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实践验证下,已被证明其道理,即:榜样的作用。当然,这是现代科学的结论。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类似的经验性观点同样被多次强调,并通过各种形式在社会上传播,在家庭里传承,形成了绵延不断的社会文化和家风。比如,“前门不点灯,后院不亮堂”,就是强调家庭里榜样作用的一句俗语。
“点灯”在中国文化中有积极向上的寓意:过年点灯寓意日子红火,祠堂点灯象征敬重祖先,洞房点灯祈盼人丁兴旺。而在这句话里,“前门”是家庭中长辈的隐喻,所以“点灯”可以理解成父母的表率和引领。相应地,“后院”自然就代表后生、晚辈。“亮堂”是指后辈成才、家族兴旺。
若父母长辈以身作则,像“前门灯”一样指引方向,自然就容易引导家庭成员走向正确的方向,为人处世有礼有节。即便在人生中偶尔走岔路,也可以循着灯光找到回家的路,在家庭这个避风港里接受疗愈和再教育。
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前门不亮后院黑”的反面结局就会出现。传统建筑中,上梁既是整个房顶的承重,要经受长年风雨、冷暖等因素变化的考验,还决定了其他梁、柱等构件的力学结构,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形状和位置的中正平直。这是父母榜样作用另一种形象的比喻。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并不是因为父母真的给孩子教授多少了不起的知识,而是孩子长时间不断模仿父母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这与现代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心理学强调,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来完成。而长辈的所作所为,在学习能力极强的儿童时期,自然会给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个家庭中,“模范带头作用”有多么重要。
不仅代际的家庭教育离不开榜样作用,家风的传承同样需要一盏“明灯”,照亮家族中的每一个人。
“祖德厚而家门顺,门风正则子孙贤”,如果长辈做的事情能让家人感受到“与有荣焉”,这种奋发向上的家庭气氛非常容易给晚辈带来正向鼓励的作用。他们自然也会尝试去做一些让长辈感到骄傲的事情,把家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这句话中读出更多深意。比如,对于个人而言,心中有一盏“灯”也格外重要。眼前的灯是父母、长辈、榜样,心中的灯是理想、目标、追求。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前途就会一片黑暗。当然,目标的制定要量力而行,不可眼高手低,要保持适度的亮度,才能发挥最温暖的光明。
再如,对于他人而言,“与人为善”是家风的外延。在没有路灯时,前门点的灯可以给行人照路,把自家的光明分享给路人及其他家庭,自家也会更加安全。进一步看,带给他人的光明是家庭整体形象的对外展示。在黑暗的环境中,只要有光就不孤独。一家人是一个整体,一个民族也是一个整体,以至于全人类都是命运共同体,要团结一心,互助前行。
总之,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都应把“灯”点亮。对内可传递家风,对外可造福社会。在这种灯灯相传的家风指引下,每个人都能活成一盏闪耀的明灯,社会必然一片光明。