都是我们熟悉的,极其真实地活跃在他的字里行间,读者能够体会到这些普通人的勤奋和善良、艰难和无助、追求和向往。他用文字把爱和恨,延伸进我们的生活,承载了历史中真实的碎片,承载了大众生活里的坎坷,承载了他作为作家对生命、对生活的美好渴望。他用真实的素材,虚构成载满温度、载满热爱生命的文学碎片,贴补我们群体记忆的缺失。我曾试图了解他是如何把这些人物写活的,他开始遮遮掩掩,一次两次都不正面回答。后来交往多了,熟悉了,他给我讲了与小说中的人物交朋友的故事。他多次下班后,在北四环外一个叫北沙滩的地方和几个洗车行小伙、拦路乞讨的孩子席地而坐,喝着啤酒聊天,听他们讲家乡、讲奇遇、讲生存,讲接触的各色人物。他们哭时,他跟着掉泪。“那件‘红夹克是我买了送给那个孩子的。”昕朋含泪说道。别人见了运垃圾的躲得远远的,他却热情相迎,递上一支烟,说几句暖心话。一次两次,运垃圾的也会向他倒一下苦水,说几句心里话……
“有人也许会误解,我是为了搜集素材,为了写作才和他们接触。其实,我是发自内心接近他们!”有一次,王昕朋这样和我说起他的生活体验。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蕴涵着他的真实情感。他当过知青,做过工人,做过记者,做过编辑,也做过政府官员。他说,我生活中遇见的人们所经历的快乐、痛苦、煅烧、磨炼都是我熟悉的。我熟悉他们心灵深处的酸甜苦辣,也知道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和向往。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坎坷磨难,随时与我的思维碰撞,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我要用我的文字和他们交流感情,尽我微薄的能力,让他们的生命借助文学作品,永远存在。所以,我的小说里,总是掺杂着我无法抹掉的感情。这种藏于心里真实的情感,左右着我的笔,我不能,真的不能不關注他们的存在。
后来,王昕朋送我一本他在199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红月亮》。小说的后记题目叫《但愿人人都献上一份爱》。我那时明白了,他的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爱,也可能叫大爱。《北京文学》常务副主编,著名诗人、评论家师力斌有一次和我谈起,北漂一族中有很多诗人,他和诗人安琪打算编一本《北漂诗篇》。这个想法得到了已经到中国言实出版社任社长的王昕朋的大力支持,抽出最能干的编辑负责编辑该书,连续五年,每年一本(还要持续做下去),这已成为诗界的品牌。2014年起,王昕朋策划了年度民生散文选,专门选编那些关注民生、书写民生的优秀散文,每年出版一本,也已形成了品牌。有一次我问他:“这些书不是畅销书,为什么要坚持出?”他沉吟片刻,理直气壮地回答了两个字:“责任!”我当时十分感动,此后也常常感动,责任蕴含着大爱。没有大爱的人很难有责任担当。几次与出版社的同志交谈,从他们口里得知,昕朋一年四季除了出差在外或者是节假日回老家陪父母,都是在办公室加班。这何尝不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王昕朋有近40年的创作经历,发表了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而且,他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不断地进行创作。他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文学刊物传播,被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同时引起了许多文学评论家的关注、评论和推介。有次聊天,我问他,哪有时间写出这么多的好作品?他笑了笑,自己点燃一支烟,又把一支烟扔给我,才说,有太多东西积攒在心里,不挤时间写出来,总感觉不踏实。为了避免情节相似,我常常同时写几个作品。这样,许多人物同时出现在我的笔下。是的,王昕朋塑造的一批活灵活现的文学人物,成就了王昕朋的小说。王昕朋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相比那些题材相似、情节相似、语言相似的作品,有着质的区别。他的小说,在关注现实的同时,对生命的存在有着深层开掘的渴望。他试图使自己小说里的人物克服我们的弱点,积蓄我们的力量,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小说里的世界,其实是作家在审视了现实存在后,以自己对社会的感悟,希望对种种不合理的存在进行修正,以使众生远离痛苦、压迫和欺诈,能够获得更多机会,拥有公正、快乐和爱情。作家对现实的关注,从哲学的层面来判断,才能体现其作品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