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守边一辈子

2021-09-22 01:02陈发碧
含笑花 2021年5期
关键词:界碑边关哨所

边关就是我的家,守护边关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我的父亲是支前民兵,我是哨所民兵,我的孩子们都知道边关的含义,他们的身上流着守边人的血,只要祖国需要,我宁愿一辈子守护在边关。

——罗洪军

罗洪军的家乡在麻栗坡县董干镇马林村委会。在昔日作战期间,为了保障部队的军需物资供给,马林村委会奉命组织骡马队运送枪支弹药到前线。全村委会动员组成骡马队,罗洪军所在的坪子村分到由2名青壮年各带一匹骡马支前的任务,村小组安排罗洪军的父亲罗正明和他的姑爹周代云各带一匹骡马参加支前。全家人积极支持,但罗洪军家当时喂养的是一匹母马,个小体弱,难以承担运送弹药的任务。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支前任务,他家与本村喂养强壮公马却无支前任务的吴家商量,用自己家的母马与吴家的公马短时间交换,待支前任务完成后再换回。吴家爽快地同意了。

那时,土地还未承包到户,实行生产队集体生产。父亲参加支前后,家中只有母亲和罗洪军三兄弟共4口人。罗洪军在三兄弟中排行老大,由于家中经济困难,1976年高小毕业后就回村和母亲一道参加农业生产,供两个弟弟读书。罗洪军除每天积极参加集体的农业生产外,还不辞辛劳的帮助母亲操劳家务,承担起家中找柴挑水,找猪菜喂猪、做饭的一切家务。父亲运送军用物资的地点是马林村委会至一座无名山头,由于当地运送物资的骡马多,草料难以供给,需要各家帮助。他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及时与姑爹的小儿子陶友明商量,共同将两匹骡马每天需要的马草供给承担下来,利用集体生产收工后的时间,将马草割回家铡短后,用麻袋送到父亲和姑爹的支前阵地,隔2天送一次,骡马体壮力足,保障了每天完成相关物资的运送,顺利完成了支前任务。

1985年9月,经多次报名,马林村委会通知罗洪军参加民兵。这时麻栗堡哨所也需要民兵进哨所,县、镇武装部和村委会通过深入了解,反复讨论后认为罗洪军积极支持父亲参加骡马队支前,为父亲用的马匹割送过马草,小小年纪就为支前做过贡献,是块当哨所民兵的好料子,决定批准他到麻栗堡哨所当民兵。

10月初,罗洪军进入麻栗堡哨所。这个哨所位于麻栗堡村小组东北侧,是个有着特殊战略地位的哨所。分到这个哨所,罗洪军既感到光荣自豪,又感到守护任务的繁重艰巨。为守好这道边关哨卡,他服从哨所领导的安排,与哨所民兵们团结一致,认真负责的按时做好哨卡上巡逻查岗放哨,扩挖加固战壕工事,几次给哨所民兵带路。干了一年站岗放哨的工作后,他又服从哨长的安排到炊事班给大家做饭。在从事炊事工作中,他始终任劳任怨,一个人每天起早贪黑为哨所所有民兵们的伙食忙碌。训练时,每天3餐,不训练时,每天2餐,开饭时间,早餐8点,中餐12点,晚餐5点30分,他总能保证不误点,做的饭菜很合大家的口味。1987年,哨所管后勤事务的司务长守哨期满,下所回家后,哨长将担任哨所司务的重任交给他。从那以后,他负责管理好全哨所后勤资金、账务,搞好所里伙食、蔬菜采买,把有限的伙食经费花在刀刃上,让民兵们吃得可口。

1988年8月,县、镇武装部将麻栗堡哨所司务长工作干得出色的罗洪军调到马崩哨所任司务长。1978年7月建成的马崩民兵哨所,曾因1984年9月的一战,记集体一等功、哨所民兵人人立了功,被云南省军区和文山军分区评为“模范哨所”,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支前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当时,名声响亮的马崩哨所,还有两位特别的民兵。一位是在边防对敌斗争中被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军区授予“民兵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马崩村委会大火焰村小组苗族青年杨昌荣,另一位是先后被文山军分区记一、二等功各一次的苗家子弟顾永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崩哨所是个群英荟萃、精兵强将集中的哨所。

要办好伙食,使哨兵们精神旺盛,体力强壮,才能安心守边固防,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战果和荣誉,这是罗洪军在麻栗堡哨所当司务长总结出的经验。他通过走访哨所的民兵,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后,首先从调整食用的蔬菜品种下手,坚持每星期两次到董干街支前办指定的肉食、蔬菜供应点购买哨所民兵伙食所需的肉、油、蔬菜,買足后,托部队车子帮助运回。购买蔬菜时,都按菜站供应的品种,根据哨所民兵的意见不断更换菜品,使哨所民兵伙食菜品由原来的汤渣混合的独样菜变成了有炒有煮的多样菜。为了节省开支,他又动员民兵在哨所旁的一块6分菜地种上大家爱吃的水白菜、京白菜、青菜和葱、姜、蒜等佐料,既节省了经费开支,又能添加新鲜的时令蔬菜,使哨所的生活越办越好。伙食的极大改善,使哨所民兵们吃饭时的说笑声不断。

罗洪军在认真做好哨所民兵后勤工作,改善好民兵生活的同时,又与哨长商量,将县武装部出资在马崩街上为哨所建盖的两格60多平方米平房,用一格办经销店,经营烟、酒、牙膏、香皂、洗衣粉、糖果等日用百货,每月有200多元的纯收入;另一格办起了磨面房,方便了当地群众。办经销店和办磨面房每年可以为哨所增加近5000元的收入,有力地缓解了哨所的经费难题,也使哨所民兵安心在边关守土卫国。

1990年5月,由于罗洪军工作成绩突出,被麻栗堡、马崩两个民兵哨所组成的党支部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加入党组织后,他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先锋模范行为影响身边的哨兵,使哨所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按照上级的要求稳步进行。

同样的,组织临时派给罗洪军的任务,他也坚持服从。1991年7月,他就负责了临时安排给他的马崩地段上的一场外事谈判的警戒工作和外方代表的接送任务。

1994年,随着边境形势局势变化,哨所由战时转入和平时期正常守卫,民兵也大幅减少。在位的哨长守护期满下哨回家,县、镇武装部将哨长的担子交给罗洪军担任。他仍乐意承担,竭尽全力的按县、镇武装部的要求,搞好管理,带领和团结留守哨兵,做好每天应做的事,完成每天应完成的任务,确保哨所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罗洪军在领导和管理好哨所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支持公安机关开展的边境打击贩卖毒品的斗争,并由此受到了麻栗坡县公安局的嘉奖。

1997年4月,依据指示撤销马崩哨所,营房交由当地民兵看守。考虑到马崩哨所所处的地理位置很特殊,以及哨所旁的马崩街是省级口岸的唯一街道、是麻栗坡除天保国家级口岸外的第二个出入境口岸、是中國产品进入越南再销往东南亚各国的主要通道之一,决定留1名民兵长期守护哨所,这也是麻栗坡边关哨所中唯一留专人看守的哨所。罗洪军知道这个消息后,主动申请留下来。县、镇武装部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后讨论决定,同意罗洪军的请求,但不再付给报酬,生活费用由县武装部无偿提供的2张台球桌和赶集天摆设的摊位费进行营业自行解决。

这一年的4月,罗洪军心灵手巧的爱人顾财英来到马崩哨所帮助罗洪军,赶集天和他一起摆桌球、摆摊位收取零星费用,平时帮助别人加工苗族服装、围腰和针织品,除了保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和几个小孩读书,还要照顾家中的父母。1989年、1999年罗洪军三弟兄先后分家,父母跟了罗洪军。两位老人为了不让罗洪军分心,不但把家中的承包地种好,还为罗洪军带好两个正在读书的儿子,以实际行动支持罗洪军安心做好守哨工作。

1999年,罗洪军被聘为界务员,守护马崩附近中越边境的391号至396号,正附界碑共12块,要求每月到每块界碑巡查一次。自此,他两项工作一起抓,两项任务一起完成,哨所的卫生也打扫得干干净净,设施保存得完完整整。

2003年5月份,他发现离哨所不远的马崩村委会大火焰村的六七名村民几次来哨所阵地范围砍杂木树做柴火,砍伐面积达一亩多。发现后几次劝阻都不听,他就向董干镇林业站报告,董干林业站根据国家《森林法》的有关条款规定,分别对砍伐人员作出罚款50、100、200元,最高4000元的处罚。通过处罚,有力地打击了毁林者的破坏行为,也使广大群众受到了爱林、护林的教育,从此后,再也未发生过乱砍伐哨所范围林木的事件。

负责巡查所管护的界碑,他除按照要求每月一次巡逻任务完成外,还利用1997年7月镇武装部将他的党组织关系转来马崩村党总支后的有利条件,在党总支和村委会分别召开的党员大会、村小组干部会上认真宣传,教育村民不到有界碑的地段放牧、挖草药,以防界碑遭损坏。还与学校领导联系,教育学生从小懂得保护好界碑的重要意义,通过学生传导到各自的家中,提高广大边民守土固边的意识,明白保护好界碑就是保卫好祖国领土,爱护界碑就是爱自己的家乡,形成人人爱界碑、护界碑的氛围,自觉投入到保护界碑的行动中。广泛的宣传加上他认真负责的巡查管护,使他负责巡查管护的12块界碑15年中无一块损坏,无一块移动,无一块垮塌,保持完好无损,为保卫好祖国边关领土完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罗洪军也多次受到外事办的表扬。

2006年,县武装部得知罗洪军在没有报酬的困难情况下守哨工作仍然认真负责,家中有老有小,小孩都在读书,父母的年龄大,武装部给他提供的摆桌球的木板房也因街道扩建被拆掉,原办的经销店也因街道上有多家经营,效益不好也停办,磨面房也因街道上增加几户,所在位置都比他们的好,来加工的人很少也停办。活动场摆摊的地段上摆摊收取的摊位费也很少,加上爱人帮人加工一些苗族用的围腰和服装,两项收入加起来生活依然过得很紧。为了使他安心守好哨所,县武装部领导商量决定,无偿提供给他国家征用武装部用的哨所范围临街的80多平方米地块,他自己借了7万元资金盖起可以用来摆桌球和堆放物品的一楼一底、有两个门面的砖木结构瓦屋面楼房。由此,武装部提供给他的两张桌球又可以正常摆起来,增加部分收入,加上任界务员每月可领到500元的报酬,罗洪军的生活逐渐有了好转。2014年4月,村党总支安排马崩坪上村小组的村民熊祝管上段街,罗洪军管下段街,报酬从管理收取的摊位费中解决。罗洪军自筹资金1万余元,自制摊板设备提供给小商户,从中收取每个固定摊位每月40—50元费用,临时摊位每个街天收取3元、5元不等的摊位费,每年有上万元收入。他在管理街道中,还积极参与村干部调解街道上为摆摊位吵骂、为运货车辆来往、为称东西斤两有误差等多起矛盾纠纷,让这个有两国边民和中外客商进入交易的省级口岸街道,自他与新的管理人熊祝合伙管理以来,街道上从未出现过一起打架斗殴伤人的事件,使来这里赶集交易的人们有安全感,乐意长期来这里赶集交易,保证了这条不大的边境街道一直热闹非凡,越来越红火。如今,他盖的两层砖木结构房借的资金已还清,小孩读书、老人生活的费用都有保证,加上国家关心边疆人民,他家也从中享受到二线边境边民补助金。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这场波及全球的灾难,使身处边境的麻栗坡地区成为防疫的最前沿,根据上级指示,马崩采取封街封路禁止出入的防控措施。罗洪军积极响应号召,带头将自己摆摊的摊板全部收进家中保存,又积极上街作宣传动员让经销店不把商品摆出门外,来购商品人员之间必须保持1米距离。封街,意味着他靠设摊位摆桌球的收入也没有了,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他焦愁之时,善解人意的妻子不断安慰他,困难是暂时的,相信恢复赶集的日子不久就会到来。爱人的安慰让他更加坚定了守好哨所和做好疫情防控的决心。

罗洪军未分家出去的二儿子罗兴红的三个女儿,有两个都在马崩上小学,未读书的小女儿也交由罗洪军夫妇管护。一有空闲,罗洪军就会带着孙子孙女打扫哨所,给他们讲发生在哨所的战斗故事。在哨所出生的三儿子罗兴江,现在昆明学院美术专业就读大三。罗兴江说父亲无怨无悔守护边关哨所30多年,这是爱国爱边疆的无声誓言,是一名共产党员守边戍边的崇高理想,父亲的精神打动和鼓励着他,他一定会像父亲那样做个爱国爱边爱家乡的人,毕业后争取回到家乡工作,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边疆的孩子们。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罗洪军从1988年10月进入这个哨所守护已有33年的时光;从取消报酬后,不计回报独守哨所也已有24个春秋;罗洪军一颗守护祖国边关的赤子之心,历经岁月的流逝从未改变。

他说:“边关就是我的家,守护边关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我的父亲是支前民兵,我是哨所民兵,我的孩子们都知道边关的含义,他们的身上流着守边人的血,只要祖国需要,我宁愿一辈子守护在边关!”

【作者简介】陈发碧,男,汉族,1949年10月出生于云南麻栗坡,文山州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云南日报》《含笑花》《文山日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文山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家级、省州县级新闻单位报刊、电台、电视台刊播通讯、散文、纪实文学稿件1300多篇(条),获各类新闻奖项50余次。出版纪实文学作品集《跋涉》。

猜你喜欢
界碑边关哨所
界碑
边关月组诗
绥芬河
红领巾守护界碑十余载
十五的月亮照在边关
夫妻哨
夫妻哨
詹娘舍的三位“亲人”
界碑去哪了
边关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